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篇燒腦的資料分析,能看懂的10個老闆,公司就快要上市了

作者:IT桔子

作者:冬雪 來源:IT桔子

在實體學的意義上,時間是用來度量事件發生過程的長短和發生順序的概念。

如果把這一概念用在一家公司上,則既可統計公司發展的關鍵節點也可統計公司在漫漫時間中留下的足迹。

而現在,我們把公司上市作為關鍵節點,把公司從成立到上市所走過的曆程作為關鍵階段,以此統計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的時間足迹。

本文為《上市前的沉浮》系列第三篇,以公司自成立至上市所用時間為研究基礎,探讨不同時期、不同交易是以及不同行業的上市企業自成立到上市所用時間的規律和特點。

本文所統計上市公司為注冊在中國境内的企業(以下簡稱「中國上市公司」),上市地涵蓋 A 股、港股、美股等。

一篇燒腦的資料分析,能看懂的10個老闆,公司就快要上市了

我們将統計分為近 10 年上市的和近 2 年上市(即疫情&中美貿易戰時期)兩種時間範疇,來對比觀察近 2 年上市的公司是否花費了更久時間還是更少時間?

首先把時間段拉長來看,據 IT 桔子統計,近 10 年中國共有 3100+公司成功實作上市。

這 3100+公司中,自成立到上市所用時間,超 30% 在 10-15 年之間,是最為集中區間。系統工具軟體魯大師、食補谷物食品品牌五谷磨房、手機應用開發商觸寶、電商平台京東等自成立到第一次登陸資本市場所用時間均在 10-15 年之間。

集中度排在第二位的為 15-20 年,占比 26.1%。如阿裡巴巴、防爆電氣解決方案提供商電光科技、家具産品制造商彙森家居、個人護理用品研發生産商拉芳家化等。

近 10 年中國上市公司中,自成立到上市用時超過 20 年的也有 550+家,占比 17.7%。如工業制冷裝置及配套産品的研制與開發商同飛股份、核桃植物蛋白飲料六個核桃、玻璃研發商福萊特、華潤置地旗下物業公司華潤萬象等。

另外,據 IT 桔子統計,成立 2 年内就成功上市的企業也有近 80 家,占比 2.5%。如手機遊戲開發商飛魚科技、民辦高等學曆教育機構民生教育、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等。

成立 2-5 年内上市的企業有 120+,占比 4.2%;5-7 年有近 180 家,占比 5.6%;7-10 年近 400 家,占比 12.6%。

再把時間拉近,以 2020 年-2022 年為統計階段,即在新冠肺炎持續影響及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合計有近 1400+中國企業完成證券化。近兩年上市公司中科技屬性及醫療健康類公司占比較高,接近 30%,較近 10 年提高近 6 個百分點。

這 1400+公司中,自成立到上市所用時間,同樣最集中區間為 10-15 年,占比近 28.9%。近兩年成功 IPO 的諾禾緻源、穩健醫療、泡泡瑪特、知乎、京東健康等從成立到上市均走過了 10 年以上,15 年以内。

近 2 年來成立 5 年内即上市的企業占比為 4%,較 10 年裡占比減少 1.5 個百分點。成立 2 年内成功上市的企業占比也較 10 年合計減少近 2 個百分點。

近 2 年,成立 2 年即上市的企業中,有一家醫療健康類企業,為現代中藥集團,一家教育公司建橋教育,一家遊戲公司九尊數娛。其他多為房産或城市服務類公司、傳統制造公司。

再看 3-5 年這一時間段,近兩年有超過 40 家公司在成立 3-5 年内上市,較成立 2 年内上市企業,行業類型更為多元——

如網際網路平台類公司貝殼集團、滿幫集團、快狗打車等;內建電路領域也有華潤微電子、寒武紀等成立 3-5 年内上市,另外還有物流公司順豐同城、汽車制造商極星汽車、消費品牌悅刻等。另外醫療健康行業,雲頂新耀、騰盛博藥、義翹神州、康諾亞等近 20 家公司在成立 3-5 年内上市。

近兩年,成功上市的老牌企業也有不少,他們自成立到上市走過了超 20 年的曆程,如中成藥研發商維康藥業、嵌入式 CPU 及 SoC 晶片研發生産商國芯科技、肯德基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中國、甜食産品制造商久久王、電子産品制造企業讀書郎等。

資料表明,疫情及中美貿易戰起的這 3 年裡,較為年輕的公司走向上市的節奏顯著變慢,老牌企業上市的機率大幅增加。

一篇燒腦的資料分析,能看懂的10個老闆,公司就快要上市了

具體來看,近 10 年上市的企業中,自成立至上市最集中的時間段均是 10-15 年,近 10 年每年占比基本都在 30% 左右波動;

之後則為 15-20 年這一時間段,這一時間段近 10 年整體呈波動上升的态勢。2012 年-2015 年基本為 10% 左右,自 2016 年開始到 2019 年則是在 15% 左右波動,自 2020 開始至今,波動值上升到 20%。

而從所用時間較短(成立 2 年内即 IPO)這一次元來看,2013 年上市公司中自成立至上市在短短 2 年内就完成的企業占比有 11.8%,2014 年和 2015 年這一比例下滑嚴重,但到 2016 年又超過 5%,之後到 2019 年基本都在 5% 左右波動;時間再次來到 2020 年以及之後的幾年,成立 2 年即上市的企業占比近乎于零,即使是成立 5 年内上市的企業占比也較之前有大幅下降,2019 年這一比例超 10%,2021 年為 3% 左右。

