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Lora及LoraWAN

Lora和LoraWAN的差別

LoRa經常被誤用來描述整個LPWAN通信系統,其實Lora是Semtech擁有的專有調制格式。 SX1272和SX1276 LoRa晶片使用稱為chirp擴頻(CSS)的調制技術來組成技術棧的實體層(PHY)。

LoRaWAN是一個開放标準,它定義了基于LoRa晶片的LPWAN技術的通信協定。 LoRaWAN在資料鍊路層定義媒體通路控制(MAC),由LoRa聯盟維護。 LoRaWAN是一種媒體通路控制(MAC)層協定,專為具有單一營運商的大型公共網絡而設計。

總體而言,LoRa僅包含鍊路層協定,并且非常适用于節點間的P2P通信;LoRaWAN也包含網絡層,是以可以将資訊發送到任何已連接配接到雲平台的基站。

Lora及LoraWAN層級關系

(0)Lora及LoraWAN

LoRa = PHY Layer

LoRaWAN or Symphony Link = MAC Layer

Lora的一些知識點介紹

Lora調制方式優勢

1、LoRa擴頻調制解調技術使器件傳輸距離遠遠超出現有的基于 FSK 或 OOK 調制方式的系統,能到25公裡以上的距離;

2、它還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使用者可自行決定擴頻調制帶寬(BW)、擴頻因子(SF)和糾錯率(CR)。

3、每個擴頻因子均呈正交分布,因而多個傳輸信号可以占用同一信道而不互相幹擾,并且能夠與現有基于 FSK 的系統簡單共存。

4、LoRa數據機采用專利擴頻調制技術。與傳統調制技術相比, LoRa可以增加鍊路預算并增強對帶内幹擾的抗幹擾能力。同時,放松了對晶體基準振蕩器的頻率容限要求,進而能夠在降低系統成本的基礎上提高性能。

SX1276/77/78 器件與關鍵參數

(0)Lora及LoraWAN

圖中可以看出,sx1276功能和頻段覆寫是最完善的,可以針對歐洲标準、美國标準、中國标準、國際标準市場,目前中國一般使用的是sx1278(iot520晶片);

SX1278接收靈敏度-148dbm,接收電流10.3mA,包長最大256個位元組(Payload有效位元組長度)。實際LoraWAN在SF7模式下隻使用到了222個位元組。

SX1276/77/78 器件頻段、功率硬體控制

1、SX1276/77/78 配備了三個不同的射頻功率放大器。其中兩個分别與 RFO_LF 和 RFO_HF引腳連接配接,能夠實作高達+14dBm 的功率放大功能。第三個功率放大器與 PA_BOOST 引腳連接配接,能夠通過專門的比對網絡實作高達+20dBm 的功率放大功能。與高效功率放大器不同的是,這個高穩定性功率放大器能夠覆寫頻率合成器處理的所有頻段。

RFO_LF 主要針對LF頻段( 低頻段169M和433M、470M),RFO_HF主要針對高頻頻段(868M-915M),而PA_BOOST能覆寫所有頻段,一般現在設計使用PA_BOOST引腳,能保證+20dBM的發送功率。

2、SPI通信可以達到10M,一般LoraWAN時要求使用10M保證SPI通信時間可以忽略。

電源政策

SX1276/77/78在整個工作溫度及操作電壓範圍内采用内部電壓調控機制,以保證電壓及器件特性的穩定性。 在1.8V-3.7V電壓範圍内, +17dBm輸出功率保持穩定,以及保證2.4V-3.7V電壓範圍+20dBm輸出功率保持穩定。

BW、SF、CR、RSSI、SNR值

  • 擴頻調制帶寬(BW):增加信号帶寬,可以提高有效資料速率縮短傳輸時間,但會犧牲靈敏度。 一般使用125K

    注意: 較低頻段( 169 MHz )不支援 250kHz 和 500kHz 的帶寬。

  • 擴頻因子(SF):SF7~SF12,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SF6一般很少使用,要使用時對寄存器操作要做特殊的操作。
  • 糾錯率(CR):一般使用4/5

    前向糾錯技術

    信道編碼之是以能夠檢出和校正接收比特流中的差錯,是因為加入一些備援比特,把幾個比特上攜帶的資訊擴散到更多的比特上。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必須傳送比該資訊所需要的更多的比特。

