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例大幅上升,“主戰場”切換,女性投資人為何開始“狂飙”?

作者:動脈網

2015年,陸勤超成為紅杉全球第一位女性合夥人,3年後,她聯合前分享投資管理合夥人蘇震波共同創辦了丹麓資本,繼續專注早期醫療投資。這兩件事都讓創投圈對于女性有了更多的認識。

事實上,在陸勤超創立丹麓資本的這一年,整個醫療創投圈都在發生着一些變化:一方面是罕見的出現了由女性參與創立的風投基金;另一方面則是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以投資人的身份湧入醫療領域,并逐漸成為機構高管。一時間,女性投資人的比例和在機構之中的決策權都相比于以往有了明顯提升。

在醫療行業近幾年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這批年輕的女性投資人如今也都已站了出來。據動脈橙資料庫不完全統計,在醫療領域今年(2023年1月1日-2023年3月7日)已發生的55起早期融資事件中,有女性投資人主導參與的有24起,占比接近一半,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由女性主導投資的初創項目90%為硬科技企業。

這并不容易。一方面是近年來,醫療行業一二級市場一直都是忽冷忽熱,一波小高潮後面永遠都是一波小泡沫,是以資本市場的不确定性和風險性愈發明顯,這使得女性投資人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則是女性投資人前幾年大多是以消費和服務為主,但現在她們也開始轉換“主戰場”,紛紛将目光集聚于硬科技和早期創新。

為何會産生這樣的改變呢?變化背後,對于正在快速發展和不斷更新疊代的醫療産業來說,又意味着什麼呢?為找到答案,動脈網與醫療領域頭部資本的五位女性投資人聊了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女性投資人比例真的在上升嗎?5位女性投資人在采訪中一緻肯定,因為她們都深刻感覺到身邊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女性。某機構合夥人感慨,“在我來之前,投資部女生很少,但現在已經很多了,其實不隻是我們,其他機構也都一樣,另外就是在各種各樣的會議上,也能看到很多女性投資人,這是之前難以看到的景象”。

但難以看到的不隻是女性投資人數量的上升,她們在機構之中站的位置也越來越高,比如前面提到的丹麓投資創始及執行合夥人陸勤超,除此之外還有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楊雲霞、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穎宇、北極光創投合夥人于芳、同創偉業創始合夥人黃荔、本草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千葉等,她們都在機構之中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最後是她們所關注領域的變化,前幾年,女性投資人總是與消費,或者是服務捆綁,但如今,她們也開始将重心放在了硬科技以及早期創新領域。

這一切變化的背後意味着什麼呢?

我們可以先從外部來看。近幾年,醫療行業快速發展,大量資金開始湧入,市場規模也早已從千億級快速突破至萬億級,這使得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另外,随着臨床需求的不斷疊代,以及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産業開始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都為女性投資人提供了更多的從業機會。

但行業快速增長所打開的人才視窗隻是其中一面,另外關鍵的一面其實是創始人畫像的變化。前面幾年,創投圈主要聚焦于以制造業為主的傳統領域,創始人年紀普遍偏大,行業“江湖氣象”也相對較重,女性投資人往往很難參與進去。以一個具體的場景為例,男性投資人在觸達創始人時,可能通過一支煙就可以達到目标,但女性投資人很多時候卻沒辦法這樣做。

但如今,随着醫療領域逐漸向原始創新延伸,大量科學家開始走向産業,交流的場景也從原來的酒桌變成了咖啡館。再加上目前無論是創始人還是投資人,大家基本上都是技術出身,是以都有相同的經曆,溝通起來會比以前容易很多。

還有一點就是女性在投資機構之中決策力的提升,就像是女性投資人數量增加,那麼拿到風險投資的女性創業者數量自然也會增加一樣,這種基于女性的“蝴蝶效應” 在目前的投資人行業也是真實存在的。

梳理完外部因素,我們再将目光聚焦到女性投資人自身。在此次采訪的五位女性投資人中,對于為何要選擇做投資人這個問題上,她們的回答都很直接,是真正對于這個行業的熱愛,并沒有摻和任何其他雜質。

但在一個講究真實回報的行業,光有熱愛顯然是不夠的,專業能力才決定了女性是否能在投資人這個身份上繼續走下去。

事實上,目前的大多數女性投資人對技術本身就有敏銳的認知,再加上她們強大的學習能力,以及行業對于投資人逐漸成熟的培養體系,使得她們能夠快速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這從近一兩年醫療領域早期投資,女性投資人參與量大幅提升,回報率增加等關鍵性資料可以明顯驗證這一趨勢。畢竟市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硬科技成為主流,這會是女性投資人的機會嗎?

