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會覺醒嗎?

圖靈測試

在 1950 年之前,對于到底什麼才算是“智能”,不論是哲學家還是科學家,都很難給出一個大家都比較認可的定義,直到圖靈在 1950 年發表了那篇意義非凡的論文。圖靈在這篇論文中大膽地預言具有真正智能的機器一定會出現。為此,他給智能下了一個定義,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假如一個人與另外兩個“人”(A和B)進行不見面的對話,A 是機器,B 是一個真人。但是,無論這個提問者怎麼努力發問,他都無法區分出 A 和 B 到底哪個才是機器,那麼就可以說這台機器通過了圖靈測試。

人工智能會覺醒嗎?

圖靈提出,假如一台機器通過了圖靈測試,我們就可以認為它具備了智能,也就是說,它覺醒了。圖靈測試之是以出名,因為這是在人工智能探讨方面第一個非常嚴肅而且具備可檢驗性的定義。從中也可以看出當一個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科學家進行哲學思考時,他能夠把科學思維帶入到哲學思辨中。

圖靈測試提出後,表示反對的聲音當然一直就有,隻是,沒有人能提出一個比圖靈測試更具備可操作性的替代定義。

在所有對圖靈測試的反駁中,最出名的是 1980 年美國哲學家約翰·羅傑斯·塞爾在一篇論文《心靈、大腦和程式》中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

中文房間

假設有一個對漢語一竅不通,隻說英語的人關在一間隻有一個開口的封閉房間中。房間裡有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手冊,訓示該如何處理收到的中文問題,及如何以中文回複。房外的人不斷向房間内遞進用中文寫成的問題。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冊的說明,查找到合适的回答,将相應的中文字元組合成對問題的解答,并将答案遞出房間。

人工智能會覺醒嗎?

塞爾認為,哪怕房裡的人能騙過房外的人,讓對方以為自己懂中文,其實房裡的人壓根就不懂中文。如果把這個思想實驗類比圖靈測試,那麼房裡的人可以比作是試圖通過圖靈測試的計算機,而那本手冊可以類比為計算機程式。雖然房裡的人可以正确地回應房外人的問題,但是,正如房裡的人壓根不了解中文一樣,計算機也不可能通過程式來獲得了解力。既然計算機沒有了解能力,那“智能”便更無從談起了。

但是,關于這個思想實驗的争議也很大。有些哲學家從這個思想實驗中得出的結論反而是所謂人類的了解力也不過就是一種“幻覺”,本質上和查手冊并無差別。有些哲學家反駁塞爾,假如你說的這台機器能通過查手冊以假亂真,那麼,我完全可以認為它具備了對中文的了解力。所謂的了解,就是人、紙、筆、手冊等所有這些工具關聯起來的一種湧現而已。

另一位美國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就提出了一個與中文房間針鋒相對的思想實驗,試圖論證機器和人不存在本質差別。

億年機器人

丹尼特是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哲學教授,他在 2013 年出版了一本書《直覺泵和其他思維工具》,就是在這本書中,億年機器人的思想實驗被首次提出。這個實驗是這樣描述的:

假如我們爬進一個休眠倉,希望自己能在 1 億年之後成功地蘇醒。為了達成如此艱巨的目标,我們必須制造出一個能感覺環境、回避風險、尋找資源的機器人,我們隻留給他一個指令“讓我活着”,然後我們就休眠了。在這 1 億年中,我們再也無法對這個機器人進行任何幹預。機器人為了完成終極目标,必然會把這個大目标分解成無數個小目标,在執行這些目标的過程中,機器人就會開始演化,就會表現得越來越像人。

人工智能會覺醒嗎?

丹尼特講到這裡,話鋒一轉,他提醒每一個讀者:在這個思想實驗中,我們每個人不就是機器人嘛,而那個思想實驗中的人就是基因。基因創造了生物,然後就放手了,什麼都不管,唯一的指令就是把我傳遞下去。人就是基因為了讓自己永生而演化出來的産物,當基因把控制權讓渡給了人類的那一刻起,人類就擁有了自由意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