    為進一步提高鍊路的魯棒性, LoRaTM數據機采用循環糾錯編碼進行前向錯誤檢測與糾錯。使用這樣的糾錯編碼之後,會産生傳輸開銷。

    在存在幹擾的情況下,前向糾錯能有效提高鍊路的可靠性。由此,編碼率(及抗幹擾性能)可以随着信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可以選擇在報頭中加入編碼率以便接收端能夠解析。有關LoRaTM資料包及報頭的更多資訊。

  • 接收信号強度訓示(RSSI):正常情況下,公式是這樣:
/*
RSSI (dBm) = -157 + Rssi, (高頻口) 
RSSI (dBm) = -164 + Rssi, (低頻口) 
另外在SNR<0的噪聲環境下,要按照
Packet Strength (dBm) = -157 + PacketRssi + PacketSnr*0.25 (或者低頻時,Packet Strength (dBm) = -164 + PacketRssi + PacketSnr * 0.25)這樣的公式。
1.PktRssiValue指單個包的信号強度,是收包這段時間内的RSSI的平均值。RssiValue指目前的信号強度。 
2.數值-157以及-164會根據實際射頻前端情況有差異(比如 LnaBoost 表示是否有外部LNA 這個數值與實際LNA的輸入不比對)。建議對RSSI數值做單點校準,讓RSSI顯示更準确。 
3.當信号強度超過-100dBm之後,PacketRssi就不能保證線性,結果會偏離 1dB/dB 的曲線。是以需要做一定的校正。當SNR>0時,可以參考如下公式:RSSI = -157+16/15 * PacketRssi (or RSSI = -164+16/15 * PacketRssi)。當然SNR<0時,還要注意同樣做噪聲幹擾的校正,在公式後面 + PacketSnr * 0.25 。
*/
           

在純淨環境下,RSSI跟與距離是一個非線性曲線的關系,是以路測時在一定距離内RSSI值有參考價值,過距離後基本沒有參考價值。

(0)Lora及LoraWAN

基本表現為:太近、太遠RSSI變化并不太明顯,而中間有一段距離表現比較明顯;但是,RSSI值受環境影響太大,一般情況下僅供參考使用。

  • 信噪比(SNR):

    SNR:Signal-to-Noise Ratio即信噪比。信噪比這個概念具有統一的計算方法:

    SNR(dB)=Signal(dBm)/Noise(dBm)

    上式的意思是信噪比等于信号的功率減去噪聲的功率。在沒有幹擾的情況下(也即電磁環境絕對幹淨的情況下)噪聲功率是由自然界的環境決定的我們稱之為基底噪聲(Noise Floor)。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基底噪聲和其它幹擾統稱為噪聲。

    SNR值可以作為RSSI值的一個補充。

Lora的資料包結構

(0)Lora及LoraWAN

前導碼Preamble:前導碼用于保持接收機與輸入的資料流同步。

預設情況下, 資料包含有12個符号長度的前導碼。 前導長度是一個可以通過程式設計來設定的變量,是以前導碼的長度可以擴充。接收機的前導碼長度應與發射機一緻。如果前導碼長度為未知或可能會發生變化,應将接收機的前導碼長度設定為最大值。

可以通過設定前導碼值進行位址過濾,實作分組通信。

報頭Header:分顯示報頭(預設模式)和隐式報頭;

顯示報頭包括:

 以位元組數表示的有效負載長度;

 前向糾錯碼率;

 是否打開可選的16位負載CRC。

報頭按照最大糾錯碼(4/8)發送。

有效資料Payload:真正發送的資料

Payload CRC:對Payload資料的CRC校驗

空中傳輸時間

已知擴頻因子(SF)、編碼率(CR)及信号帶寬(BW),可以使用提供的公式計算出單個LoRa資料包的總傳輸時間,在LoraWAN需要知道每次資料傳輸在空中的傳輸時間。

LoRa跳頻

當單個資料包時間可能超過相關法規允許的最大信道停留時間,一般采用跳頻擴頻技術(FHSS);FHSS方案的工作原理為:每個LoRa資料包的部分内容通過在微控制器MCU管理的頻率查詢表中選取的跳頻信道進行發送。在預定的跳頻周期結束之後, 發射機和接收機切換到跳頻預定義清單中的下一個信道,以便繼續發送和接收資料包的下一部分内容。

