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BAIES 2022丨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成功舉辦“線上+線下”共話灣區科技産業金融融合創新之路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GBAIES 2022丨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成功舉辦“線上+線下”共話灣區科技産業金融融合創新之路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11月3日,由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承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受疫情反複影響,本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在深圳、香港兩地召開。論壇主題為“大變局下的灣區可持續發展:突破·創新·謀變”。并在下午舉辦灣區科技與産業創新論壇、灣區金融創新論壇、灣區金融大咖會三場主題論壇。

同時,論壇釋出了《2022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金融報告》兩份調研報告。

今年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學術界、金融界、産業界等領域的重磅嘉賓,香港特别行政區财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王忠民,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分黨組書記、主任吳思康,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倪澤望等嘉賓在會上圍繞大灣區創新改革、機遇挑戰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多角度聚焦大灣區創新能力

突破創新是今年大灣區高峰論壇的主題,也是目前大灣區内最受關注的議題。

“灣區協作發展方式已從上世紀的‘前店後廠’,演化到了通過共享創新實作‘協同發展’互利共赢的關系。”作為主辦方代表,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分享了對大灣區創新情況的觀察。

許正宇在論壇上緻辭時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鞏固和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助力大灣區建設,同時促進本地金融業的發展。”

會上,王忠民分别從人口、産業、金融角度剖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邏輯與創新合力。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人員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形成人才的開源式聚合,相對年輕、多元的人口架構孕育出蓬勃的創新創業動能,形成包容各種差異性的地域性創業意識。由此,許多灣區企業成長為極具全球競争力的業界“參天大樹”,又在産業鍊中成為需求方,激發“鍊式反應”,最終形成龐大的産業叢集。

吳思康則對灣區創新提出了四點建議:錨定目标定位,高标準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強化協同合作,提升灣區城市群的科技産業發展能級;突出企業主體,提升大灣區創新經濟核心競争力;激發平台效應,讓創新經濟成為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強大紐帶。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曆史性發展機遇,助力大灣區創新經濟發展,創業投資大有可為。”倪澤望談到近年來香港發展時表示,香港和深圳是毗鄰的兩個中心城市,兩座城市的互動創新也是大家一直期待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将通過研發、創新優化産業叢集發展,持續參與深圳布局的20+8産業叢集方面的投資,發揮創投人對自己城市的貢獻。

香港科技園公司CEO黃克強在演講時表示,香港科研實力雄厚、創科勢頭良好,科學園通過為企業引入政策性投資、培育人才及建立科研基建等措施,促進官産學研的協作發展。

香港數位港主席陳細明出席論壇演講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啟黃金契機,科技創新是發展動力之一。他強調,數位港作為香港主要的創業培育基地之一,将發揮所長,為大灣區引進創新人才、企業、技術和資金,推動金融産業融彙高科技發展。

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在論壇上表示,在政策大力支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基礎之上,其域内蘊含巨大的銀行服務與财富管理需求。”林遠棟說,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是,以創新為基礎,通過人才與科技的配合,促深粵、港、澳三方在跨境金融方面的合作及人才交流,同時助推經濟高品質的發展。

工業富聯首席資料官劉宗長表示,數字經濟在2021年的規模已經超過38萬億美元。工業富聯尤其關注數字化技術應用的深度以及影響力的廣度,在核心制造場景當中,正不斷地建設內建化、系統化的燈塔工廠。在2021年,實作了超過5個燈塔工廠的打造,并且面向其他行業輸出燈塔工廠經驗。

産融結合打造灣區競争力

圍繞“突破創新”主題,本次峰會還舉辦了三場主題論壇。在以“制造強市”與“再工業化”下的灣區科創産業機遇為主題的灣區科技與産業創新論壇上,來自多個制造業企業的代表和行業專家,就新型工業化中的多個問題交換了意見。

“我們立足在深圳這樣一個全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最強盛和制造業發展最快的地區,與香港科技人才的引入形成有效關聯,為我們的蓬勃發展帶來了促進和加持。”華大北鬥董事長兼總經理孫中亮表示。

