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作者:ChinaIT數字變革未來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新雲原生企業,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ChinaIT.com訊)《矽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曆程(1900-2013)》提出了一個很有洞察力的觀點,矽谷并不是新技術的發明地,而是新技術的應用地。諸如半導體、計算機、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還有智能手機等,這些影響深遠的新技術都不是在矽谷發明的,而是在矽谷實作了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

産業對新技術的适應性,決定了新技術能否大規模應用,新技術對産業的需求彌合,決定了新技術能否兌現價值。有意思的是,書中梳理的新技術趨勢止于2013年的雲計算,彼時海外雲計算還未廣泛應用,中國雲計算剛剛萌芽,但新技術發展相似的一幕,在當下千行百業繼續上演。

數字經濟時代,雲是承載千行百業數字化的基底,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驅動下,企業從搬遷上雲朝着雲原生的态勢發展,新的考驗随之而來,既考驗企業的轉型能力,也考驗雲服務商的技術定力。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邁過分水嶺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過去幾年的上雲曆程——浩浩湯湯,上至全球五百強大企業、政府部門和機構,下至街邊巷角的門店,大部分企業“搬”到了雲上,隻論廣度,雲計算理念已經無所不在。

與此同時,很多企業也發現,上雲帶來了資源的彈性伸縮,運維的集中管理,雖然一定程度提高了效率和效能,但是這和企業所期待的“轉型”預期仍有差異。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歸根究底,如今内外部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事随時移,企業站在了深度雲化的新起點。

從外部環境來看,一方面,疫情加速了數字化的節奏,對企業上雲的觀念和行動都有極大的促進,企業迫切期待用雲來創造價值增量;另一方面,由于宏觀因素影響,降本增效是衆多企業2023年的主旋律,企業格外重視用雲的“産出比”。

越來越多的雲上資産,以及越來越嚴的成本管理,讓企業尋求“既要又要”的雲上價值。

從行業内因來看,量變引起質變,任何一種通用新技術的發展路徑都是相似的,先簡單替代原有技術,再持續不斷深入改變技術的上下遊體系,進而改變商業模式、産業鍊等,整個過程螺旋上升,互為前提。

企業對雲計算的需求引導了雲技術的變化,過去企業對數字化的投資都集中在“可見”的實體資産,以硬體資源為主,例如伺服器和機房,後來搬遷上雲之後,理所當然地是雲資源最先被應用起來。

而随着上雲深入之後,企業發現業務數字化僅靠資源層無法實作,例如要兌現資料之類的價值,必須要讓雲上的資料流通起來。從“搬遷上雲”到“深度雲化”,企業站在雲上的轉型之路,來到了新的分水嶺。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表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管理層一定要明确自己數字化轉型的訴求,IDC總結為幾個層面,業務流程重構、使用者體驗重構、産品和服務重構、商業模式重構、社會責任重構。

“在上雲、用雲或者管雲的時候,企業結合核心訴求點,具體看哪些負載可以往雲上移,哪些可能慢慢後續在移,是否采用多雲政策,安全應該怎麼做。之後企業擁有多個業務包括創新型業務,加上新的數字化産品跟服務,以及多個合作夥伴的雲,将其管好并做好精益化,大部分企業都會經曆這幾個步驟。”武連峰說。

《矽谷百年史》兩位作者對曆次工業革命的總結觀察具備參考價值,熊彼特認為,“技術進步的大敵不是缺乏有用的新思想,而是那些出于種種原因力圖保持現狀的社會勢力”。莫基爾認為,“英國在發明創造上的作用,不如其在發明付諸實踐中的作用”。

結合雲原生技術和産業發展,這啟示着我們,大規模應用雲計算技術,是雲計算的第一個起點;将思想理念和技術體系串聯起來,用雲原生的思維來踐行雲原生,則有望打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篇章。

某種程度上,海外雲服務市場的發展可以給中國市場以借鑒,典型就是AWS和微軟Azure的競争曲線。早期的AWS憑借資源層的規模效應,被認為立于雲計算産業的不敗之地,如果沒有微軟Azure的迫近,AWS完全可以穩步創新,逐漸滿足企業上雲之後衍生出各種深層需求。

當微軟Azure融入了以office 365為代表的生産力工具,相當于先一步站在了企業深度雲化需求的前面,也給AWS帶來了緊迫感,AWS近兩年也在加碼如segamaker等PaaS服務,重點轉為滿足企業更好用雲的需求。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拆解深度雲化需求

目前雲原生已成為戰略性變革技術,支撐企業深度雲化,實作以資源為中心到以應用為中心,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更新的基石。到2025年,超過85%的組織将采用雲優先原則,如果不使用雲原生架構和技術,将無法完全執行其數字戰略。

那麼,企業應當如何深度雲化?

