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圖|曾經,春節的儀式感——年味都去哪兒了

作者:歌之昴

#天南地北大拜年#

文·圖|曾經,春節的儀式感——年味都去哪兒了

文|曾經,春節的儀式感——年味都去哪兒了

“虎去雄風鎮五嶽,兔生瑞氣秀三春”……小年剛剛過去,大年已在不遠處!

春節的帷幕早已拉開,儀式感應該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開始吧?南北方各自擺開陣勢,早已忙得不亦樂乎。祭竈神、請門神、買年肉、蒸饅頭、炸年糕……當然,煙花爆竹正是不可或缺的年味的佐料。

文·圖|曾經,春節的儀式感——年味都去哪兒了

記得曾經的除夕,吃過年夜飯後家人會圍在一起包初一的餃子、睡覺時要放“關門炮”;初一要放“開門炮”,開鍋煮餃子的時候也要放炮——噼裡啪啦的鞭炮聲穿插于春節的每時每刻,象征着每一項儀式的完成和隆重。

當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時刻,春節的儀式感已經推向高潮——煙花爆竹、逛廟會、猜燈謎,竹馬旱船、扭秧歌、踩高跷,民間藝術也承載着各種傳統遊樂方式,賞心悅目、精彩絕倫。

曾幾何時,大街上出售對聯的攤位再也沒有了煙花爆竹且被禁止燃放了呢?祭竈沒有了鞭炮聲顯得失去了隆重和喧嚣;初一十五的阖家團圓、迎來送往,沒有鞭炮聲更缺少應有的熱鬧和喜慶!試想,如果過情人節的善男信女沒有一束紅玫瑰,會多麼沒有情調啊!

文·圖|曾經,春節的儀式感——年味都去哪兒了

煙花爆竹不過是百姓生活的一種情緒表達,或悲或喜、婚喪嫁娶,作為沿襲了幾千年的民間習俗卻被一位代表的幾次提案所令行禁止,令百姓情何以堪?難道社會管理真的可以不計文化得失嗎?

還好,盡管相關部門三令五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最近時不時地總會不經意地傳來鞭炮聲……

文·圖|曾經,春節的儀式感——年味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