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摸魚周報年終總結

摸魚周報年終總結

今年摸魚周報的發展超出預期的順利,離不開各位編輯小夥伴的幫助和讀者的支援,非常感謝大家。到了年後最後一周就休刊一期發一個總結吧,今年有很多有趣的事值得再回顧下。

夢開始的地方

​最開始的想法​

開始寫摸魚周報是因為社群建立早期,為了增加跟大家的互動和督促自己學習,我會每天在群裡分享一些東西。最開始的每天整理一個開發概念就是那個時候想出來的點子,早期加群的同學應該知道這個。當時整理的内容彙總在了這裡:​每天學一個開發概念[1]​ 。這些内容積攢多了就有了釋出的想法,但隻釋出這些可能還不足以支撐整篇文章,于是就再加一些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知識點或者群内讨論的内容,就成了摸魚周報早期的樣子。當時摸魚這個詞才剛流行沒多久,也經常被提到,摸魚代表一種向往自由的狀态,是一種美好願望,是以就起了「iOS 摸魚周報」這個名字。

​小夥伴的加入​

這一年周報的發展,有兩個關鍵節點,其中一個就是摸魚周報不再是我一個人維護而是成了一個團隊項目。4 月份的時候我感覺一個人維護周報有些忙不過來,釋出了求助貼,當時就有 6 位小夥伴加入一起幫忙:@highway、@阿騰、@brave、@皮拉夫大王、@反向抽煙、@Mimosa。當時周報的子產品也正好有6個,每人整了一個子產品,我來負責整體内容的排版和子產品臨時空缺的補位。

當時有一種預感,在即要被推着走了。有了小組織之後,責任感也更大了,不能自己一個人想偷懶就偷懶,但那又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後續又有其他小夥伴的加入:@展菲、@七七、@我是熊大、@夏天、@CoderStar、@iHTCboy、@RunsCode、@東坡肘子。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周報整理的壓力減輕了很多,釋出頻率也穩定了下來。

​與社群連接配接​

另一個節點是 Parsifal 通過竹立聯系到我,說想幫摸魚周報推廣一下,可以在老司機周報裡加一個子產品介紹摸魚周報。後續我們的内容介紹就出現在了老司機周報的文章裡,我們獲得的關注也更多了,這裡非常感謝 Parsifal 和竹立。

再往後老司機組織的 WWDC 内參活動,包括後續的沙龍,58 同城、位元組、有贊等公司的線上分享,我們有的參與其中,有的是通過公衆号和群進行宣傳推廣。這些讓我感受到摸魚周報正在跟整個 iOS 社群發生連接配接,一塊孤島飄到了一片大陸,融為一體。

跟社群接觸密切之後,認識了很多厲害的大佬。社群裡有各種稱謂,五巨、楊帝、萌新、瓜皮等等,初次了解有點像是進入一個武俠世界,如果把技術比作武功的話确實很像。大佬們經常在群裡切磋武藝,我看不懂招式隻能拍手叫好。同時這也是一個有溫度有包容的社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問題,前輩們也都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确實哪怕不說話,隻看你們的聊天記錄都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幾件有趣的事

​人物訪談​

跟社群緊密聯系之後,之前都是在默默看他們的文章,現在突然認識到真人,很多還加了微信,有想進一步交流的想法但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直到有一次展菲找到我說要不要互相推廣下各自的公衆号,我在想給推廣加内容的時候,何不介紹一下号主,介紹的形式問答會更好一些,後來這就演變成了現在的人物訪談。因為是一個對外分享的對話形式,這時想了解對方,想深入交流就變得非常自然了。

這裡簡單介紹下我們的訪談流程:

  • 訪談預約:這個一般會提前半個月或者更早的時間聯系訪談者。
  • 問題準備:一般至少會預留一周時間整理好訪談問題發給訪談者,目前是我和 iHTCboy 在整理訪談問題。
  • 内容确認:訪談者寫好内容給我們之後,我們會進行少量的排版優化。如果有疑問的地方會再次确認,也可能語音聯系訪談者。
  • 上線校驗:内容确認之後我們還會再次檢查全文,将預釋出版本發給訪談者進行确認。

如果大家有有趣的故事歡迎來找我們分享,參與訪談還可以加入一些内推、找工作、求關注等推廣内容。

今年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就是一期訪談内容:​​人物訪談 | 微軟 Offer 之路​​ 。有預感這篇文章會受歡迎,但沒想到會那麼受歡迎,我猜這是憑借安宇兄優秀的回答和微軟自帶的一些吸引力獲得的,考慮到宇兄的人氣,他的作用應該更大才對。

​商業合作​

大概是今年年中的時候就開始頻繁收到一些商業合作的邀請,因為内容不合适,90% 以上的合作都被我拒絕了。今年實際隻接了兩個極客時間的課程推廣和一個博文視點的圖書推廣。極客時間的那兩門課程組内好多小夥伴都有看過,評價也都比較高才決定接的。

博文視點這個《最強 iOS 和 macOS 安全寶典》的圖書推廣,聽編輯說是冬瓜引薦的,這裡也感謝下冬瓜。當時我個人收到一本,然後有兩本用于推廣抽獎。兩本書的贈予一個使用抽獎小程式,一個是按評論區點贊排名。評論區點贊的方案,結果超出預期,排名前幾的讀者點贊數都破百了,大家學習的熱情真的太高了。