行業人士形成了一個共識,不論是客戶次元還是雲服務商次元,IaaS資源層的占比會逐漸降低。這并不代表IaaS支出絕對值下降,而是PaaS和SaaS的支出增速更高,企業真正把雲當做一個基礎設施,在其上生長了很多應用、資料、業務資産,這将成為未來幾年企業的用雲常态。

雲原生理念也在随産業疊代,在傳統概念上,雲原生的能力局限于少部分“從第一天就在雲上誕生、用了雲原生模式和架構的網際網路企業”,傳統企業往往難以應用雲原生的能力進行轉型更新——這是服務對象的局限。

同時,傳統政企因為複雜的業務形态和複雜的組織架構,對于雲原生能力的部署場景也更為複雜,單一的公有雲部署無法滿足——這是部署場景的局限。

此外,目前雲原生使用的代表技術(如容器、微服務等)都局限在資源層,不能夠滿足千行百業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的未來發展需要——這是應用技術的局限。

例如,在2020年,華為雲就曾面向業界首先提出雲原生2.0的思想理念;在近日的創原會技術創新峰會上,華為雲更進一步提出了“成就新雲原生企業”,聚焦上好雲、用好雲、管好雲的多個次元技術主張。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數字化轉型要真正地深入,也就是今天所講的,深度雲化,核心理念在于用雲原生的思維踐行雲原生。"華為雲CTO張宇昕指出,上雲之後的“深度雲化",意味着企業不僅要關注業務拓展、使用者體驗,更要關注雲上創新和精益營運,上好雲、用好雲、管好雲,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确定路徑。

創新是企業上雲“開源”的部分,可以對應上好雲、用好雲;精益是企業上雲“節流”或優化營運的部分,華為雲的理念正折射了業内不少企業和雲廠商的真實心聲。

上雲、用雲、管雲緊密聯系、自然衍生,企業應當把雲原生當做一盤棋來規劃,三大需求拆解來看,分别是分布式雲原生基礎設施;應用現代化、數智融合實踐;IT治理體系、FinOps、确定性運維、企業級安全。

雲原生基礎設施要保障業務的極緻性能,資源随時随地按需擷取以及細粒度管理;應用現代化+數智融合,可以改變企業陳舊的應用架構、低效的應用傳遞模式、碎片化的資料、割裂的資料平台現狀;IT治理體系等管雲能力,将雲的能力延展到與之緊密相關的上下遊,IT、安全、運維、财務等部門所面臨的困難,将其能力雲原生化。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新雲原生企業,企業在雲上進化

在近百年的曆史中,隻有極少部分技術才能引發産業巨變,是以它們也被稱之為革命性技術,雲計算已經展現出這種潛力。在雲技術産業化的早期,技術發明者、企業家、資本家等,将其推向市場,解決商業上可行的問題。

随着通用性技術驅動應用轉型,也就是雲計算正在輸出的影響,新技術價值得到證明,市場變得愈發繁榮,市場廣度大大拓展,但深度還遠遠不夠,無論是技術次元還是組織文化次元,深度雲化代表着新的階段。

以華為為例,作為一家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性企業,有面向消費者、企業、營運商等複雜的業務形态,以及研發/制造/供應/銷售/服務等完整的業務系統,華為的雲原生化就全盤經曆了上雲、用雲和管雲的全過程,積累了企業面向各種業務場景下雲原生改造的經驗。

跨越2023年分水嶺,雲原生為何成為數字化的必答題?

“IT系統包括業務、人、财、物、安全,我們的系統必須實作業務全球多地域,分級、分層、分域的管理,管理的目标是通過創新有效促進業務發展,IT服務于業務,服務于創新,在保障業務安全有序的條件下來支撐其創新,這就是現代化的IT治理體系。”張宇昕提到。

美的樓宇科技是集團五大事業部之一,在2021年推出了iBUILDING數字化平台,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在美的内部,過去美的研發人員必須到現場實勘實測,在新的系統中,美的樓宇設定了很多傳感器,同時借助數字化平台将空調和環境等相應資料,直接上傳雲端處理分析,研發效率提升了30%以上。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副所長栗蔚也指出,在數字時代,企業其實就是一個“數字生命體”,而雲計算就是“中樞神經”。雲計算可以實作企業各部門的資料智慧處理、業務軟體貫通、流程IT再造等。隻有先把“中樞神經”建設完整了,才能讓所謂的智能算法、智慧營銷等發揮作用。

再以時下業内火熱的FinOps實踐為例,華為雲FinOps解決方案,把成本的管理融入于整個運化端到端的流程,通過成本的計劃管理、成本的控制管、成本的可視管理和成本的分析,全盤計算來提升資源用率,通過智能的手段來讓業務比對最佳資源的類型,包括企業在雲上架構的調整、應用的現代化、資料的服務化,通過這些手段來使得現有的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率。

建築數字化企業廣聯達的雲基礎設施從自建雲、單一雲走向多雲部署,目前以華為雲為主雲,起初廣聯達按照業務增長設計用雲增量,後來雲的空置率或者使用率問題突出,廣聯達無法清楚看到具體某個業務的用雲量等細顆粒度名額,借助華為雲提供的Finops工具和服務,廣聯達正在逐漸厘清業務和成本之間的對應關系。

探真科技是國内知名的雲原生安全企業,基于“安全左移、靈活右行”的原則,攜手華為雲打造了雲原生安全解決方案,其研發、營運、服務全部建構在華為雲之上,完整擁抱雲原生,進而給客戶帶來端到端的雲上原生安全體驗。

全球領先的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依托華為雲雲原生2.0的全棧技術能力,完成了應用架構的現代化更新、業務資料的服務化開放共享、基礎設施的容器化改造,将業務上線周期從“周”縮減到“天”,運維效率與研發效能顯著提升,堪稱網際網路公司邁向應用現代化的“樣闆工程”。

從雲原生2.0到成就“新雲原生企業”,如果說上雲是企業拿到了數字化的入場券,用雲和管雲就決定了其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位次,物競天擇,隻有适應新雲原生趨勢的企業,才能最大程度擷取雲原生的價值。

新雲原生企業,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