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會裡會外︱兩高報告為何引用這些案例?

作者:央廣網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分别作的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副主任任勇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胡光陽應邀在總台中國之聲兩會高端訪談《會裡會外》權威解讀兩高報告。

今年兩高的工作報告,通篇聚焦“國之大者”,貫穿“人民至上”。曆時五年寫成的答卷,沉甸甸的,報告中列舉的案例,與衆多的司法大資料相呼應。這些案例反映了哪些司法理念?兩位嘉賓在解讀報告過程中,進行了闡述。

會裡會外︱兩高報告為何引用這些案例?

變“死封”為“活封” 強制執行有了司法溫度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今年最高法工作報告中用了較大篇幅,介紹了人民法院疫情期間在助力穩經濟增信心方面出台的司法政策,這些“新招”“實招”如何解決中小微企業“急難愁盼”的問題?

任勇舉例說:“有一家礦業公司,因為産生了8億元債務,被訴到法院,審理後進入強制執行程式。但是,這個企業可供執行的财産隻有廠房和裝置,若像往常那樣進行查封、拍賣,企業财産狀況會進一步惡化,債務可能徹底無法償還,是以相關法院依托‘物聯網查封财産監管系統’,用電子封條、監控裝置實時監管相關财産,變‘死封’為‘活封’,讓企業可以‘邊查封邊經營’,讓強制執行更有溫度。”

會裡會外︱兩高報告為何引用這些案例?

“懲治促矯治”讓“企業獲新生”

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用較大篇幅介紹了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工作,如何實作對涉案企業的“懲治促矯治”,讓“企業獲新生”?

胡光陽介紹:“報告中有一個案例,有一家網絡公司非法爬取一外賣平台資料,涉嫌犯罪。檢察機關審查認為,這個公司爬取的資料不涉及公民個人資訊,情節較輕,它還是一個成長型的科創企業,主要因為管理粗放導緻涉案,于是我們就啟動合規整改程式。通過嚴格落實監管、第三方組織嚴格評定,認為這家公司整改合格了,檢察機關依法不起訴。結案當年,公司新增員工700多人,營收增加1.6億元,納稅增加1000萬多元。這就是懲治促矯治,企業獲新生。”

公益訴訟 護生态環境

“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的“活力”息息相關,而生态環境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幸福密不可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專門設立“中國環境司法”闆塊,收錄大量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和年度工作白皮書。任勇說,五年來,各地法院服務生态文明建設,亮點紛呈。

任勇說:“比如,甯夏法院審理的騰格裡沙漠環境污染公益訴訟案,督促8家企業投入了5.69億元修複受損生态環境;江西法院審理的三清山巨蟒峰案,三名‘驢友’為了攀岩,在巨蟒峰打入26顆岩釘,造成名勝古迹不可修複的毀損,被判賠600萬元并追究刑事責任;雲南法院審理的綠孔雀預防性保護公益訴訟案,挽救了瀕危物種綠孔雀最後完整栖息地,這個案例也入選了聯合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标典型案例。”

在全國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中,生态環保領域的案件幾乎占了一半,今年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萬峰湖案”“南四湖案”,兩個湖過去都污染多年,治理多年,始終沒有根治。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形成了跨區域協同治理的合力。

胡光陽說:“經過努力,這兩個湖的污染問題明顯好轉,逐漸恢複了‘一湖碧水’。根本上反映的是大陸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會裡會外︱兩高報告為何引用這些案例?

守社會底線 護國家未來

從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到家庭教育促進法,大陸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架構更加完善,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用很大篇幅介紹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其中提到兩項政策:成年人拉攏、誘迫未成年人參與有組織犯罪一律從嚴追訴;網絡猥亵等同線下犯罪追訴。

胡光陽介紹:“2018年,檢察機關抗訴了一起通過網絡聊天強迫女童自拍裸照的案件。我們認為,在網絡環境下,以誘騙、強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未成年人拍攝、上傳裸照或視訊,危害性與線下犯罪是一樣的,同樣嚴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應當等同線下犯罪予以追訴。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出重拳’,守的是社會的底線,護的是國家的未來。”

維護公平正義 不能含糊其辭

通過司法裁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近年來最高法工作報告的重點、亮點,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任勇分析:“老百姓為什麼關注?就是因為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說不定哪天就會遇到類似情況,我該怎麼辦。比如,到景區拍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出現了這樣的案例——踩踏烈士墓碑底座、在墓碑前用不雅手勢進行擺拍,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任勇說,見到有人生病倒在地上“扶不扶”?遇到社會不文明現象“勸不勸”?看到肇事後逃跑的人“追不追”?雖然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不能含糊其辭。

任勇說:“就像報告中講的,‘面對沖突沖突、是非曲直,不回避、不含糊、不遷就’。人民法院要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件的裁判,讓公衆知道法治社會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禁止什麼,引導全社會弘揚崇尚英模、鄰裡相助、伸張正義、助人為樂的精神,讓‘做好人、行好事’沒有後顧之憂。”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深入人心

過去五年,檢察機關以正當防衛不捕不訴1370人,是之前五年的5.8倍。今年的最高檢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昆山反殺案”。

胡光陽說:“這起案件發生在2018年,正常騎行的于某與醉酒駕駛闖入非機動車道的劉某發生争執,劉某先用砍刀連續擊打于某,于某反抗過程中奪刀還擊緻劉某死亡。這個案子到底應該是定性為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在當時幾乎引發全民的圍觀。最高檢指導江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援公安機關撤案。後來,我們把這起案件作為正當防衛的典型案例公開釋出,指導地方檢察機關依法辦理福州趙宇案、涞源反殺案、麗江唐雪案等一系列正當防衛案。通過這些正當防衛案例,引領乃至重塑了正當防衛理念,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樣一個樸素的正義觀深入人心。”

總監制丨高岩

監制丨郭靜

主持丨王娴

記者丨孫瑩

編輯丨佟霖 劉曉琛

統籌丨陳俊傑 李萬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