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的星辰大海與價值回歸:回到根本與尋求增量并行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董興生

平頭哥将來會獨立融資嗎?

11月3日,在雲栖大會采訪間,阿裡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回應媒體采訪時表示:“平頭哥在融資方面保持一定的可能性,沒有說不融資,也不說一定要(融資)。”

平頭哥在阿裡體系中承載着半導體晶片業務。2021年的雲栖大會上,彼時,正面臨全球缺“芯”的境況,阿裡平頭哥釋出首顆CPU晶片倚天710,一時間,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一年後,這款自研晶片運作得怎樣了?

核心理念:回歸根本

2022年雲栖大會上,張建鋒介紹,倚天710雲執行個體已在多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大規模應用,算力成本效益提升超30%,機關算力功耗降低60%,這是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CPU。

雲計算的星辰大海與價值回歸:回到根本與尋求增量并行

圖檔來源:企業供圖

在硬體方面,阿裡雲正走向全棧自研基礎設施的路徑。除了自研CPU晶片倚天710,還有磐久伺服器、EIC高性能網卡、磐久交換機、磐久液冷一體機、磐久液冷集裝箱等自研硬體。雲栖大會上,阿裡雲釋出了一款雲資料中心專用處理器CIPU,替代CPU來管理和加速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

“Back to basic”是阿裡雲這幾年強調的核心理念。在張建鋒看來,“所謂的回到根本,第一,我們的定位是雲計算服務商,要做好雲計算這個大的平台和生态。團結生态合作夥伴,共同服務客戶完成數字化;第二,回到根本,既然雲計算是主業、是根本,雲計算本質上要做哪些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才能支撐雲計算的發展,這就是我們這兩年一直努力的。從原來隻做飛天的作業系統,慢慢做自研,阿裡雲基本上所有裝置都是自研的。再到深層次,除了裝置之外,我們還自研裝置裡的核心部件,做到軟硬體一體,這就是目前阿裡雲核心的定位。我們不會再往下,也不會再往上面延展”。

在硬體自研領域的持續發力,或許正呼應了張建鋒在演講中強調的,以雲計算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正在帶來三大變革——重鑄IT硬體體系、重塑軟體研發範式、重構雲端融合體驗。

除了硬體領域,軟體研發範式也将發生颠覆性變化。張建鋒認為,軟體研發範式的變革有三個層次:第一是新興的軟體開發方式崛起,軟體架構全面Serverless化;第二是軟體開發不再是程式員的專利,低代碼讓未來80%應用能夠由業務人員直接開發;第三是未來所有軟體都是AI化的,大模型開源将加速AI真正普及。

雲計算的星辰大海與價值回歸:回到根本與尋求增量并行

圖檔來源:企業供圖

雲和端加速融合,算力從端轉移上雲,未來萬物皆是計算機。張建鋒認為,曆經十多年的發展,雲計算帶來的變革依然被嚴重低估,它正在重構整個IT軟硬體和終端世界,形成一個全新的計算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技術背後是整個雲服務市場在支撐。數字化轉型是近年來雲服務廠商聚焦的一股“長潮”。在采訪中,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釘釘總裁葉軍透露:“釘釘上大量客戶是制造、能源、物流,包括交通等行業,這些行業回報出的數字化IT采購需求還是很明顯的。在過去一年,‘雲釘一體’大客戶大概兩三百家,這些大客戶在數字化采購方面還是維持比較大的增長。”

尋找增量市場

不過,從大環境來看,市場仍存在挑戰和變化。

此前,艾瑞咨詢釋出的《2022年基礎雲服務行業發展洞察》報告指出,公有雲市場仍為整體雲市場底座,行業雲建設為非公有雲提供增長機遇,整體雲市場正從加速擴張期過渡到穩步發展期。

報告指出,雖然疫情期間積壓及延後的項目加速傳遞,雲服務在除政務、金融等典型傳統行業外的其他傳統行業中加速滲透帶動了中國整體雲服務市場增速反彈,但内外部宏觀環境的不确定性影響了雲服務市場的進一步回暖。

由市場突變帶來的非理性增長因素,伴随市場環境的變化更多成了昙花一現,難以提供長期、穩定的增長動能。雲服務目前在供給端已形成較為穩固的市場格局,上雲、用雲亦成為需求側的廣泛共識。但雲市場已經過了“概念變現”階段,要從“能力變現”角度出發去探尋多元增長曲線,用長時間的技術能力更新、生态能力建構換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而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最新釋出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2022上半年,中國公有雲IaaS+PaaS市場與2021上半年增速(48.7%)相比下滑18%。

接下來,雲計算的市場增量來自哪裡?

“一個是存量市場的轉移,原來是IT企業的非雲變成雲;第二個是增量的創新性的應用,基本上是大資料驅動的,譬如這一波驅動的新勢力造車廠,上雲的節奏非常快;其次,傳統公司的數字化轉型節奏在加快,工廠、制造業增長非常快。而更宏觀一點,數字化程度的加深,本身就會刺激雲計算的增長。”張建鋒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雲栖大會上,阿裡雲“汽車雲”正式亮相。目前,這一朵“汽車雲”在國内已服務超過70%的汽車企業,小鵬、一汽、吉利、長城、長安、地平線等均已上雲。

雲計算的星辰大海與價值回歸:回到根本與尋求增量并行

圖檔來源:企業供圖

“出海”是雲服務巨頭看中的另一大增量市場。

此前,阿裡雲表示,将加速海外市場布局,未來三年将投入70億元建設國際本地化生态。而在10月份,亞馬遜雲科技推出的四大政策中,就包括要幫助中國企業“連中外”,通過覆寫全球的基礎設施,引領行業的安全合規理念和實踐,以豐富的大資料、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物聯網等雲服務,以及亞馬遜的全球業務體系,幫助他們快速拓展全球業務布局,應對各地區安全合規挑戰,并支援他們海外業務的創新及拓展。

另一方面,在雲計算産業鍊上,分工明确、合作生态是2022年多家雲服務廠商強調的理念。“術業有專攻”,底層的雲服務大廠聚焦于底層的技術和創新,與生态鍊上的合作夥伴共同服務于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客戶。

張建鋒認為,中國的雲計算市場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低水準競争的市場。一個成熟市場由成熟的産品、服務以及成熟的客戶共同構成。“在今天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公司)并不是依靠技術和市場,而是其他的手段在維持增長,要麼使用一些非理性的價格去投标,要麼做一些存量客戶的遷移,總之是低水準的競争。”

而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各大雲計算企業開始從原先瘋狂追求規模、營收,向追求利潤、高品質發展的目标轉變。

市場價值回歸,或許對各大雲服務廠商而言,未來最大的底氣依然是技術和專業。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