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

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來自網際網路、銀行等領域的一線架構師先進經驗分享)

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

IT架構設計研究組 編著  

ISBN 978-7-121-22605-2

2014年4月出版

定價:49.00元

208頁

16開

編輯推薦

l  一書在手,架構無憂

l  三十位一線架構師真知實踐

l  百位頂級架構師獻計獻策

l  十萬文字盡顯架構精華

内容提要

《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以大資料時代為背景,邀請著名企業中的一線架構師,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案例展開與架構相關的

讨論。《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作者來自網際網路、教育、傳統行業等領域,分享的案例極其實用,代表了該領域較先進的架構。無論你就職于哪一行業都可以

從本書中找到相關的架構經驗,對您在今後的架構設計工作中都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适合具備一定架構基礎和架構經驗的人閱讀。

目錄

第1 篇 Hadoop 平台應用架構

Hadoop 技術在電信營運商上網日志進行中的應用架構/方建國............... 2

Hadoop 平台在金融銀行業的應用架構/薛強彥................. 9

優酷洋芋Hadoop 平台開放之路/傅傑....................... 16

第2 篇 推薦系統架構

騰訊個性化精準推薦平台架構/洪坤乾............... 28

社交網絡大資料挖掘與社會化推薦引擎的建構/鄧雄.............. 42

第3 篇 應用架構實踐

微網誌使用者興趣模組化系統架構/張俊林.............. 58

針對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網絡建設和優化/李永斌......... 65

西門子系統架構管理實踐/李偉.................. 80

如何建構高性能、穩定的SOA 應用/汪洋............ 91

基于開源技術的網絡安全架構實踐/李晨光..................106

TOGAF 應用架構設計落地之道/溫昱.....................120

分布式系統安全設計解決方案/汪洋............129

第4 篇 大資料下的存儲實踐

淘寶海量檔案存儲實踐/張友東.......................136

記憶體作為統一存儲實踐/尹偉銘.....................145

第5 篇 資料庫架構實踐

資料庫優化精髓暨資料架構最佳實踐/侯聖文..............154

Oracle、MySQL 還是NoSQL/簡朝陽.................162

SQL Server 中的高可用性/宋沄劍.......................169

第6 篇 大資料下的IT 架構變遷

京東商城網站架構演變/王曉鐘..............................180

庶民架構——新浪視訊背景架構變遷/郝光普....................189

前言

卷首語

——架構與建築

架構與建築在英文裡是同一個詞,都叫Architecture。建築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而IT 架構不過幾十年的光陰。在人類光輝燦爛的建築史面前,IT 架構還隻是一個小嬰兒。

在談到IT 架構時,很多人喜歡把它和建築做比較。筆者這裡也不妨一試。翻了翻關于建築的曆史,名言名句數不勝數,這些建築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對IT 或有啟發之益。

建築與房子的差別在于,前者是藝術,後者隻是一種東西。美國建築大師F.L.賴特說:“建築,是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的科學

性的藝術”。當我們在勝地觀光時,總喜歡拍下那些或精巧、或宏偉的建築——因為它的美。可我們有多少人能欣賞到虛拟世界裡的IT 架構之美呢?當Till

Adam 等人的《架構之美》成為暢銷書時,我們恍然大悟,IT 架構也是一種藝術。

要成為藝術家,離不開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很多公司關于架構師的招聘廣告以及一些架構師的經驗分享中,“想象力和創造力”

已為大家所推崇,可我們想想,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站在藝術而不隻是科學的角度看,難怪有人會質疑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架構師存在?或許美籍華人建築師

貝聿銘的這段話會給我們啟發:“建築是研究如何浪費空間的藝術。建築始于工程完結之處。建築師必定是偉大的雕塑家和畫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畫家,他隻能

算個建造者。”

年輕的中國架構師們,想辦法把你所掌握的技術變成藝術吧,而不隻是為了完成一份工作、一個項目。“當技術實作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華為藝術。”德國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如是說。

相信“少即是多”這句話已經被許多軟體架構設計人員、網際網路産品經理、UI

設計師奉為圭臬。比如在靈活軟體開發方法中就到處展現出了這一原則,并是以讓軟體開發變得精益而高效。喬布斯和蘋果公司更是把這種簡約之美發揮到了極緻。

面對資料中心裡日益複雜的IT 基礎架構,許多大型IT 廠商也都把簡化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你是否知道,“少即是多”正是出自密斯·凡·德羅之口。

作為20 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密斯·凡·德羅堅持“少即是多”的建築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他的設計作品中各個細節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不少作品結構幾乎完全暴露,但是它們高貴、雅緻,已使結構本身升華為建築藝術。

平衡感、和諧感是建築設計中的一個美學原則。建築不僅内部結構需要平衡,其外觀也需要與環境變化相平衡。建築大師張開濟

有句名言:“建築設計不能隻顧自己的一個設計,而要和整個城市的風格相和諧。”試想,當梁思成看到今天中國内地占到全球70%的摩天大樓時,會不會繼續發

出他幾十年前曾經發出過的感慨:“中國沒有建築,隻有房子。”

IT 架構何嘗不是一種需要“平衡”的藝術——業務與技術之間、子系統之間、局部與全局之間、性能與穩定之間。不誇張地說,架構的不斷優化、更新、改造、創新,本身就是在試圖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世上沒有永恒,隻有變化。科學如此,藝術亦如此。建築如此,IT架構亦如此。著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曾說:“建

築學必須前進,否則就要枯死。建築沒有終極,隻有不斷變革。”“變革”這個詞對于搞IT

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回顧架構師大會走過的五年,今天大家關心和讨論的話題已經大不一樣。時下,大資料、雲計算、移動正在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翻翻這本

《大資料時代的架構設計》,你不難看到這些變化。

年輕的架構師們,讓我們在變化之中,發揮想象力,借助技術之手,發現和創造“平衡高效、簡約靈活”的IT 架構之美吧!

IT168 企業級總編 洪钊峰

大資料時代的IT架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