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讨好寶媽,效仿蘋果,理想L7能殺出重圍嗎?

讨好寶媽,效仿蘋果,理想L7能殺出重圍嗎?

2022年的硝煙似乎還未散去,新的戰争已經打響。

2月8日,理想汽車率先亮出2023年第一款新車理想L7,售價區間為31.98萬-37.98萬元。正如此前傳言,理想新推出了Air版本,減去了一些舒适性配置同時,将價格進一步拉低,試圖将閱聽人版圖不斷擴大。

随着新車上市,理想走出了六座智能SUV的舒适區,來到高手如雲的大五座SUV市場。如果說,過去的階段性成果,來自理想精準的産品定位,以及搶先占據了一個相對空白的細分領域。那麼,理想L7出戰,将成為檢驗理想究竟能否再打造一款爆品的試金石。

在這個新的戰場,理想L7将與特斯拉Model Y、蔚來ES7、奧迪Q5L、小鵬G9、大衆途昂、本田冠道等玩家正面對抗,盡管有些車型與之定位不完全重合,比如Model Y,但這款熱銷車型價格與品牌力更勝一籌,其餘選手也有各自擁趸。理想L7能否延續理想的爆款神話,還很難說。

文 |辛野

編輯 |李歡歡

營運 |靜如

蘋果味“套娃”

2月8日晚上8點一過,理想汽車CEO李想出現在螢幕中央,穿着熟悉的深藍色襯衣和牛仔褲。

這是理想汽車2023年第一場新車釋出會。說是“新車”,主角理想L7早在2022年9月30日完成了亮相。

讨好寶媽,效仿蘋果,理想L7能殺出重圍嗎?

▲ 理想汽車CEO李想出席新車釋出會。圖 / 官方

原定于2022年11月釋出的理想L8,踩着小鵬G9定價“翻車”的後腳跟,提前兩個月和使用者見面;規劃在2023年一季度面世的理想L7,成了L8釋出會的“One more thing”彩蛋,短短十分鐘的時間裡,外觀、尺寸和主要的配置參數一覽無遺,兩個版本的預售價格也随之公布。

從L8與L9開始,理想旗下車型分出了高配和低配版本,分别命名為Max版和Pro版。L7也是如此,Max版售價37.98萬元,Pro版便宜4萬,33.98萬元。

讨好寶媽,效仿蘋果,理想L7能殺出重圍嗎?

▲ 理想L7價格。圖 /官方

大約一個多月前,網上傳出消息:理想L7還會推出一個不帶空氣懸架、更低配置的Air版本,在Pro的基礎上便宜2萬元。2月8日釋出會上,傳言被一一證明,少了一些驚喜。

肖帥是理想ONE車主,也是年年追着蘋果新品換手機的“果粉”。在他看來,理想L7的這場釋出會“蘋果味兒太沖了”,不僅在産品SKU上借鑒了iPhone的命名規則,就連背景畫面的設定和轉場的風格,都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蘋果釋出會——這一次,李想沒有像過往幾次釋出會那樣,自己從頭說到尾,而是把産品賣點、智能駕駛、内外飾設計等闆塊的内容,交給不同的負責人介紹——幾個月前,蘋果CEO庫克也是這麼幹的。

甚至,車與車放在一起對比,也像極了蘋果式“套娃”,“蘋果好歹看攝像頭的個數還能區分型号,但理想L9、L8、L7光看前臉,幾乎一模一樣”,差別隻在後面的車身長短。

接受晚點Auto采訪時,李想認為L系列“清晰定義了自己的設計語言”,貫穿頭尾部的星環燈将成為理想的标志之一。他在微網誌上解釋這麼做的理念時,也是貼着蘋果舉例:理想L9、L8、L7和未來将要釋出的L6分别對應iPhone 15 Ultra、iPhone 15 Pro、iPhone 15 Plus和iPhone 15。更形象一點,它們分别是180平米大三居、120平米三居、120平米大兩居和90平米兩居。

他還斬釘截鐵地預測:如果蘋果親自下場造車,他們的車前臉也“百分之百會”長得一模一樣。“大家老說套娃有問題,但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都是套娃(路線)”,類似的産品除了蘋果的手機,還有博朗的刮胡刀和戴森的吸塵器,以及大衆汽車旗下車型。

從L9到L8,外界已經領教了“套娃”的威力。雖然理想對外宣稱L8是更新後的全新一代理想ONE,但旁觀者們怎麼看都覺得,L8更像是同樣誕生于新平台的L9的低配版本,無論是産品定位、内外飾設計和軟硬體配置,都和理想ONE走的不是一條路線。

這也能夠了解,為什麼L8即将釋出、ONE面臨停産的消息傳出,不少剛買了理想ONE的車主出離憤怒,他們自嘲是“最後一茬韭菜”,“本以為ONE是開始,沒想到是到此為止”。

