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略拆解」"分化"戰略的運用:從内部瓦解敵人,再各個擊破

作者:煙塵星河

善者,敵軍人衆,能使分離而不相救,受敵而不相知也。 --孫膑

打破敵人内部穩固的權力結構,并阻止較小的實體團結起來,這一戰術的應用可以追溯至大陸的戰國時代以及西方的羅馬帝國時代。

「戰略拆解」"分化"戰略的運用:從内部瓦解敵人,再各個擊破

秦以一國對六國,面對多國聯軍的進攻,秦國一方面在軍事上在采取硬碰硬的政策,同時在後方派遣重臣打入地方内部,或以金錢,或以利誘,或以恐吓,進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蘇秦合衆,張儀連橫,都是大手筆的操作,但是從曆史的演進來看,合衆涉及的角色越多,越容易瓦解流産,連橫所涉及的角色少,隻要利益談妥,成功的機率相對比較高。

分裂的阿拉伯

阿拉伯國家目前複雜的政治局勢,和英法脫不了幹系!

二十世紀初期,為了換取阿拉伯人的支援以擊敗奧斯曼帝國,英國人向阿拉伯人承諾幫助建立一個從叙利亞到紅海和波斯灣,從大馬士革到麥加的阿拉伯國家。當時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阿拉伯人領袖侯賽因同意了這一請求,并于1916年6月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并在5個月後宣布自己成為阿拉伯國王。

「戰略拆解」"分化"戰略的運用:從内部瓦解敵人,再各個擊破

但是戰争結束後,英國人很快把承諾丢掉一邊。侯賽因的兒子費薩爾在巴黎和會最高委員會上闡述了阿拉伯人的訴求,要求大叙利亞以及希賈茲的阿拉伯各國立即完全獨立,其領土包括現在的叙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等。包括英國在内的協約國成員對費薩爾的請求置若罔聞。

當費薩爾決定自行宣布叙利亞獨立,并且就任叙利亞國王。協約國卻做出了叙利亞和黎巴嫩交由法國統治的決定,并以軍事行動相威脅。法軍掃蕩了叙利亞和黎巴嫩的獨立反抗力量,接掌了對叙利亞和黎巴嫩的控制。

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國殖民當局把叙利亞、黎巴嫩分為幾個各自為政的獨立區。法國進階專員主宰一切,地方政權完全掌握在進階專員代表和親法分子手裡。法國資本控制叙利亞的國民經濟命脈,榨取大量利益,導緻叙利亞生産衰退,民生凋敝。

直到現在,部分阿拉伯人依然有重建"大叙利亞"的阿拉伯國家的夢想。

為了防止大叙利亞國家的成型,英國同時與中部阿拉伯君主國阿蔔杜拉簽訂協定,每月向其支付一定的經費,換取其發起對奧斯曼帝國的反抗,并默許阿蔔杜拉奪取麥加和麥地那,成就了後來的沙特阿拉伯。此舉也造成阿拉伯民族的内部分裂,後來英國人同樣采取行為防止沙特人統一阿拉伯半島。

分裂的利比亞

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希拉裡.克林頓的數千封電子郵件被洩露給新聞界,其中就包括美國2011年襲擊利比亞的原因。事實證明,利比亞戰争是一場有預謀地推翻他國政權的行動。在利比亞爆發群眾抗議的前一個月,來自英國、法國和埃及的特種部隊就開始在利比亞和埃及邊境訓練利比亞民兵,他們向叛亂分子提供武器和物資,包括機槍、突擊步槍甚至反坦克飛彈。等到西方策動的群眾抗議爆發之後,叛亂分子憑借強大的火力與政府軍形成對峙,最終等到聯合國的介入。

「戰略拆解」"分化"戰略的運用:從内部瓦解敵人,再各個擊破

歐洲國家之是以形成歐洲共同體,就是因為意識到單個國家在國際社會沒有足夠的分量,如果各國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要形成一個緊密的團體。但是事實上,歐盟很顯然被美國拿捏得死死的。一方面北約這個組織的存在極大阻礙了歐洲在軍事上的統一,各個國家不得不在國家安全上強烈依賴美國;一方面歐盟各個國家各懷心思,強國希望維系特權地位,弱國則希望公平。美國對歐洲各個國家在情報和外交上的全面滲透,各種分化瓦解的手段,讓歐洲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共同體。

「戰略拆解」"分化"戰略的運用:從内部瓦解敵人,再各個擊破

一個确定的事實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歐洲是美國絕對不想要看到的。

如果無法同時消滅所有的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化對手,使其不能形成合力,然後一個個消滅。這種戰術不僅可以用在軍事鬥争和地緣政治層面,還可以用在商業競争方面。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争,不僅僅隻是兩個主體之間的競争,很可能是一個主體和多由多個主體構成的統一聯盟競争。一個商業體通常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上下遊産業聯盟來構築自己的競争實力,與這樣的對手競争,不僅需要自身具備強悍的實力,還需要争取将對手的合作搭檔拉到自己這邊,在增強自己力量的同時削弱對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