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作者:Whereas

#冬日生活打卡季#

2023一開年,網友又線上發夢了。

前有去妓院做頭牌的青樓夢,後有去緬北找真愛的公主夢。

這次,是被官媒點名的“霸道毒枭愛上我”。

歌頌毒枭的癡心和愛情,真刑。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微網誌

被點名的網絡小說叫《風情不搖晃》,劇情極其不可思議。

女主為了給緝毒警察男友報仇,潛伏到大毒枭身邊,卻忍不住一步步為毒枭淪陷,上演虐戀情深。

這不是“風情不搖晃”,是三觀在搖晃。

為毒枭心動的還不止女主,衆多讀者也出不了戲:

“毒枭也是人,世界上最幹淨的愛就是毒枭的愛!”

“他的愛無罪且純粹,毒枭就不配擁有愛情嗎?”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抖音

看一部小說竟然可以看到如此三觀炸裂,他販毒,他殺人,但他是個絕世好男人?

至今,還有人在為這本書喊冤。

《風情不搖晃》和這屆讀者,真有你們的。

三觀在搖晃

《風情不搖晃》的粉絲不少,且大多對男主這個毒枭念念不忘。

其實不是他魅力太大,是作者太會用愛情濾鏡為毒販洗白。

封面上用了五個字形容男主:危險而深情。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網絡

多危險?

他,荊複洲,英俊潇灑,“來自地獄”,東南亞最大毒枭之一。

有自己的種植園、加工廠、雇傭兵,買賣毒品、交易器官、開夜總會做皮肉生意,堪稱一部行走的《刑法》。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風情不搖晃》,下同

關鍵是,他殺了女主的緝毒警察男友,還揚了他的骨灰。

但《刑法》打不過深情,他“愛慘了”女主——

“栽你手裡,我認了。”

“怎麼寵你都不夠。”

“你是我殺人放火的報應。”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他為她“浪子回頭,遣散三千後宮”,隻對她一人鐘情,溫柔洗手作羹湯,愛到昏了頭,徹底丢了大佬的底線。

深情到用鐵鍊囚禁她,一次次強奸她,逼她給他生孩子。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為給男友複仇而來的女主安願,被他的深情打動了。

女主明明被毒品毀了一生,母親死于吸毒過量,父親販毒被判處死刑,男友是緝毒警察,被毒枭殺了還挫骨揚灰。

但她愛上了毒枭。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她被毒枭當作禮物送給老男人,被鐵鍊囚禁,被迫懷孕,但她依然愛他。

書名中的“不搖晃”本來是指女主堅守正義要送毒枭進大牢,但很明顯,她為愛情“搖晃”了——

“他是真心寶貝她。”

“寵愛是最有效的攻陷。”

她勸毒枭為了孩子金盆洗手,她願意放下過去,跟他一起平凡幸福的日子。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女主被寵到忍不住心動,毒枭也成功被洗白成帥氣多金又深情的完美男人。

就連他走上犯罪之路,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他身世凄慘,受生活所迫才開始做大佬——

“除了這條路,我無路可走,但凡可以選擇,我何苦做個壞人。”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毒枭洗成美強慘,怎能讓人不喜歡。

而最後,男主被女主親手殺死,女主想起他來依然十分不舍:

“荊複洲,你不在了以後,這人間忽然變得很是乏味......大約也是因為,被你愛過後,我再難确信别人能有多愛我。我倒也不是貪戀被愛,我得承認,我大概隻是想你。 ”

至此,《風情不搖晃》成就了霸道毒枭愛上我的be美學,收獲大批粉絲。

他們無視毒枭犯下的累累罪行,隻心疼他的悲慘過去,贊美他純粹濃烈的愛情。

“他的愛沒有罪。”

“他做過壞事,但我真的為他着迷。”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微網誌

他們為書中的be結局意難平,就自己動手寫文讓男女主大團圓。

作者初禾初也親自寫了一版毒枭沒死的番外。

初禾初寫的番外

扭曲又偉大的愛情,足以讓毒販的罪行得以豁免。

而在此之前,作者曾發文祝女孩們都能活成女主這種“酷酷的毒品”。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微網誌

去年10月,因為被太多人罵三觀不正,初禾初發文表示退圈。

《風情不搖晃》被官媒點名後,也已經被下架。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微網誌

被罵也被捧的毒販洗白文,就此成為曆史?

未必。

越來越低的下限

《風情不搖晃》下架了,作者退圈了,但三觀炸裂的小說不止這一本。

網文世界,最不缺英俊深情且不懼《刑法》的男人。

一篇叫《悉尼往事》的網文裡,男主同樣也是一個毒枭,殺人放火五毒俱全,但架不住他情種再世。

女主自我欺騙毒販也有自己的苦衷,分開是不可能分開了,結局竟然是良知尚存的她每年偷偷給戒毒所和禁毒組織捐很多錢。

目的是希望“神明寬恕我的夫妻”。(?)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悉尼往事》

另一本《西北有高樓》更離譜。

亂世之中,主角愛上了以南京大屠殺戰犯為原型的男主朝香宮真彥(原型為朝香宮鸠彥王)。

書中的男主即便身處戰亂年代,也依然是一個善良的日本人。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網絡

從愛上毒販到愛上戰犯,我真的已經跟不上現在網文的三觀了。

但每當這個時候,總會有人問:

“我就是圖一樂,看小說還要帶三觀?”

