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作者:掌上平陰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千年前的瓦瓦罐罐,百年前的馬車、算盤;五六十年前的織布機、收音機、桌椅闆凳......塵封多年的老物件,寫滿了光陰的故事。在平陰縣孝直鎮孝直村,有一個極具特色的民俗記憶館——孝直鄉村記憶館。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孝直鄉村記憶館所在地前身叫孫家樓,建于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是明朝河南禹州知州祝邦榮的祖宅。2020年經村委會商讨,并在山東省文物局的幫助下,建立了孝直鄉村記憶館。目前孝直鄉村記憶館對外開放面積1000多平方米,擁有2000多件藏物,建有漢畫像石館、民俗廳、肉石展廳、漢陶民瓷廳四個展覽館。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推開孝直鄉村記憶館的大門,仿佛穿越時空隧道,這些漸漸塵封的老物件,成為打開記憶的鑰匙。館内深厚的人為底蘊和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沁人心脾,令人流連忘返。漫步在鄉村記憶館中,循着老物件,回憶過往生活,感受時代變遷。院子裡,老式自行車、日用鋤具随意擺放着;老房子裡,漢代的石頭畫像、肉石做的“滿漢全席”......物件種類繁多,布置也别具特色。這些都是滿載着獨屬于孝直村的鄉村記憶。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為收集更多的民俗老物件,尋找孝直鎮民俗文化的痕迹,孝直鎮孝直村的負責人走街串巷,勘察古迹。就這樣,記憶館以鄉村、民俗為主題的老物件越來越多,囊括了孝直鎮起居、節令、娛樂等生産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記憶館不僅有反映曆史的錢币、糧票、地契等物件,還有反應當地農耕文明的各種農耕器具,生動反映孝直近代農民生活場景和民俗的變遷。院子裡陳設着織布機、石碾等一件件老物件,湧動着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據孝直鎮孝直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文波介紹,“館内陳列的各個老物件都是村民自發提供,為的是讓後輩們記住鄉韻,提升鄉土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館内通過“老物件”還原展示了時代的滄海巨變,一些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畫面再次呈現在眼前。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自2023年春節前正式開放以來,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尤其是給大家增添了一個好去處,豐富和提升了群衆文化生活,換回了諸多鄉村記憶,傳承了曆史文脈、展示了孝直村悠久、豐富的文化美麗與活力。村民告訴記者:“周六周天沒事的時候就會帶着孩子來鄉村記憶館轉轉,讓他們看一下古代的勞動工具,讓孩子們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近年來,孝直鎮孝直村利用古建築,收集傳統文化資源,建成記憶館,他們在保護自然村莊的基礎上,在收集、核實、陳列、增補,涉及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傳承本土文化遺産,讓群衆在“鄉愁”中感悟社會進步,在“記憶”中傳承鄉土文化。建設鄉村記憶館,不僅可以傳承曆史,讓人們記住鄉愁,同時也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為發展地方旅遊業提供了支撐,為鄉村振興發下了堅實的基礎。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随着民俗記憶館的知名度越來越多,前來參觀的村民也是絡繹不絕,成為孝直鎮孝直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記憶館也是學校的教育基地,以後會組織學生參觀活動,讓孩子們見到實物,近距離接觸曆史、了解曆史,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和銘記曆史、自強不息的愛國情懷。對于傳承優秀文化的曆史文化、傳承紅色記憶都有很大的幫助。”談起以後的計劃黨孝直鎮孝直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文波自信滿滿。讓老一輩在這裡找到回憶,讓青年人在這裡感受記憶,讓祖國的未來在這裡研習傳統曆史,孝直鄉村記憶館,講述百年曆史,複興傳統文化,留住美好鄉愁,将成為現代人一解鄉愁的時光驿站。

速看丨穿越時光!來平陰這座鄉村記憶館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