摸魚周報年終總結

​圖示和 banner 設計​

給周報設計圖示這個事很早就有想過,熊大和 Mimosa 都有過嘗試,但最終呈現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是以我就找到一個設計師朋友 Polaris,希望她能從一個專業者的角度幫助設計圖示。

由此我也是當了一回甲方,在跟設計師的反複确認之後,經曆線稿,定型,成品階段,完成了最終的圖示設計。在成品确認階段,我提了很多天馬行空的優化方案,畫闆的高度怎麼調,擋着錘子怎麼處理,魚老師的小手怎麼放,來回改了幾次之後發現都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最終還是選擇了第一版。非常慶幸我的這種行為沒有被設計師拉黑。

摸魚周報年終總結

圖示含義是學藝歸來的魚老師在教大家程式設計知識,因為精通 Hello World,它已經是魚世界的程式設計王子了。它最愛的是 iOS,是以随身背着那把 Xcode 裡的程式設計之錘。

下面是 banner 圖的設計過程,有了之前亂指揮的教訓,這次我盡量少幹預,是以很快就設計出了成品。

摸魚周報年終總結

這個場景是工作中的魚老師時常想象自己躺在沙灘曬太陽的惬意樣子,即使生活很平凡,依然擁有夢想,他熱愛工作也熱愛摸魚,兩者互不沖突。

這個圖示和 banner 圖會在 2022 年的摸魚周報中正式啟用。

關于組織

目前 iOS 領域已經有幾個做的非常不錯的組織了,SwiftGG,老司機周報,知識小集,Swift 社群等。就我所知大家基本上都不盈利,其實組織的成立肯定也不是為了盈利,更多是出于對技術的熱愛,想對社群做一點貢獻。那組織到底有什麼好處,能夠讓大家都願意去投入時間精力不計回報的來做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它能夠起到敦促的作用,特别是職業發展期,一個人在家學習可能會想着玩,但如果在一個學習氛圍好的班級裡,肯定會學習的更好。

SwiftGG 算是 iOS 圈裡最早的社群了,考古到 SwiftGG 早期組織的社群。從這個定格在 2016 年的社群 ​灌水貼[2]​ 中,我們應該能發現幾個熟悉的名字,他們現在都已經是領域裡非常厲害的人了。

摸魚周報年終總結

到不能說他們是加入了某個社群然後變厲害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優秀的人更原因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社群有很大的篩選志同道合的人的作用,因為互相幫助,因為互相認可,這樣并肩前行的成長過程是更有趣的。

​組織納新​

如果你對某一技術有熱愛也希望你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組織,跟社群保持一定的連接配接。

摸魚周報目前的發版是穩定了,但内容的輸出品質和選題豐富度還有待提高,是以有計劃再次納新。如果你正好對 iOS 摸魚周報這個小組織感興趣的話,歡迎聯系我,我們的要求是熱愛技術,認同分享精神。關于周報的協作形式和更多介紹可以檢視​這裡[3]​了解。

​結尾​

騰騰有寫一段話,就用他的話來結尾吧:

記得在 4.11 那天(這哪裡會記得,我是翻記錄看日期的????)和飛哥讨論問題的時候,得知飛哥正在招募編輯組建周報團隊,我知道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我懷着激動又忐忑的心情選擇了加入。我是一個熱愛分享的人,工作之餘寫部落格,工作中編寫開發文檔、開展分享會等等,都是我喜歡做的事兒。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提升一點團隊的技術氛圍或者給其他開發者帶來幫助,我就很開心了。但我隻是一個普通的 iOS 開發新人,擔任周報編輯帶給我不小的壓力。在加入前期其實我有幾次是想和飛哥說由于個人能力原因想要退出的,但是咬咬牙還是堅持了下來,和周報和團隊一起成長到了現在。是以年底回想起來,其實 2021 年過得也并不差,雖然成長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

這半年多來,周報團隊規模不斷擴大,@highway、@brave、@皮拉夫大王、@反向抽煙、@Mimosa、@展菲、@七七、@我是熊大、@夏天、@CoderStar、@iHTCboy、@RunsCode、@東坡肘子,都是優秀有趣的前輩,也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了。加上我和飛哥,目前我們共有 15 位在任編輯。可能大家會覺得這麼多人整理周報應該很輕松吧,其實并不然,個人工作量較比初期是減少了,但隻要收到群消息 “明天就周四了”,大家就歎氣晚上又要加班了(因為周五釋出,是以周四晚上就要整理完),有種被班主任催着交作業的感覺????。我也是一個比較懶的人,負責的内容經常都拖到周三周四才去整理,加上我又負責每期的檢查,每周四晚上就會和飛哥忙到比較晚。不過每完成一期都會帶來成就感,還是很值得的。我們也會有内容緊張的時候,是以我們十分歡迎大家來貢獻内容,貢獻方式可以檢視我們周報的 GitHub 倉庫。在新的一年,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我們成為編輯的一員,一起在 iOS 成長之路上做有意義的事兒。

最後,感謝每一位編輯在 2021 年的辛苦付出以及每一位 iOS 摸魚周報讀者的關注和支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平安喜樂、萬事勝意。

引用資料

[1]

每天學一個開發概念: ​​​​​​

[2]

SwiftGG 灌水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