在《上市前的沉浮》之交易所篇和行業篇中,IT 桔子分别分析了近兩年成功上市的公司,自成立到上市所用時間和交易是以及行業的關系。下面 IT 桔子将從時間角度,把上市公司分為成立 10 年内上市和成立 10 年後上市,分别分析其與行業和交易所的關系。樣本選擇為近 10 年中國上市公司。

一篇燒腦的資料分析,能看懂的10個老闆,公司就快要上市了

IT 桔子資料顯示,近 10 年成功上市的 3000+企業中,選擇 A 股上市的企業就有超 2500 家,占比超 80%。A 股中行業集中度 TOP3 分别為傳統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健康,占比分别為 25.9%、10.8% 和 10.6%。

港股合計 380+公司,行業集中度 TOP3 分别為醫療健康、傳統制造和消費行業,占比分别為 19.8%、10.2%、10.2%;美股合計 150+企業,其中僅網際網路平台/軟體類就占比 32%。

一篇燒腦的資料分析,能看懂的10個老闆,公司就快要上市了

首先是成立 10 年内即上市的公司。據 IT 桔子統計,近 10 年該類公司合計有 800+,占近 10 年上市公司總和的 25%。

從上市地選擇來看,與整體趨勢相同,A 股依然是主要上市地,占比超 60%。但近 10 年 A 股上市公司占比整體超 80%,由此成立 10 年内就已成功上市的公司較整體而言,更偏向境外上市。

成立 10 年内上市的企業中選擇港股的近 230+,占比 28%。近 10 年全部上市公司中,港交所占比為 12%。成立 10 年内上市公司相較整體,對港交所的青睐度更高;

成立 10 年内上市企業中選擇美股的超 110+,占比近 15%。近 10 年全部上市公司中,美股占比近 5%,是以與港交所相似,成立 10 年内上市公司相較整體,對美股青睐度高。

再看各上市地行業分布,成立 10 年内上市且選擇 A 股的公司中,18.4% 為傳統制造類公司;排在之後的為內建電路行業,占比 11.5%;第三為新能源/新材料類,占比 11.1%;之後為醫療健康類公司,占比 9.1%,企業服務類公司占比 8.6%。

其與 A 股整體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對比——

首先傳統制造占比 25.9%,較成立 10 年内這一次元,高 7 個百分點,內建電路及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整體則比成立 10 年内上市占比低一些。由此一定程度上可推斷,傳統制造公司中,成立 10 年内就成功上市的企業,相較于整體更偏向境外上市,內建電路和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則相反。

近 10 年港交所上市企業中,成立 10 年内上市企業行業最為集中的為醫療健康,占比 19.9%,傳統制造排在之後,占比 12.4%,再之後為消費行業,占比 8%。再從整體來看,行業集中度 TOP3 相同,醫療健康行業占比也趨同,傳統制造減少 2 個百分點,消費行業提高 2 個百分點。由此,一定程度上,消費行業,成立 10 年内就成功上市公司對港股的青睐度較整體低,傳統制造行業則相反。

成立 10 年内上市且選擇美股的公司中,行業集中度 TOP3 分别為網際網路平台&軟體、醫療健康和企業服務,占比分别為 31%、12.9%、10.3%。再從整體來看,依然為這三大行業,占比分别為 32%、11.1% 和 9.8%。與成立 10 年内占比相差較小。

一篇燒腦的資料分析,能看懂的10個老闆,公司就快要上市了

而從成立 10 年後才上市的公司來看,近 10 年該類公司合計 2300+,占近 10 年上市公司總和的 75%。其中選擇 A 股上市的企業占比高達 91%,較整體占比 80% 還要高 10 個百分點。由此,成立 10 年以上公司或更偏向 A 股上市。

從各上市地行業分布來看,成立 10 年以上 IPO 且選擇 A 股的公司中,行業集中度 TOP3 分别為傳統制造、醫療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占比分别為 27.5%、11%、10.7%,其與近 10 年整體上市公司相比,差距較小。

再看港股,成立 10 年以上 IPO 且選擇港交所上市的企業合計 150+,其中醫療健康是最集中行業,占比 19.7%,排在之後的分别為消費行業和企業服務行業,占比分别為 13.4% 和 7.6%。

與整體資料進行對比,首先醫療健康行業同為最集中領域,占比 19.8%,差距較小,但整體來看,排在之後的分别為傳統制造和消費行業,占比均為 10.2%。企業服務排在之後,占比 7%。

由此或可見,老牌傳統制造公司對于港交所的青睐度較新興品牌低,而老牌消費品牌對港交所的青睐較新興品牌高。

成立 10 年以上 IPO 且選擇美股上市的企業中,行業集中度 TOP3 分别為網際網路平台/軟體、企業服務和醫療健康,占比分别為 35.1%、8.1% 和 5.4%。

與整體對比,前 3 大行業為網際網路平台&軟體(32%)、醫療健康(11.1%)和企業服務(9.8%), 差別主要在醫療健康領域。由此,或老牌醫療健康公司對美股的青睐度較整體低。

時間隻是一段曆程,而上市也隻是一個節點。但對于打算 IPO 的企業來說,知己知彼總歸是沒錯的,而這些普适的規律内化為特定企業,如什麼類型的企業,什麼時候又選擇什麼上市地又是另一個課題。近期 IT 桔子以二級市場企業,一級市場走過的曆程為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資料分析文章/報告。

以上是此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即時間篇。點選交易所篇和行業篇,了解詳情。

看更多深度文章,關注IT桔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