有了這些背景鋪墊,絕大多數使用者對L7堅持走“套娃”的路線毫不意外,理想也放棄了保持神秘。

進入2023年以來,先是少部分使用者受到官方邀請,參加理想L7的“私密鑒賞會”,後來各大平台的汽車測評大V和關注智能駕駛的科技部落客,也受邀前往深圳、惠州和北京等地試駕新車。雖然視訊和圖檔都被要求在釋出會結束後才能釋出,但細節已經傳開了,幫助L7完成了上市前的預熱。

沒看到實車前,不少使用者都在觀望。

釋出會前一天,每人Auto來到理想汽車位于北京的一家零售中心,店内一位銷售介紹說,從去年9月底到現在,自己一共接到了20多個理想L7的預定訂單,由于這次理想沒有開啟“大定”,每位使用者隻付了1000元作為“小定”,享有5000元購車基金和優先試駕等權益,後期不滿意可以退款。更多進店詢問的使用者,都想等看到實車,體驗後再做打算。

另一位銷售表示,從釋出會當晚到第二天早上,他陸續賣出去10輛理想L7,其中定Pro版本的使用者居多,他們大多沖着成本效益下單,而喜歡後排電視、看中後續輔助駕駛功能更新的使用者則會加錢定Max版本。

下一個“爆品”?

在2022年之前,理想汽車派上新能源戰場厮殺的選手,有且僅有一款理想ONE。

不論是增程路線,還是六座設計,都是市場上的小衆、另類選擇,但就是這樣一款初期不被看好的車,從2019年上市到現在賣了20萬輛,成為行業公認爆款産品的同時,也支撐着理想走過了險象環生的0到1階段。

但“單一爆品路線”無法走得更久,李想更看重“産品組合的爆品方案”,在更大價格區間搶占更多市場占有率。

理想汽車規劃的産品矩陣,價格區間的确在不斷變大。全尺寸6座SUV理想L9,定位40萬至50萬元;中大型6座SUV理想L8和5座SUV理想L7,下降一檔,售價落在30萬至40萬元;尺寸更小一點的理想L6和L5,則來到巨頭競争最激烈的價格帶之一,20萬至30萬元。

但瞄準的目标人群,從開始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理想ONE上市後不久,就确立了“奶爸車”的精準定位,理想L系列延續了這一傳統。L9釋出第二天,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還曾暗戳戳表示,這一打法在中長期并不能長久。李想則不以為然,他判斷,家用車的市場會持續高速增長,理想要做的就是死死抱住家庭使用者。

“冰箱、彩電、大沙發”是理想L9使出的殺手锏,每一個細節的設定都是為了突出家用車的舒适。L7是理想第一款五座版本的車,雖然外觀造型向運動和圓潤邁進了一步,但骨子裡還是一輛家用車,隻不過從二胎家庭轉向了三口之家。

雖然大方向是“套娃”,但理想方面一直在強調,L7遠遠不是簡單地将理想L8六座改五座,而是針對五座的特點進行了完全獨立的設計,一直在琢磨,如何将車内的有效使用空間利用得更好。

這一次,“奶爸”讓位,理想最想取悅的對象變成了“女主人”。位于二排右側的“皇後座”,被視為L7最大的賣點之一——一鍵開啟這個模式後,二排右側座椅自動向後放倒,最大傾斜角度能達到40度,前排副駕駛座位背部的腳托也緩緩打開。理想汽車設想的使用場景是,坐在二排的女主人可以舒服地躺下,閉目小憩或者觀賞後排電視放松休閑,體會皇後一樣的尊貴感,是以命名為“皇後座”。

讨好寶媽,效仿蘋果,理想L7能殺出重圍嗎?

▲ 理想L7的“皇後座”。圖 / 官方

二排特殊座椅并不是理想的獨有配置,類似功能,在同為五座SUV的智己LS7上也能看到,後者更進一步地将二排座椅設計成“零重力模式”,能夠讓乘客接近180度躺平。

整體尺寸受限的條件下,取舍勢在必行,保留功能就得犧牲空間,但空間大小又直接決定了乘坐體驗的舒适度。後來使用者發現,L9上廣受好評的冰箱在L8和L7上不見了;前排中央扶手箱下方的儲物空間,因為設定了空調增壓器而不得不犧牲;後排彩電也隻有L8和L7的Max頂配版才能解鎖。

按照李想的思路,要確定每一款車都有足夠的競争力成為“爆品”,至于如何實作,理想汽車産品規劃負責人張骁曾透露,就是“提供同價位具備碾壓實力的産品力,成為該價格段的首選”。這其實與當年自主品牌對戰合資品牌時思路一緻,提供越級配置,搶占客戶。

