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爾卑斯山一次性發現三個古硬骨魚類新物種

作者:科技工作者
阿爾卑斯山一次性發現三個古硬骨魚類新物種

化石魚種 E. Diskosomus 标本

據SciencDaily網站3月1日報道,由德國慕尼黑大學古生物學家Adriana López-Arbarello上司的一個團隊在阿爾卑斯山發現了三種新的硬骨魚化石,為研究Eosemionotus屬的多樣性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瑞士提契諾州的聖喬治山是三疊紀中期(約2.4億年前)最重要的海洋化石遺址之一,這些儲存完好的魚類化石的新發現的标本也在該地區的白雲岩和石灰岩地層中出土。在電子期刊Paleontologia Electronica上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标本代表了Eosemionotus的三個新物種,Eosemionotus是針鼹的一個屬。"地球上最大的滅絕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洛佩斯-阿爾巴雷洛解釋說。我們的新發現表明,生物圈在這次災難性事件後迅速恢複,并在三疊紀中期經曆了快速多樣化的過程,大量新物種的出現。"

1906年,考古學家在柏林附近發現了Eosemionotus屬的第一個物種,并将其命名為E. vogeli。大約一個世紀後,2004年,在聖喬治山發現的第二位妃子被命名為E. ceresiensis。López-Arbarello對在該地區出土的新标本進行了詳細的解剖學研究,證明這三種魚類化石屬于一個統一的屬,并将它們命名為E. diskosomus,E. sceltrichensis和E. minutus。該屬的五個物種很小,可以通過其身體結構的比例,鳍的位置,頭骨的形狀以及牙齒和鱗片的分布來清楚地區分。"這些差異表明,每個物種都适應了不同的生态系統。洛佩斯-阿爾巴雷洛總結道。

這些發現為該屬的進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的系統發育分析表明,Eosemionotus屬是已經滅絕的半風球菌屬中最古老的屬。雖然半斑點中胚層是一種高度豐富物種和高度多樣化的分支,但它在白垩紀時期滅絕了。直到今天,它隻有幾個姐妹,這個古老的分支隻剩下一個加爾。"洛佩斯-阿爾巴雷洛說。

編譯:潘瀚 評論:敖負責 編輯:張萌

期刊來源:《電子古生物學》

期刊号 1935-3952

友情連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01101830.htm

中文内容僅供參考,所有内容均以英文原版為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