大族機器人總經理、南方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産業教授王光能表示,“機器換人”還将深入到非工業場景。在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日益顯現的目前,從業者們正探讨機器人應用于養老、醫療、餐飲及物流等方面的可能性。

星源材質高管劉守貴認為,在全球氣候變化疊加能源危機大背景下,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是最為确定的一個事件。其中,锂電池是技術和産業鍊最為成熟的一環,全球70%的産能集中在中國。

洲明科技集團副總裁劉俊表示,“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的創新很多關鍵因素是來自多方面的,企業首先要有人才培養的意識,不能單純靠挖人。”

“作為一所立足于大灣區的應用驅動型基礎研究機構,我們面向國際引進高端人才,以實際應用以及市場需求為起點和導向,積極推動産學研轉化,希望為大灣區的制造業發展以及産業轉型更新貢獻一份力量。”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甯在現場表示。

作為一家深刻了解本地市場的國際銀行,渣打銀行将大灣區視為“創新+高端制造”的聚集地。渣打中國副行長,企業、金融機構及商業銀行部董事總經理魯靜表示,“外在的壓力已經變成中國企業迎難而上的動力,中國制造業正不斷向價值鍊上遊邁進。”

魯靜觀察到,“大灣區内的不少高端制造企業正在積極執行出海戰略。以中國電動車為例,該産業鍊和供應鍊非常長,從礦産、電池、整車生産,到終端銷售,其涉及的地理範圍,不是一個單一國家和市場可以完成的,必須有全球布局。”

金融方面,科創金融和綠色金融也正為灣區“産融結合”提供動力。在灣區金融創新論壇上,“各金融機構應該在科創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開展‘多輪次接力棒式的合作’,以全面服務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科創金融與綜合經營部總經理楊巍介紹,目前深圳擁有超10萬家科技型企業,2.1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千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分布在“20+8”的重點産業叢集中。

“深圳建行通過兩條主線服務科創企業,一條是‘陽光普照’,另一條是精準聚焦。”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科創支行(科創企業經營中心)副總經理高瑸表示。

“科創金融的本質就是服務科創企業。” 興業銀行深圳分行科創金融中心主任嚴毅明表示,目前金融賦能科創的趨勢良好,科創型企業基本已不缺銀行的融資服務。

在企業如何催生金融創新方面,啟迪大街副總經理、啟迪領航總經理賀飛表示,通過技術化平台、人工智能分析與大資料積累,金融企業應更精細地勾勒出灣區創新型企業的全貌,使其輪廓更為清晰,進而促使更多企業有機會觸及金融服務,加速産融結合。

抓住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發展機遇

因獨特的地理位置、東西方文化交彙、成熟發達的金融市場,香港一直以來扮演着内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系人”。

“提到香港,就會講金融”,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在論壇上直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是資金池的規模、流動性,還是政策支援等,香港都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全球目光。“而提到深圳,就會講科技”,梁瀚璟補充道,“(這兩座城市)天生就有優勢,大家可以進行互補。”

“我們一直都知道,資料、人工智能對于金融科技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所在過去兩年,我們一直在和資料平台、銀行做溝通,(探索)怎樣利用人工智能、資料分析去幫助中小企拿到借貸(融資)。”香港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出席論壇時表示。

在灣區金融大咖會上,業界人士對大灣區金融創新之綠色金融風險與機遇開展了探讨。

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出席論壇表示,香港所擁有的龐大資金池、所承擔的“超級聯系人”角色等,都有助于其打造亞洲可持續金融中心。

嘉實國際資産管理公司CEO關子宏表示,ESG投資逐漸成為主流,以歐洲為例,沒有一定ESG含量的公募基金産品可能在三至五年後被投資者逐漸抛棄。

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産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中銀香港客戶所持有的ESG相關綜合理财總值在2022年上半年同比激增24倍,估計香港已有超過60萬人持有與ESG主題相關的資産。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