天天看點

全球市長都背上了減碳KPI,裡面藏着哪些商業機會?

作者:虎嗅APP
全球市長都背上了減碳KPI,裡面藏着哪些商業機會?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着陸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王紫荊,編輯:國佳佳,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我們居住的城市在悄然發生變化。今年,中國已經有四個縣級市跻身“Ⅱ型大城市”,其中江蘇昆山去年的GDP甚至超過了部分省會城市。經濟學人智庫釋出的宜居城市中,丹麥哥本哈根有大片自行車道,瑞士蘇黎世老城區有随處可飲的噴泉——城市建設與政府規劃能給當地經濟、環境、居民幸福程度帶來巨大影響。

城市貢獻了全球80%的GDP,也消耗了全球近80%的能源,排放了60%以上的溫室氣體。在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的雙面“夾擊”下,城市發展的出口在哪裡?

ESG從商業出發,追求的是經濟、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存。每年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也是首個由中國發起的國際日。

《ESG城市觀察:倫敦篇》由着陸TouchBase與倫敦發展促進署共同發起,從商業、文化、城市設計等角度觀察倫敦的ESG生态。倫敦市長曾提出倫敦要成為“最綠色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并在2030年前将倫敦建設成為“零碳城市”。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之一,國際級大都市,倫敦将如何在實作這一緊迫目标的同時,保證經濟不掉隊?

正文

在上周舉行的C40全球市長峰會(C40 World Mayors Summit)上,現任C40主席、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抨擊了全球的政策制定者,說他們在環保問題上“拖了後腿”,因為他們擔心強硬地對抗氣候變化會擾亂經濟。

C40城市是一個由市長、市政上司人組成的聯合組織,2005年由前任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頓發起,主要為了讨論城市如何推動減排。中國的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武漢、青島等城市都是C40的一員。

全球市長們在減碳上背負的壓力的确越來越大。和上一屆C40峰會相比,今年峰會的參與人數多了一倍。但減排和經濟發展真的不能兼得嗎?2020年,倫敦市長辦公室推出了綠色新政基金(Green New Deal Fund),鼓勵綠色經濟,尤其是環保賽道裡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着陸TouchBase采訪了倫敦發展促進署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趙冰冰,重點讨論以下三個問題:

1. 由倫敦市長辦公室牽頭發起的綠色新政項目,會為哪些産業提供什麼支援?

2. 倫敦當地的淨零之路裡藏着哪些商業機會?

3. 出海倫敦的企業,需要在ESG上注意什麼?

一、來自市長的1000萬英鎊,用來支援哪些環保産業?

今年年初,Sadiq Khan承諾倫敦要在2030年實作淨零排放。“這個目标非常明确。”趙冰冰說道。

通過商業手段實作全市的減排,這是倫敦市長辦公室十分看重的路徑,并且為此設立了一系列的基金和項目,用來支援節能減排相關的企業。

2020年底,倫敦市長辦公室公布的綠色新政基金(Green New Deal Fund),主要面向的就是倫敦當地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黑人、亞洲人等少數種族,以及女性成立的企業。

該基金的第一輪額度為1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币8350萬元),專門用來支援以下三個領域:

綠色交通和綠色公共空間

2020年,英國24%的溫室氣體排放都來自交通,在各個領域中占比最高。倫敦希望能在交通領域大力節能減排,比如鼓勵步行、騎行或者電動汽車出行,與此相關的項目有可能得到這一部分資金的支援。

倫敦早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而且吸引了大批海外企業入駐,比如中國品牌比亞迪。趙冰冰告訴着陸TouchBase,比亞迪在2012年左右就在倫敦設立了辦公室,并且和本地的公共汽車制造商共同研發了零排放的純電動雙層大巴,2015年在倫敦運作。

“當時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路徑可能還不是很明确,但比亞迪在這個部分已經做了很多。”趙冰冰說道,“截止到2021年5月,比亞迪向英國累積提供了1000輛左右的大巴。”去年COP26大會的上司人專用接駁車、英國格拉斯哥機場現在使用的大巴,以及倫敦部分公交線路用的電動大巴,都由比亞迪提供。

建築減排

這部分基金用來減少倫敦建築在供暖和運轉時産生的碳排放。如何實作這一目的,政府并無明确限制:提高社群能源網絡效率、開發清潔能源,甚至社群科普教育都囊括其中。

基金對被投企業所處的領域、賽道也沒有嚴苛的要求。該基金之下有一個London Community Energy Fund,專門用來投資在社群内進行的綠色能源項目,從2017年開始已經投了五輪。最近一期一共給38個項目投出了60萬英鎊。Brent Pure Energy就從該基金中獲得了3.7萬英鎊,用來給倫敦一所藝術學校安裝太陽能闆,并且把整個項目作為案例融入學校的課程中,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綠色經濟轉型