目前,大陸醫療産業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跟随性創新已接近尾聲,原始創新及成果轉化開始取而代之,成為當下醫療創投領域的主題。在這一大趨勢下,對于每個投資人來說,都是機會,但同時也是挑戰,那麼作為女性投資人,在目前以硬科技和早期創新為主題的創投大環境下,是否會有一些獨特的優勢呢?

基于這一問題,5位女性投資人在采訪中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動脈網将這些答案進行整理,提煉出了三個關鍵詞,分别是溝通、耐心和穩定。而透過這三個關鍵詞,我們看到的是女性投資人對于早期醫療市場的全新定義。

第一個關鍵詞是溝通,從這延伸出來的核心能力是女性投資人的親和力以及對于創業者更細微的觀察和了解。

在目前硬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産業,而投資人也是如此,逐漸跳出舒适區,不斷地向科學家靠近。雖然兩者都在向彼此靠攏,但投資人和科學家是完全不同的培養體系,彼此關注的點也不太一樣,科學家關注技術本身,而投資人更多的是關注産業價值。是以,良好的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

正如前文所說,對于技術的了解已然是目前投資人的必備條件,而這也能夠讓創業者迅速地對投資人産生信任感,但除此之外,一定的親和力也會讓信任感進一步擴大。這是因為對于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面對投資人本身就是一個相對陌生的事情,他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接收和處理大量的資訊,是以相對平和的方式會讓科學家更容易接受。

除此之外,持續溝通、深入了解也是長期陪伴被投企業,并給予企業家持續性支撐的有力方式。遠毅資本唐轶男認為,企業家的成長都是以年為機關的,以及早期創新項目“非共識”的特征,企業家往往會在創業過程之中感到孤獨,是以所謂的投後賦能,并不僅限于投資人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實質性的資源,有時了解和互信本身就能給創業者帶來力量,在有困惑時能有聽得懂的人可以一起商量,這在創業過程中其實是很重要的。女性投資人天生情感就比較細膩,會更容易觀察到創業者細微的心理變化。

第二個關鍵詞是耐心,從這延伸出來的核心能力是女性投資人對于創始人更長時間的陪伴,以及對于項目長期價值更多元化的了解。

早期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風險和回報都是不确定性的,投資人隻能通過最全面的觀察,盡可能地将風險降低。對于女性投資人來說,她們往往會更有耐心,而這種耐心很好地貫穿在了投資過程之中。具體而言,在背景調研期,女性投資人會做更充足的準備;而在與創始人的溝通過程之中,女性投資人除了關注技術本身,也會更善于觀察科學家以及其背後的團隊;在投後環節,女性也願意會更多的時間去陪伴科學家成長。

一位資深女性合夥人談到,女性投資人往往不會給創始人太大的壓力,哪怕現在發展不好,女性投資人也願意給項目方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而這也是女性投資人可能更容易看到早期項目長期價值的展現。在此次采訪的5位女性投資人中,幾乎都有看了一年甚至是兩年才入手的項目。飛秒科技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飛秒在2021年12月完成了由遠毅資本獨家投資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據遠毅資本唐轶男介紹,她最初接觸飛秒是在2020年的下半年,但當時她并沒有對項目産生多大的共鳴,主要是她對于項目能夠給行業帶來多大的變革了解的還不夠深刻。盡管如此,唐轶男還是一直在關注着這個項目,與創始人也一直保持着溝通,而随着她對産業的了解逐漸加深,以及通過另一個同類型項目的“旁敲側擊”,唐轶男一下子就看到了飛秒的價值,于是在21年年底完成了投資。從最初接觸到完成投資,這中間經過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是以,早期投資的很多東西并不是你一眼就能夠參透,因為它可能沒有對标,甚至這個賽道都是沒有的,是以真的需要時間去沉澱,慢慢地去看見項目的真正價值,而這就需要投資人擁有足夠的耐心。