是,很多人看網文也許隻為打發時間、嗑糖做夢,在甜美的幻象裡來一場精神宿醉。

但不要以為它給我們的隻有快樂,無關其他,就如學者戴錦華說的:

你是在消費着這樣的文化,好像覺得它不過是給你提供快樂......但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構造了你的情感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構造了你的向往、恐懼、需求的,正是那些你輕松去消遣的東西。

而同時正是這些輕松消遣的東西,悄然地改變着整個中國視界、中國的社會和結構、人與人之間關系,改變着人們對于生命、對于愛、對于恨、對于死亡等等最基本的觀念。

——《活的知識—論大衆文化研究》

況且,網文早已不再是小衆愛好,它的影響力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資料表明,截至2021年底,大陸網文市場規模已超300億,使用者達到5.02億,占網民總數的48.6%,讀者數量達到了史上最高水準,95後成為網絡文學讀者的新增主力。

現實中,更多00後的中學生、國小生正在大量消費網文。

也許,你的妹妹在為霸總癡迷,弟弟則以為自己是被命運選中的龍傲天。

對他們來說,看什麼樣的作品,就認識怎樣的世界,拼湊出怎樣的價值觀。

有少女看了美化緬北的小說,就要去緬北找真愛,以為會遇到真命天子,其實那裡隻有毒品、詐騙和拐賣。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插翅難飛》

一些看《風情不搖晃》的小女孩,也會以為毒枭都像網文裡一樣英俊深情,毒品作為在暗處流通的商品再正常不過,卻不知這背後埋葬了多少家庭和人命。

這些淡化罪惡的影響,又不止于文藝作品和青少年的三觀,它一步步拉低的下限已經在現實中顯現。

當毒枭被美化,毒品的危害被弱化,那些吸毒的明星也就可以被原諒,被期待複出。

比如這幾年戲約不斷的柯震東。

支援他的人,之前說“他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放過他吧”,“為什麼不給他機會,要趕盡殺絕呢”。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微網誌

他們最近也還在等他回來,“一直都在”,“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沒有忘記你”。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微網誌

網文裡模糊是非黑白的觸角,在現實中一點點試探邊界。

你以為那隻是一本供人消遣的幼稚小說,其文字卻有超越道德觀念的力量。

下限,就是這麼一點點拉低的。

無名的他們

三觀搖晃的網文洗白毒販,美化罪大惡極之人的善良、犯罪的情有可原......

當這樣的罪惡都能鍍上絕美愛情的聖光,就意味着對一類人的輕視——

緝毒警察。

《風情不搖晃》的粉絲愛上毒枭,甚至可以偏激到說出“緝毒警察該死”。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新浪微網誌

這樣的無知和冷漠,把一串少為人知的數字映照得更為冰涼:

大陸每年有超過300名緝毒警察犧牲,幾乎每天就有1個緝毒警察去世,他們的平均壽命隻有41歲。

這是和平年代公認最危險的警種之一。

美化罪惡的另一面,就是無視正義。

你以為毒販都俊美多金又款款深情,現實是他們害得千萬個家庭支離破碎。

截至2021年底,大陸有148.6萬吸毒人員。

毒販作為毒品流動中重要的一環,并非書中的男神,而是瘟神,傳遞着貧窮、疾病和死亡。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毒戰》

相比之下,作為維護正義的緝毒警察,不該得到“該死”的評價。

他們奔走在一線,卻也時常命懸一線,生前不能露臉,隻能以馬賽克示人,死後不能立碑,否則就會被跟蹤報複,給自己和家人招緻殺身之禍。

比如那個抓獲了634個毒販的緝毒警察陳新民。

他成功卧底百次,因為多次破獲重大案件,在1992年被推選為“中國十大傑出民警”。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網絡

這次公開表彰讓他露了臉,也讓他上了境内外毒枭的黑名單,毒枭們公開用200萬懸賞他的人頭。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新聞會客室》

報複不了他,亡命之徒們就去報複他的家人,陳新民是以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從不帶妻子和女兒逛街上公園。

即便如此,災禍依然降臨了。

毒販跟蹤抓到他姐姐13歲的兒子,強行給他注射毒品,迫使一個無辜的孩子走上了吸毒這條路。

孫紅雷拍攝《毒戰》的時候,曾經問過一個緝毒警察:做卧底最怕什麼?

警察說:

“開槍打我們都沒問題,最怕毒販讓我們試毒。

但這根線不能在我手裡斷了,就算我吸毒死了也不能斷,這是我們的職業。”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豆瓣

緝毒警察都是如此,用自己的性命構築起普通人生活的安全線。

禁毒紀錄片《中華之劍》開拍前,總撰稿李荃跑遍全國,走訪調查,他在戒毒所裡見到一個17歲兩次自殺未遂的少女。

她對他大喊:

“我要是早在電視裡看到海洛因能殺人,我絕不會吸,你們搞電視的都幹什麼去了?

戒不了毒,我隻能賣淫偷竊,我不想這樣,我沒辦法……”

絕望的少女苦于沒有正确認識毒品的途徑,才淪為受害者,但與之相反的是,看看現在,有人正公然開倒車。

毒販披着情聖的外衣,被美化成正面角色,罪惡的毒品鍊,成了霸道總裁輝煌的金錢帝國。

被官媒點名罵“戀愛腦”,她還是頭一位

圖源:《毒戰》

與此同時,無名的緝毒警察被忽視,受毒品所害的人被消失。

這網文與現實的對照,實在過于扭曲。

别再為毒販和毒品洗白了。

也許,我們早已習慣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以為毒品離我們很遠很遠,但事實上,黑暗面依然存在,罪惡之鍊依然在運轉,那是憑我們個人微小的力量無法對抗的黑暗。

是以請記得,是警察用生命守護了這份你我習以為常的安甯。

也請記得,罪惡永遠無法被洗成迫不得已,罪犯也不能被美化成完美情人。

有些黑白不容颠倒,有些是非不容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