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與記憶 終篇

作者:Nothing張三

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場外科手術,以前的舊信念就被換成一個全新的,随着新信念變得越來越強,就會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終身成長》

  之前在論壇零散釋出過學習記憶相關的文字,從評論和回複中能明顯看出認知思維的差别,其中有幾條回複在我認知裡不是理由而是借口。一些人說自己年紀大,我以為多大,結果發現比我還小幾歲。年紀這個理由被反駁後,他又找出新的理由。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再回複辯論也是毫無意義的,他們不相信記憶可以改善,根本不願意進行新的嘗試,哪怕有足夠的資料和事實支撐,也會被曲解和視而不見。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追求目标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對結果有巨大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成長型與固定型,前者認為成事不在天賦,而在努力;後者特别相信天賦的力量,認為人擅長就是擅長,不擅長學起來也沒什麼用,事倍而功半。

  這兩種思維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成就,并不是說固定思維就一定不好,相對而言成長思維更能讓自己和自己友好相處。作者原文寫道,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變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們在成功後感到的不僅是自豪,他們會産生一種優越感,因為成功意味着他們固定不變的個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強。然而,在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自尊心的背後潛藏着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成功後你會變成一個重要人物,那麼當你不成功的時候,你又是什麼呢?

  這種确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是固定思維的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是不進行任何嘗試和堅持,稍有挫折就認定自己不行,自己給自己貼上标簽。絕大多數人結局是普通人,不會在曆史上留下篇章,這一點也不妨礙追求偉大和卓越,真正偉大人物的生平和傳記,常常會激發對偉大的向往。固定思維做一件事,常常是為了證明,目的性很強,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甚至沒有想過要攀上頂峰。他們能達到這個高度,是因為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諷刺的是:頂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渴望達到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工作激情,所帶來附加産品。

  實際生活中,有從小就被誇贊的孩子,進入更優秀的群體之後,常常會心理無法适應,市級冠軍和省級冠軍,國家冠軍和世界冠軍,差别很大,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甚至都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終點和巅峰,賞識教育熱火朝天時,提倡教師家長鼓勵贊揚孩子,那個度常常過了,你是最棒的。慢慢發現并不是最棒的,贊揚鼓勵之後并沒有配套的讓孩子平靜接受現實的政策。巨大落差,會讓很多人崩潰,放棄。從一個極端跳躍到另一個極端,從我特别行直接進入我什麼都不行。成長式思維模式者不必時時需要自信。即使認為自己并不擅長某件事,依舊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這件事當中,并堅持做下去。實際上,有時候正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做這件事情,你才會為之付出努力。這就是成長式思維者的閃光點之一。你不必總想着自己在某個方面已經很擅長了,你隻要喜歡并享受做這件事的樂趣就足夠了。

成長型思維是可持續發展,即使眼前遭遇了失敗,它也是短時性的,願意不停嘗試。人都是成長和固定思維互相混合,以成長為主導,更開放相容性更好。假如教師,教練是固定型思維的人,認定一個人一個選手不是那塊料,是件多麼可怕的事。聽之任之,不會改善自己教學方法,也不會耐心引導,如果我們自己認定自己不可救藥,無法改變,就會喪失所有改變改善的動力。持有成長思維,更能接受現實,着眼點落在如何提升改善,而不是哀怨悲歎。

  作者書中提及過教育現象,許多教育者認為,可以通過降低标準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成就。這和過分稱贊孩子的智力是同一種理念。這種方法起不到什麼作用,降低标準隻會培養出受教育水準不夠的學生,他們隻能做很簡單的工作,還自視甚高。

  學習和記憶是可以改善提升的,至少會比現狀提升一些,終身學習,終身成長,楊振甯的思維和表達至今仍保持極高的水準,大腦也遵循用進廢退,在一件事情上練習越多就越擅長,理論是指導也是驗證參考,實踐和練習才能切實提升能力和技能,同時更深一步了解理論。

  人就是在不斷試錯、學習新事物、練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練習。事實上,人生本身隻不過是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一種永無止境的優化各種行為的努力。

  雖然練習對我們如此重要,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失去了“練習的心态”,練習過程變成一種痛苦和煎熬:我們隻盯着目标和成績,内心充滿壓力和焦慮,是以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經常剛開始就放棄,或者面對生活或工作的挑戰,無法耐心又專心地應對。

适當的練習不是苦差事,而是一個有意義的過程,可以幫助你發展出耐心、專注與自律這樣看似難以獲得的優秀品質。《練習的心态》

  好的想法往往堅持不下來,認知明明也沒問題,方向也正确,其實要保證持續進行一件事,絕對不能依靠意志力,意志力太容易消耗,看到進度,看到回報,是比頭腦發熱,一時激情更穩定的動力燃料。看部勵志電影,聽個逆襲故事,熱血幾天,制定計劃,想象美好未來,很快就消停了。銷售這個職業常常念口号,打雞血,要幹翻一切堅持到底,結果也是很快就消停。情緒的确有有極強爆發力,像一頭力量巨大的大象,理智駕馭情感,騎在上面共同朝一個方向前進,才會前進。情感想懈怠,理智想奮發,理智打不過情感,别和情感,情緒,感性較勁。減肥的人想吃東西破口戒,總會找無數合理理由。

  好的回報讓人願意持續,不好的回報讓人中斷。要主動制造好的回報《練習的心态》提供了一個4s法則

簡化simplity:簡單化,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這樣才更易實施。

細分small:将小目标細化成小的部分或具體的步驟。

縮短short:将專注做事的時間縮短,做45分鐘不管怎樣都休息一下。

放慢slow:有意識的關注你正在做的事情,放慢心态,可以更少地減少精力的損耗。

  人解決問題之後的感覺特别美妙,可以找到勝任感,滿足感。而學習面對的常是陌生的未知的不熟悉的,學習的過程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大神的方法僅供參考,在自己舒适圈外環進行挑戰,一點一點擴充,上來就挑戰恐慌圈,直接放棄可能性最大。如果過程是痛苦的,是沒法一直堅持的。在學習這個領域,往往是越喜歡越擅長,越擅長越願意投入精力提升,最後自主良性循環。自己真正做到了階段性的小目标,比任何外在激勵都有用。

  熱愛喜歡學習,願意不斷提升的大多是已經體驗到學習所帶來的美妙體驗的群體,所有的引導,外部幫助,都是為了激發良性投入——收獲——再投入的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學習中找到興趣和快樂,才是最大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