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響支援房企融資“第一槍”六大銀行派發超萬億大禮包穩樓市

作者:新京報

首批國有銀行打響了支援房企融資的“第一槍”。11月24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釋出消息,分别與多家房企簽約提供意向性融資支援。而在此前一天,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國有銀行均分别宣布,将向多家房企提供相關融資服務。

據新京報貝殼記者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資料顯示,六家國有銀行共将向相關房企提供超過萬億元規模的資金支援。

就在此兩天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保持房地産融資平穩有序,穩定房地産企業開發貸款、建築企業貸款投放,支援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需求;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第二支箭”)支援民營房企發債融資等。

多位受訪的業内人士認為,國有銀行在落實金融監管層穩樓市方面做出了積極反應,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跟進支援房地産企業融資的相關舉措。而在市場共同的努力之下,房地産企業融資壓力将有明顯改善,這将促進整個房地産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打響支援房企融資“第一槍”六大銀行派發超萬億大禮包穩樓市

萬科、中海、碧桂園等多家房企獲六大銀行超萬億信貸支援

11月24日,工商銀行釋出消息,與12家全國性房企簽約提供意向性融資支援逾6500億元。根據合作協定,工商銀行将圍繞房地産開發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房地産項目并購融資、租賃住房融資、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債券承銷與投資等業務領域,與12家全國性房企集團開展合作,滿足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同日,郵儲銀行稱,該行分别與萬科集團、龍湖集團、綠城集團、碧桂園集團、美的置業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2800億元。郵儲銀行将為這5家房地産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深化在房地産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并購貸款、債券承銷與投資、保函、供應鍊融資及結算服務等業務領域的合作。同時,該行降加大對五家房地産企業在普通商品住房、保障住房、租賃住房、城市更新等領域的融資支援。

建設銀行邀請88家房地産和住房租賃企業,召開了房地産市場形勢展望暨住房租賃基金交流會,并與中交建、首開、越秀、萬科等8家房企簽署了合作協定。

而此前一天,交通銀行宣布與萬科、美的置業分别簽署戰略協定。該行将為萬科集團提供人民币10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額度、為美的置業提供人民币2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額度。

此外,農行、中行亦于當日分别釋出公告,與多家房企簽署戰略協定。

農行稱,已與中海發展、華潤置地、萬科集團、龍湖集團、金地集團5家房企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圍繞商品房、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在房地産開發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并購貸款、債券承銷與投資等業務方面,進一步加深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而中國銀行則表示,與萬科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将為萬科集團提供不超過1000億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意向性授信額度,并在房地産開發貸款、并購貸款、債券承銷與投資、個人住房貸款、保函、供應鍊融資等業務領域深化全方位合作。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在各項政策的支援下,銀行等部門繼續發力,展現了對房企尤其是民營房企融資方面的支援,說明各個銀行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角度出發,主動為房企融資提供保障,改變了過去融資方面動作偏少、遲鈍的問題。

“目前是銀行主動作為的關鍵期,銀行應要積極配合各地政府和房管部門的工作,主動給予各類支援。”嚴躍進預計,後續銀行對房企的信貸支援會進一步擴容,将有助于房地産企業資金狀況的改善和房地産經營的穩健。

金融監管層“三箭齊發”助力穩樓市

“房地産纾困的問題根源在于融資不暢,為優質房企疏通融資管道是關鍵。”植信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而金融監管層此時發力民企融資的“三支箭”,讓房地産企業恢複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目前不僅作為“第一支箭”的信貸融資持續發力,全國性商業銀行已有所行動,作為“第二支箭”的債券融資亦有新動作。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亦在11月23日釋出公告,中債增進公司在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第二支箭”)政策架構下,出具對龍湖集團、美的置業、金輝集團三家民營房企發債信用增進函,拟首批分别支援三家企業發行20億元、15億元、12億元中期票據,後續将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持續增信發債服務。

嚴躍進認為,此次第二支箭擴容并促使政策積極落地,充分展現了各地積極落實金融16條政策的導向,也是民營房企債券融資工作的重要事件。他預計,後續全國銷售排行在TOP100的民營房企,更容易獲得此類發債工作支援。

不僅如此,作為“第三支箭”的股權融資亦已提上日程。日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将支援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産負債表計劃,繼續支援房地産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支援涉房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支援有一定比例涉房業務的企業開展股權融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向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表示,“第三支箭”政策從“開源”的角度拓寬了房地産企業的融資管道,改善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提振市場信心,通過引入股權投資者,以長期的資金來源去比對長期的資金需求,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去引導行業以更合理、穩健的模式經營地産業務,避免像過去那樣高杠杆的模式,降低系統性風險。

實際上,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投資風險各不相同,為房企帶來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逐漸把資金引導至實體經濟,解決企業 “融資難”的問題。“第一支箭”通過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第二支箭通過創設增信工具、試點債券融資支援工具,解決債券市場民企融資規模收縮的問題;第三支箭通過支援開展股權融資,引導資本市場支援實體。業内人士認為,這“三支箭”将互相作用、互相促進,将共同助推房地産市場信心恢複。

“政策在逐漸幫助房企恢複融資、銷售和回款,修正市場投資者的不理性預期,相信政策也會循序漸進,更快地促使地産行業恢複平穩發展。”明明認為,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最終市場投資的落腳點應當還是回歸到行業基本面上來。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