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會認同感缺失的的情況下,如何守住内心那絲光明

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模式與多元化的社會形态下,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社會認同感缺失。輕則,焦慮感不時地擾亂生活。嚴重的,甚至會導緻人格解體,産生輕生念頭。

産生原因

社會認同指依照所屬社會群體來界定個人定位的傾向。當個人定位與群體期望産生偏差時,又或者被誤解時,人們就會産生焦慮,也便産生了認同感的缺失。

誇張效應

社會認同的特點:内群偏向和外群歧視。社會有很多類别組成,我們每個人都會屬于某些類别。在群體中,同類成員知覺到的群體内相似性和不同類成員間的差異性都會被擴大,這叫做誇張效應(accentuation effect)。

架構理論

認知心理學認為:架構是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或稱基模,schema),“為人們據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心智代表,若經啟用可影響其後續诠釋或判斷”(黃惠萍,2003)。認識你的大部分人其實是不了解你的,他們依據對你的初步印象腦補了一個“完整”的你,這就形成了一個對你個人的認知架構。

如果不幸這個架構裡的你是負面的(不管是被誤解還是什麼),那麼悲劇就這樣産生了。今後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會被套上這個架構。你會很快被排除到外群。在誇張效應和認知架構的雙重作用下,哪怕你隻是發篇雞湯文,都會被讀做毒雞湯。你隻得小心翼翼地說話,小心翼翼地做事,但也還是難逃脫被雞蛋裡挑骨頭的命運。

破窗效應

一間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戶被人打破了,那麼将會有更多的人來将其它的窗戶也打破,甚至會演變成一場娛樂盛宴。一個很幹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拋。

我們中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思想并不獨立(或者說不夠獨立)。我們都容易受别人觀點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判斷。甚至在某些情景下,喪失了自己的判斷。這同時也是誇張效應産生的基礎。

一個人從其贊賞和确認歸屬的群體中獲得一種社會認同感。不過,這種社會認同感似乎并不經常起作用,而是不時的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出現,又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消失。是以,社會認同感的缺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常态。

如何應對

對于社會認同感缺失的人而言,心理防禦機制會自發啟動。不管願不願承認,他們會把自己迅速藏到最角落的位置,壓抑、自卑、隔離,甚至是攻擊行為。但這是被動的應對、是消極的應對,如果不積極正面地去應對,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不要放棄夢想

人生很短,你隻有這唯一的一次生命去追尋夢想。重新拾起你的勇氣,直視你的恐懼,追尋心中的夢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沒關系,站起來,經曆過磨砺的人生,才能發出最耀眼的光。

不要放棄相信人性的善

就算在最黑暗的夜空裡,也會有善良的天使在遠處對你微笑。尤其是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哪怕疏遠了,但他們内心深處也在期盼你的好。再有就是自己的親人,無論是否了解你,他們總是會無條件支援你。

不要期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

有的人永遠不會認同你。有的是受認知架構蒙蔽,有的就是單純的不願認同你。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會消耗你的能量和創造力;一種會給你能量,支援你的創造,或者隻是一個簡單的微笑。心裡默念100遍:有的人永遠不會認同你!

放棄别人眼中完美的你

唯一值得在乎的是你内心的想法,放棄别人眼中完美的你。這确實很難,但也是意義非凡的人生抉擇。追求完美是人類的天性,但人無完人,你以為的别人眼中的完美,也隻是你以為的。隻有放棄這種包袱,才能輕裝前行。

把自己充實起來

人們一旦陷入某種負面情緒,腎上腺素會持續升高,去甲腎上腺素會降低。因為激素的效用是緩慢的,是以在某種程度上,這會是一種惡性循環,如不能及時釋緩,便會長時間陷入低落狀态。是以,充實起自己來,不要讓自己陷入這種循環。多讀書,多運動,呼吸新鮮空氣。

最後摘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一旦你為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時,你已淪為别人的奴隸。隻有當你不再等待别人的認可時,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參考資料:

[1]. 社會認同理論,https://www.douban.com/note/640198422/

[2]. 架構理論在傳播學研究中的運用及其發展,百度文庫

[3]. 社會心理學裡的十個經典群體效應,網易部落格

[4]. 8個強大理由支援你:不用再期待别人的認可,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01156

[5]. 心理學的生物學基礎,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