比鄰星創投孫珊珊也非常認可這一點,“做風投,最可怕的不是你什麼都不了解,而是你可能隻了解了30%,但你卻拿着這30%去看整個行業,這時候你的判斷就會很容易出錯,是以還是要有一定的時間去沉澱,女性投資人更容易去反思,這也會成為她的優勢”。

第三個關鍵詞是穩定,從這延伸出來的核心能力是女性投資人在職業成長方面的堅持,以及對于項目風險的把控。

雖然創投極具攻擊性,達成事情的過程也需要足夠的主動,但它同時也需要平衡和穩定。比鄰星孫珊珊在采訪中談道,女性投資人會相對穩健,前期會做更多的準備,考慮的東西也更多,而且她們普遍情緒都比較穩定,并不會受太多市場波動的幹擾,抗風險意識很強。

而“穩定”展現在女性投資人的另一點是職業的選擇,她可能更願意在一個機構或者是一個行業待很長的時間。這其實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投早本身就是投的未來,很多技術場景都要3到5年才能在市場中看到價值;另一方面,早期投資需要陪伴企業成長,如果投資人突然離開,可能會對企業産生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投資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每個機構,每個投資人都有各自的思考邏輯和驗證方式,但無論是誰,有一些前期條件是投資人一定要具備的,比如專業能力,對于技術的深層次了解等。但對于女性投資人來說,她們更善于溝通的能力,以及在整個過程之中展現出來的耐心和平衡,往往會讓她們在産業變革中發現更多可能性。而女性投資人比例的快速上升,似乎也在證明,醫療行業正逐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回歸投資本質,真實而又“漂亮”地狂飙着

在讨論女性投資人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時,一位資深女性合夥人分享了一個在她身邊的投資案例。據介紹,這家被投企業技術領先,市場空間也很大,但投資人起初并不“感冒”,主要是在于創始人的身份,她很年輕,也很漂亮,投資人是以不太相信她能夠去管理和營運這樣一家公司。

其實不隻是女性創始人,女性投資人也會很容易被打上“專業能力不強”的标簽。Rivet Ventures執行合夥人Rebeca Hwang曾在接受采訪中表示,自己在出席行業會議時,常常會被看作是銷售,或者是媒體公關,而當介紹自己是機構合夥人的身份時,他們都會投來異樣的眼光,這一切都因為自己是一名女性。

除了因固有認知所附加給女性的不信任感之外,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也是女性投資人所要面臨的一大課題。一位資深女性合夥人告訴動脈網,“當年她讀書的時候,前十名基本都是女性,但後來走着走着,尤其是到了40歲這個階段,就會發現她們都已經在行業中銷聲匿迹,女性可能天然地要在家庭中付出的更多一些。”

但這些束縛正逐漸脫離女性投資人。一方面是有大量的案例和真實的資料能夠證明她們在創投領域的專業能力,使得她們逐漸被創始人和機構所信任;另一方面是行業逐漸趨于成熟,就像目前投資人将更多目光聚焦于技術本身一樣,創始人也會更關心投資人對于技術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帶來真正的幫助,這和投資人是不是女性毫無關系。

事實上,在目前醫療領域的整個創投圈,女性力量的崛起不僅僅代表着投資人,FA、IR、PR等投資行業的關鍵性角色目前也都是以女性為主,這也難怪唐轶男會感慨,從前台到背景現在基本上都是女性。

資本市場的規則向來冷冷冰冰不近人情,是以過去在這個“狩獵場”上站着的基本都是男性,但依然有一些“奇女子”,她們極其專業,且同時兼顧着韌性和柔軟,在目前以硬科技和早期創新為主題的大環境下逐漸回歸到投資本質,正不斷地尋找着那些真正能颠覆行業的初創項目,正真實而又漂亮在醫療創投圈狂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