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綱舉目張,建構雲資料保護管理統一視野

作者:第e科技資訊

文/ Veritas公司大中華區總裁 滕文

又到“金三銀四”人才流動旺季。聚焦IT行業的人力資源專家紛紛指出,2023年,市場尤其關注具備雲、人工智能/資料科學、網絡安全專業知識的IT人員,企業用人需求旺盛,相關人才價值潛力巨大。

綱舉目張,建構雲資料保護管理統一視野

如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使用雲開發應用程式,提供資料服務,支撐業務營運,雲架構安全、資料保護和隐私以及合規等方向的專業技能日益成為“剛需”。為此,企業不僅會廣納賢才,分解任務角色并實作高效協同,還将更加關注整個組織範圍内員工的學習和發展,持續擴充最佳實踐。

其中,“頭号”優先事項無它——防勒索韌性與資料保護管理不僅是關鍵時刻可以兜底的“金鐘罩”,更是企業行穩緻遠的基石。

全局視野方能胸有成竹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企業數字化轉型一直在路上,越玩越野,若真遇上大坑,如何安全脫困?如果說頂級越野工具有“三把鎖”幫助脫困,企業IT也應具備掙脫網絡安全威脅泥淖的全局視野:可恢複和韌性(中央差速鎖)、SaaS和雲工作負載(後橋差速鎖)以及資料治理與合規(前橋差速鎖)。

綱舉目張,伴随企業IT基礎和應用不斷向混合多雲環境傾斜,全面、統一的雲資料管理平台呼之欲出。究其本源,平台應具備企業級基礎,幫助使用者重新掌控逐漸失序的雲成本,屏蔽複雜性。同時,平台應確定資料和應用可以“遊刃有餘”于多雲之間,具備強大網絡韌性。

逐一細分拆解,資料保護管理領域的IT專業人員尤其應重點關注以下方向的“能力建設”:

· 将資料保護拓展至雲級規模,支援混合多雲和異構環境。自動化、人工智能和彈性架構“三合一”,實作安全、自主且經濟高效的雲資料保護。同時,支援通過單一管理平台保護和控制任意環境中的資料,包括本地、雲、混合多雲等。

· 為雲上資料和應用打造企業級的可用性,實作跨雲的資料和應用移植(支援IaaS和PaaS層),并優化存儲消耗,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性能。而關于與日俱增的SaaS工作負載,甘願滿足于“最低限度”的資料保護是短視行為,企業IT需要獲得全面的覆寫,靈活的恢複選項、高性能、自動化和可擴充性都非常重要。

· 在資料治理與合規方面,企業需要有能力從所有通信平台捕獲資料,并自動執行資料分類,進而降低營運複雜性,輕松捕獲所有内容并按需、随處歸檔,發現重要内容,高效識别和補救潛在資訊風險。

關于上述三大核心方向的服務獲得方式,企業需要因地制宜,有能力靈活選擇部署模式和傳遞選項。放眼資料保護管理業界,自托管、代托管和即服務(As-a-Service)配齊已是大勢所趨。比如,将業界領先的資料保護方案推向雲端,持續創新,無縫适配企業多樣化的IT應用環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想當然”是失敗之母,錯誤的“想當然”會導緻事與願違。以蓬勃發展的SaaS工作負載為例,切勿“想當然”地認為SaaS供應商會提供資料保護管理保障。實際上,一旦SaaS成為工作流的一部分,關鍵任務資料就會存儲在SaaS應用程式中,而保護資料的責任需要企業自己承擔。同樣,僅僅防範資料丢失遠遠不足夠,企業還需有效防範未經授權的資料通路,最小化潛在風險敞口。此外,無論資料存儲于何處,合規都是一項重大挑戰。尤其對跨國企業而言,遵守資料主權條例是複雜的,但也是必需的。謹記:SaaS應用程式本身不具備任何合規保障,既沒有防篡改功能,也無法控制資料保留時間。鑒于此,企業IT必須從大局出發,確定資料完整可用,實作精準高效的全生命周期資料管理。

在“統一多雲管理”這個話題上,企業IT則面臨“如何跨多雲妥善管理資源”、“如何保護各個雲中的資料”,以及“如何優化性能并降低雲成本”三大挑戰。有調研顯示,在雲投入超過200萬美元的企業中,高達77%表示對支出感到震驚。複雜的多雲環境可能涵蓋企業自建資料中心的傳統架構、私有雲平台、公有雲平台以及多種公有雲平台,或者混合雲平台,一個統一的資料管理平台可以提供一緻的業務連續性、資料保護和資料洞察,将IT團隊的任務管理時間減少50%以上。

回到“通過單一平台保護全部資料”這個核心上,平台應具備以下關鍵能力,建構最佳狀态,包括:獨立于雲平台的粒度恢複,跨混合基礎架構的、充分的資料移動性,強大、高效的資料精簡功能,全面覆寫邊緣、核心和雲環境,彈性擴充等。具體到應用場景,涵蓋雲上備份——保護雲上關鍵業務資料、基于政策的虛拟鏡像管理、長期歸檔和遷移;備份到雲——異地資料容災、更新遺留錄音帶裝置、歸檔長期備份資料;跨雲備份——實作跨本地資料中心、公有雲及企業各分支機構的統一資料保護,以及集“雲上備份+備份下雲+容災到雲”于一體的混合用例——所有資料在不同位置均有兩份副本,通過進階别的資料保護方案支援全球業務擴充。

近些年,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為全球員工擴充了遠端辦公模式,比如“标配”Slack和Microsoft Teams。問題随之而來:内部審查和電子發現如何捕獲這些新内容?“你無法戰勝你看不見的東西”,隻有當捕獲、歸檔、電子發現、監控和洞察充分內建時,企業資料治理與合規方能真正意義上“有章可循”,有效協同業務需求。試想這樣的場景:精準發現數十萬過期、重複的PST檔案,通過歸檔工具将其标記為“過期使用”,成功回收超10%的存儲空間。而類似應用場景的排列組合将通過平台能力充分釋放。

以上種種以及企業一線實踐檢驗的經驗總結,不一而足,分享給IT管理者們參考。混合多雲當道,企業資料保護管理不僅是“弄潮兒”,更應是數字化轉型的“領路人”。

更多前沿實踐和精彩洞察,4月13-14日,“2023 Veritas Solution Day”将為各位悉數奉上,Veritas期待與你一探究竟。更多會議詳情,請關注Veritas中國官方網站。

關于 Veritas

Veritas Technologies是多雲資料管理領域的上司者。超過八萬家企業級客戶, 包括95%的全球财富100強企業,均依靠Veritas確定其資料的保護、可恢複性和合規性。Veritas在規模化的可靠性方面享有盛譽,可為企業提供抵禦勒索軟體等網絡攻擊威脅所需的彈性。Veritas通過統一的平台,支援超過800種資料源,100多種作業系統,1400多種儲存設備以及60多類雲平台。在雲級技術的支援下,Veritas現正在實踐其資料自治戰略,在提供更大價值的同時,降低營運成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