是以,理想的釋出會總是會抓住每一個能夠對比競品,尤其是豪華品牌燃油車的時刻,用資料“吊打”同級産品,火藥味溢出螢幕。

從過去幾個月的銷售資料看,這樣的政策收效不錯。

2022年,在中國大型SUV市場,正式傳遞不到半年的理想L9,市場占有率高達50.73%,2022年銷量超過奔馳GLS和寶馬X7等其它品牌所有車型的總和。而理想L8第一個完整傳遞月,傳遞量也超過10000輛,接過了理想ONE“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的名号。

理想汽車藍港零售中心的從業人員告訴每人Auto,最新釋出的理想L7,将于3月開啟傳遞。有業内人士認為,L7也是一款初具爆款氣質的車,因為比起理想L9和L8,L7所處的大五座SUV市場體量更大。

但離開了六座智能SUV這個“舒适區”,理想還面臨不少挑戰,再造一款爆品也遠沒有想象中簡單。

讨好寶媽,效仿蘋果,理想L7能殺出重圍嗎?

▲ 理想L7車内場景。圖 /官方

更激烈的拼殺

在理想L7驟然闖入的五座SUV領域,先行者已經“殺紅了眼”。

不僅有小鵬G9、蔚來ES7等造車新勢力捧出的新作,還有BBA陣營的豪華中大型SUV,比如寶馬X5L、奧迪Q7和奔馳GLE。此外,大衆途昂、本田冠道等傳統燃油車選手的實力也不容忽視。

更别提新能源賽道兩位“王者”級别的玩家,特斯拉和比亞迪,都在這一細分市場有重點布局,前者有價格一降再降的Model Y,後者的唐在2022全年銷量近15萬輛。雖然産品定位不完全重合,但起售價高達31.98萬元的理想L7,在它們面前并沒有價格優勢。

對于2023年的市場表現,理想汽車前總裁沈亞楠此前給出的指引,頗為樂觀:随着供應鍊穩定,預計理想L9每月傳遞量在8000至1.1萬輛;理想L8月傳遞量穩定在1萬至1.4萬輛。雖然L7的傳遞量還沒有定數,但眼瞅着理想已經對月傳遞3萬輛發起了沖擊。李想更是信誓旦旦:我們要證明理想ONE的成功不是偶然,要将L9、L8和L7的成功變成必然。

但從整體市場來看,2023年,絕大多數玩家都将迎來更激烈的拼殺。

剛剛過去的1月,造車新勢力銷量迎來集體下滑。除了理想傳遞了15141輛,其他所有品牌都沒過萬,曾經沖到前三的零跑,僅僅傳遞了1139輛。蔚來傳遞8506輛新車,環比去年12月幾近腰斬;小鵬更少,隻有5218輛。

在日前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蔚來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坦承:今年一季度或許是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困難、最有挑戰的時期。何小鵬也在全員内部信中發出警告:目前絕大多數的車企将在這場淘汰賽中出局,沒有退路。

讓市場不寒而栗的重要因素,是特斯拉不斷舉過頭頂的“降價屠刀”。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CEO馬斯克不惜以毛利率下降為代價,用降價換取銷量規模,特斯拉的季度收入也創下新高。2023年1月6日,特斯拉故技重施,國産車型全系降價——其中,Model 3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Model Y起售價降至25.99萬元,均迎來曆史最低價格。

這劑“猛藥”很快見效。資料顯示,1月國内特斯拉上險車輛數共計25562輛,其中降價後首周的上險量貢獻了近一半(12600輛)。

坐不住的造車新勢力,越來越多。先是問界、小鵬、埃安相繼調整旗下産品價格,2月2日,蔚來也跟進,對部分2022款ES8、ES6和EC6車型釋出了“史無前例”的優惠政策,雜七雜八算下來最高優惠幅度達到了10萬元左右。

也有人問李想要不要跟牌,他的回應是理想會堅守自己的銷售區間,目前定價最低的理想L7,也不會賣到30萬以下。這麼做的原因很好了解,理想在2022年三季度淨虧損16.5億元,整體12.7%的毛利率,更是創上市以來最低。

在這樣的嚴峻現實面前,李想提出了更高的營收要求,在2022年營收超400億的基礎上,2023年向千億收入規模發起挑戰。

與此同時,蔚來也立下2024年達到盈虧平衡的目标,小鵬則宣布要在2025年實作經營利潤轉正。這些目标都稱不上簡單。

密集上新,是新勢力抵禦嚴冬的對策之一。如今,理想打出今年的第一張産品牌L7,同時也預告了年底還将有一場釋出會,或許高壓純電平台的第一款車型将在彼時面世。蔚來則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5款新車,完成一二代平台的轉換;小鵬也将在2023年陸續推出5款新車型,全新車型和改款車型都有。

接下來戰争的關鍵,是銷量規模。長期來看,毛利率的資料固然重要,但産品一旦形成規模化,利潤的增長隻是時間問題。從這一點看,蔚小理誰能更快提速,率先摸到20萬輛的年傳遞大關,誰存活到下一輪比拼的希望就更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肖帥為化名)

文章為每人Auto原創,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