該基金将用來支援企業綠色轉型,比如鼓勵企業增設更多與環保相關的崗位,向居民提供相關的技能教育訓練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基金并不一定直接提供資金支援,而是被投放到各個項目裡。企業可以申請參加各種項目,再從中獲得學術、營銷、資金等方向的支援。

以綠色經濟轉型為例,該領域下面有一個Better Future項目,主要支援清潔科技領域的企業。入選企業能接觸到更多的供應商,參與學術合作項目,并獲得資金、企業管理上的支援等。

全球市長都背上了減碳KPI,裡面藏着哪些商業機會?

企業可以在該項目裡獲得的部分支援 圖源 | London Assembly

二、消費者驅動、研發減稅,兩個倫敦獨特的ESG生态

趙冰冰告訴着陸TouchBase,在倫敦零碳目标和政府項目的推動下,綠色交通、建築節能、城市設計等産業都有可能快速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因為倫敦到2030年就會禁售燃油車。但除此之外,零售領域在可持續方面也有很多商機,這主要是由消費者的需求推動的。

趙冰冰表示,英國電商出現了一個新趨勢:消費者在網購時會問客服,産品包裝用的是不是可降解材料?運輸方式是否環保?

這一趨勢也得到了資料和案例的支撐。今年7月,線上購物平台eBay英國站的調研報告顯示,近四成的消費者會購買有社會責任感的、可持續的品牌産品,大約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在購物前會考慮環保的問題。去年夏天,有25萬人簽署了請願,要求英國超市Tesco停止銷售肉類,因為他們認為動物養殖會嚴重破壞森林,還會造成其他環境問題。

這些都引起了電商領域的注意,英國電商協會近幾年關注的話題也從營銷政策慢慢轉向包裝運輸的可持續。

另外一個在趙冰冰看來值得一提的點,是英國在稅收方面對環保的支援。她表示,任何類型的企業,隻要在做與可持續相關的研發項目,就有機會向政府申請稅收減免。

“比如服裝企業和大學研究室合作研發生物紡織面料,這部分收益帶來的稅收就有單獨的計算體系。”趙冰冰舉例。

除此之外,如果企業購買了電動汽車作為商業用車,還可以将購車款申報為稅務津貼,電動貨車的稅點為0。為員工購買電動汽車,還可以減少對員工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三、出海倫敦的企業,需要在ESG上注意什麼?

在政府的資金支援下,一些賽道中的企業自然有更多的商機與增長機會。但在趙冰冰看來,ESG實踐在倫敦,幾乎是所有公司的“必修課”。這種趨勢已經影響到了進出口貿易。

疫情期間,海外有大量的新冠檢測試劑缺口。一家杭州的醫療産品生産商在出口産品時發現,英國企業、機構在采購時除了考量供應商的産品品質、性能,還會看其ESG名額,比如供應商工廠的能源結構、勞工的加班時長、物流是否綠色等。ESG采購名額的權重能占到30%左右。

“我們聽到時都覺得驚訝,十幾年前,這些名額隻是走個流程的問題。”趙冰冰說道。

除此之外,出海企業在營銷、營運時還要在ESG上注意很多細節,比如廣告上不能鼓吹變白、變瘦、變美的概念,招聘時不能把長相作為應聘條件,也不能詢問對方的婚姻狀況。(内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就因為過度宣揚“完美身材”飽受诟病,并在2019年停辦維密大秀。)

她發現倫敦的商業圈非常在意企業的ESG意識,比如環保、平權等,而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會把自己的ESG實踐放到企業介紹的最後一頁,一筆帶過。“企業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形象。”趙冰冰說。

參考資料:

1.世界經濟論壇:這些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2.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上司小組辦公室:《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

3.時代财經:4個縣城跻身大城市!新上海人撐起昆山樓市,義烏老闆愛買房

4.經濟觀察網:可持續消費,不應該僅僅由消費者單方面負責

5.BBC News:London needs £75bn to meet net zero goal - mayor

6.Reuters:London's mayor slams global leaders for ‘dragging feet’ on climate

7.London Assembly:Mayor invests £10m in Green New Deal to secure thousands of green jobs

8.International District Energy Association:Mayor of London’s office releases new report setting 2030 net zero target for London

9.Retail Gazette:Activists protest against greenwashing at Tesco head office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着陸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王紫荊,編輯:國佳佳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