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月内國家部委連發兩文“力挺”,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作者:上觀新聞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認可并支援經營性露營地的穩序發展,提出在多種場所建設營地、發展休閑露營服務,鼓勵露營“多點開花”,充分滿足居民城郊周邊的休閑需求。

11月初,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文旅部等8部門聯合制定的《戶外運動産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共有14處提及“露營”。此次《意見》出爐,被認為是對《戶外運動産業發展規劃》的加持和深化。

一月内兩大檔案關注露營産業

持續近三年的疫情影響下,露營已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新寵”,是文旅行業當之無愧的熱詞。

今年以來,攜程平台上的露營旅遊訂單同比去年增長超30倍,其中本地訂單占比63%,市外周邊訂單占比24%,人均露營消費為1027元,同比增長超10%。中秋、國慶假期中,上海的城市公園、綠地、澱山湖邊草坪上的露營帳篷随處可見,露營熱度肉眼可見地居高不下。

浦東“紅窯”營地負責人奚家歡認為,這次《意見》釋出,是近三年來中國的露營熱和産業初期高速發展必将帶來的結果。一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尤其是帶來生活方式改變的産業,尤其需要好的政策支援和健康的引導。目前中國露營産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在繁華的外衣下還有很多不确定性,《意見》出台本身是對露營業态的一種肯定和支援。

一個月内國家部委連發兩文“力挺”,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紅窯”露營地帳篷設施

在北京青藍文旅規劃院院長、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旅遊總規劃師馬牧青看來,不到一個月國家部委連續釋出兩個與露營産業有關的檔案,足見其對露營的重視程度,也是對今年下半年《國民旅遊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的持續跟進和推動。

馬牧青說,戶外及露營産業之是以被如此看重,首先在于市場層面的适配性。“Z世代”作為泛旅遊和大休閑新變局下的消費生力軍,在追求自然、自在、自由的“三自”需求方面有着強大的消費力,市場需要露營産品;其次是露營對于諸多資源與産品的功能疊加性。疫情管控條件下,針對各種旅遊形态較為低迷的營運現狀,露營可以有效嫁接轉型退出的高爾夫球場、鄉村民宿,以及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點、環城遊憩帶、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利用空閑地等。在對相關業态和空間進行有效整合後,未來或可形成一個旅遊休閑片區或微度假旅遊區,進而進一步形成延伸性的産業鍊。

對露營用地作出規範

此次釋出的4200餘字的《意見》,在行業指導性檔案中不算長篇大論,但幹貨滿滿。《意見》提出的基本原則,是遵循市場需求和資源保護利用下的因地制宜,進而推動露營産業規範、綠色、可持續發展,順應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差異化、多層次旅遊休閑新需求。

從具體條款看,《意見》重點關注了做大做強露營旅遊休閑上下遊的産業鍊問題,提出引導露營營地規模化、連鎖化經營,孵化優質營地品牌,培育龍頭企業;鼓勵支援旅居車、帳篷、服裝、戶外運動、生活裝備器材等國内露營行業相關裝備生産企業豐富産品體系,優化産品結構等一系列意見。

對廣受關注的露營的用地問題,《意見》則從存量和增量兩方面給出規範。存量資源上,轉型退出的高爾夫球場、鄉村民宿、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點、郊野公園、體育公園等,都可以作為露營休閑功能區的依托。同時,也鼓勵城市公園利用空閑地、草坪區或林下空間劃定非住宿帳篷區域,供群衆休閑活動使用。

一個月内國家部委連發兩文“力挺”,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春野秋夢”金山露營地

增量資源上,《意見》提出,對選址在國土空間規劃确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外的經營性營地項目,其公共停車場、各功能區之間的連接配接道路、商業服務區、車輛裝置維修及醫療服務保障區、營區、木屋住宿區等可與農村公益事業合并實施,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等。馬牧青認為,這些政策和措施較為寬松和适用,較好地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露營産業發展的用地問題。

“《意見》出台對露營産業的發展會有很大促進。首先就是公共營地和經營性營地都會增加,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場地組織露營活動。”“壹周壹露”負責人薛建強說,近幾年來,“壹周壹露”在各處露營地組織了多場涵蓋企業團建、家庭親子、青年交友等的活動。今年國慶假期,他幾乎7天無休組織露營活動,市場需求旺盛。露營産業鍊的延伸和用地範圍進行規範,對露營産業參與者都将是長期利好。

露營場景和内容有待更豐富

對露營從業者來說,《意見》有關促進品牌協同、加強理論和人才支撐的條款也十分及時。

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告訴記者,春秋目前在全國建立了近30個營地,其中多個營地都使用了“春野秋夢”這一品牌名,希望打造出相對統一的服務标準和品質。不過,由于絕大多數露營地都在初創階段,無論是探索的時間長度還是對營地品牌的保護度都遠遠不夠,需要得到更多規範和指導。

此外,露營地投資體量相對較輕,複制起來相對容易,是以在全國遍地開花,導緻營地營運和管理人才都比較緊缺。“對營地設施的硬性要求需要有更多标準,營地内活動通常包含了吃、玩、住,既需要有好的内容注入,在場景設定、場地安全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套理論來支撐。”周衛紅說,如果露營從業者能在相關平台上分享遇到的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經驗,将會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一個月内國家部委連發兩文“力挺”,未來哪些空間可以“+露營”?

露營地水上運動

薛建強也注意到,《意見》中提到營地要結合音樂節、藝術節、體育比賽等群衆性節事賽事活動,充實服務内容;與戶外運動、自然教育、休閑康養等融合,打造優質産品等,這些不僅是露營地應該努力充實的内容,也是露營活動服務提供商未來的發力點。

方興未艾的中國露營業,未來将走向何方?行業人士認為,露營産業不僅僅是露營本身的裝備消費,更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及背後的消費觀念的改變。是以,露營關聯的不僅僅是露營産業,也關聯着休閑産業、出行方式、家居生活以及金融消費等多元度的改變,或将形成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型。

題圖為“紅窯”露營地場景。圖檔均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李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