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你們圈兒裡的“潛規則”?涉嫌違法犯罪了!

作者:陝西網警
這是你們圈兒裡的“潛規則”?涉嫌違法犯罪了!

最近,浙江溫州鹿城區的張先生煩惱不已。他前年購買的某品牌汽車剛剛臨近保養,車行推銷保養套餐的電話就“接踵而至”,稱得上“連環轟炸”。

本來工作上事兒就多,一個個陌生電話打過來,都不知道該不該接。張先生坦言:

我自己都記不太清楚上次什麼時候保養的,這些車行倒一清二楚,每天打3、4個電話問!

張先生最終不堪其擾,果斷報警。

1

突擊檢查

鹿城區公安分局網絡警察大隊受案後,經梳理張先生的通話記錄發現,這些汽修公司所使用的均是電銷虛拟卡,很難通過号碼進行回撥和溯源,顯然不符合正常的推銷流程。

這時,張先生回憶起了之前做過保養的汽車維修店,辦案民警順藤摸瓜,最終鎖定其中一家涉案汽車維修服務有限公司,并于7月26日依法對該公司進行檢查。

檢查中,民警發現,該公司辦公電腦中存儲着大量公民個人資訊,詳盡程度着實令人瞠目結舌,數量高達12萬條,遠超該店服務客戶總數。

這是你們圈兒裡的“潛規則”?涉嫌違法犯罪了!

公司法人王某某和合夥人戴某某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2

“潛規則”?

據王某某交代,其所持有的車主資訊均是從同行周某處置換所得,這是汽車維修保養行業内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他辯解說“資源交換和電話推銷是行業營銷常态”。

7月28日,犯罪嫌疑人周某到案後,民警通過電子勘驗又發現了不少類似的情況,鎖定參與買賣車主資訊的犯罪嫌疑人陳某和葉某某,并陸續抓捕歸案。

周某稱,其原先購買這些車主資訊,也是為了打電話推銷車輛保養業務,但是效果不佳,便把這些資料賣給了戴某某等人。

追到這裡,事情顯然沒完!

民警細思:“這些詳細的資料究竟從何而來?”然而,對于車主資料的源頭,周某始終拒絕配合,手機接收記錄也已删除,揪出資料源頭成為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一道難題。

民警再次對所固定的電子資料進行仔細查閱,偶然發現其中一個檔案中清一色包含的某品牌車主的有關資訊,除了正常的客戶姓名、牌号、車架号外,竟然還有繳費記錄和消費記錄,便大膽猜想這份材料的源頭極有可能為4S店。

幾經周折,警方最終鎖定一名曾是該品牌4S店從業人員的陳某某。面對民警的質問,周某不得不承認,這份車主資料就是從陳某某處獲得。

8月3日,民警将陳某某抓獲歸案,其供述與周某曾是同僚,關系不錯,受周某請托,再三思量後将所持有的一批客戶資料通過微信發送給周某。

陳某某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這是你們圈兒裡的“潛規則”?涉嫌違法犯罪了!

目前,陳某某、周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交鹿城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公民個人資訊

看着事小,攤上事大

各行各業不要心存僥幸

不要預設盲從“潛規則”

保護公民個人資訊

依法懲治相關違法犯罪行為

公安機關一直在行動

圖檔 | 網絡截圖

素材 | 浙江網警

編輯 | 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