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覺手機被監聽是怎樣的體驗?不信隻有我一個人經曆過

作者:百毒不侵一杯就倒

又被監聽了,隻是巧合你信嗎?微信裡聊了幾句小紅書(語音),再打開網易雲音樂,一進去就推了小紅書。以前我真的以為是偶然湊巧,比較研發科技是很花錢的,我們這些普通人還不值得那樣高成本投入來關注吧?然而,巧合實在太多!

這種巧合早就不是第一次見了。那天看了電影《萬箭穿心》,說想去武漢吃美食,後來抖音就不停地給我推薦武漢。還有一次老公說該買個大點的熱水壺,結果一點開淘寶首頁就推水壺保溫杯。

碰見這種事的還不止我一個,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嘗試一下,打字輸入或直接說出自己從未買過也從未提及過的某樣東西,果然,近期購物軟體就會精準識别廣告投放給我。

大家的經曆還真是五花八門,無比“驚豔”!有一個評論令我捧腹大笑:說剛上完刑法課,浏覽器“機智的”提醒他不要違法犯罪。

感覺手機被監聽是怎樣的體驗?不信隻有我一個人經曆過

屢見不鮮,誰有可能出賣我呢?

1輸入法。每次複制後就會彈出“已剪切到剪貼闆”,而且還獲得手機的好多權限。

2語音助手。很多手機都可以語音喚醒:蘋果手機hey sari,華為手機的小藝小藝,小米的小愛同學。它們若不是24小時在聽,怎麼知道我在叫它?

否存在資料互換,資源共享?

微信裡搜的東西在其他app上出現,淘寶、京東、小紅書、知乎、微網誌等。一個app直接獲得了權限,是不是相當于其他的也間接獲得了?

然而,有很多人并不怎麼在意隐私被洩露,自己被監聽的事,并沒有像我一樣失去安全感。甚至有人竊喜,調侃說終于有人肯聽我說話了。

感覺手機被監聽是怎樣的體驗?不信隻有我一個人經曆過

有人說,監聽的目的是為了擷取大資料,更精準地給各個app使用者投廣告進行商業謀利。可是真的隻是如此簡單嗎?

定位我去過的地方,檢視車停的位置,讀取我的通訊錄,相冊,存儲,備忘錄等,我對此表示很沒有安全感,有點抵觸。

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監聽保護隐私嗎?

1 關閉權限可行嗎?很多軟體不授權就不能安裝,或者很多功能就無法使用。

2 網傳的放進鉛盒子,摳電池,錫紙包裹,塑膠袋包裹,也不靠譜。

3有人說,講方言,應該無法被識别出來。真是有點獨辟蹊徑呢,可是那些不容易被聽懂的方言,真的是好難學會啊!

感覺手機被監聽是怎樣的體驗?不信隻有我一個人經曆過

這不,能想到的方法都不行。是以,我的手機還是我的手機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