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氣象局公布首批10支重點創新團隊,聚焦哪些問題?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中國氣象局公布首批10支重點創新團隊,聚焦哪些問題?

11月15日,中國氣象局公布首批10支重點創新團隊名單,聚焦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災害性天氣預報、氣候變化、人工影響天氣等氣象關鍵領域。這些重點創新團隊将明确任務書、立下“軍令狀”,緻力于推動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實作自主可控。

39家機關參與,推動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實作自主可控

這10支重點創新團隊聚焦領域為天氣氣候一體化模式系統、地球系統觀測及化學天氣系統、氣候變化檢測與應對、智能預報技術、氣象衛星遙感應用、模式資料同化與資料再分析、強對流天氣、暴雨研究、城市氣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檢驗技術等。

重點創新團隊将落實《氣象高品質發展綱要(2022—2035年)》部署,從研究方向、預期目标、成果産出、人才培養、運作管理等方面科學編制建設任務書,立下“軍令狀”,緻力于推動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實作自主可控。

首批10支團隊每支15人,共計150人,所有成員不兼報,確定了團隊骨幹的科研投入。成員涵蓋各類各層次人才,平均年齡41歲,其中46歲及以上的占比27.33%,36歲至45歲的占比48%,35歲及以下的占比24.67%,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橄榄型”人才梯隊結構。

首批重點創新團隊共有39家機關參與。團隊建設既注重發揮國家級科研業務機關以及地方氣象部門優秀氣象科技人才的作用,又注重吸引集聚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市場主體的科技力量和海外高層次人才。

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創新團隊建設,先後成立了重點創新團隊科學指導委員會和工作專班,并在2021年出台的《中國氣象局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制定《中國氣象局重點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工作方案》。“十四五”期間,中國氣象局将組建20支左右重點創新團隊和30支左右青年創新團隊,并完善重點創新團隊組建機制,建成布局合理、開放高效、支撐有力、充滿活力、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團隊體系。

中國氣象局公布首批10支重點創新團隊,聚焦哪些問題?

大陸氣象事業整體實力接近世界先進水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氣象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氣象整體實力接近世界先進水準,氣象衛星體系、中國特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等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為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災減災救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宋善允介紹,大陸已成功發射8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7顆在軌運作,氣象衛星體系建設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為全球124個國家、國内13萬使用者提供服務;建成236部新一代天氣雷達,雷達監測網規模為世界第一;建成7萬多個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觀測站點數量是2012年的4.5倍,氣象觀測資料量增加5倍以上,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全面進入自動化時代;建成了7個大氣本底站、25個氣候觀象台、120個高空氣象觀測站,與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天氣雷達、風雲氣象衛星等形成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綜合觀測總體能力接近世界先進水準。

在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數值預報業務體系方面,以智能網格預報為代表的現代氣象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建立,以高分辨率數值模式、多源融合實況分析等關鍵技術為代表的自動化精準化技術體系逐漸完善,形成了從區域到全球、從天氣到氣候的較為完整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自主研發的全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北半球可用預報時效從6.1天提高到7.8天,提升了1.7天,接近同期世界先進水準。24小時台風路徑預報誤差由2012年的94公裡減少到65公裡,穩居國際先進行列。

中國氣象局公布首批10支重點創新團隊,聚焦哪些問題?

上圖:圖為停靠在湖北襄陽機場的人工增雨飛機。今年8月,兩架飛機在湖北省上空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助力當地抗旱工作。(王虎/人民圖檔)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