占空比(DutyCycle)

節點發射LoRa資料的時間t1與發射周期T的比值就是占空比。占空比跟國家無線電管理的相關規定有關系,占空比滿足不了國家法律時過國家相關認證會比較麻煩。

例如:470頻段占空比要求為 1%,節點使用該頻段某個信道發送一組資料耗時 10 ms,那麼這個節點的本次發送周期為T1。節點在本周期結束,也就是 T1−10 ms 以後才可以再次發送資料。

T1=10/%=1000ms,需要等待 1000−10=990ms 才可以再次發送。

當占空比無法滿足國家法律時,通過跳頻手段可以解決。

信道活動檢測(CAD)

可使用信道活動檢測器來檢測其他LoRa信号是否占用了本信道;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信道沖突問題。

SX1276狀态機

狀态 名稱
IdleMode 1: 睡眠模式
FromStart 00:進入 LowPowerSelection 狀态
LowPowerSelection 1:進入空閑狀态
FromIdle 1:發生 T1 中斷時進入接收狀态
FromReceive 110:發生 PreambleDetect 中斷時進入定序器關閉狀态

狀态間切換跟監聽模式有一定的關系。

LoraWAN的一些知識點介紹

LoraWAN網絡的射頻晶片介紹

主要組成sx1276/77/78晶片作為終端晶片;sx1301+2片sx1255/1257作為基站晶片;

Lora 470M頻段有96路上行,48路下行;上、下行的通信信道是不相同的。而上行信道對應的下行信道有一定的算法關系。

sx1301+sx1255/57

SX1301一般外接2片SX1257(或SX1255)。SX125x是射頻前端晶片,它負責将I/Q(In-phase / Quadrature,同相正交數字信号)轉換成無線電模拟信号。

1255支援的頻段為400510M,1257為8621020M

SX1301的結構圖,它是由2個MCU和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內建電路)的綜合體。主要部件包括:

射頻MCU:該MCU通過SPI總線連接配接2片SX125x,主要負責實時自動增益控制、射頻校準和收發切換。

資料包MCU:該MCU負責配置設定8個LoRa數據機給多個通道,它仲裁資料包的機制包括速率、通道、射頻和信号強度。

**IF0IF7的LoRa通道**:它們的帶寬固定為125kHz,每個通道可以設定中心頻率,每個通道可以接收SF7SF12共6種速率的LoRa信号。

理論上可以同時處理6*8=48個終端的上行資料,但是它隻有8路LoRa解調器,是以一個通道(IF0~IF7)接收了6個正交資料包,解調器也隻負責處理其中一個。

IF8通道:帶寬支援125 / 250 / 500kHz,用于基站之間的高速通信。

IF9通道:收發(G)FSK信号,LoRaWAN在歐洲地區使用了該通道。

(0)Lora及LoraWAN

一般基站設計時,推薦使用GPS作為标準時鐘信号源(誤差50ns)

(0)Lora及LoraWAN

LoraWAN網絡本該是個大角色

雖然目前LoraWAN在中國的前景貌似隻能走小型私網為主(營運商沒有主推),但是LoraWAN天生就比較适用于大型公共網絡,而不是私網; 目前LoraWAN公網在歐洲發展得比較快。

Lora的調制方式導緻通信速率很慢,資料在空中傳輸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信道隻有96路上行48路下行(中國470标準),在單一區域如果有多個LoraWAN網絡,就更容易産生碰撞問題;由于網絡可能來自不同廠家,這種碰撞是無法單方面避免的。
           

LoraWAN的網絡結構

LoraWAN采用星型拓撲結構,由背景伺服器統一管理,能比較好的解決多基站多節點的接入問題;每個節點将資料傳輸到一個或多個基站。然後基站将資料轉發到網絡伺服器,在網絡伺服器對資訊進行必要的處理。

終端裝置可能用任何可用的信道、任何可用的通信速率通信,終端的每次通信以僞随機的方式改變通信信道。

(0)Lora及LoraWAN

背景服務分營運商服務和應用商服務。

LoraWAN通信

通信模式CLASS A CLASS B CLASS C

所有LoRaWAN裝置至少實作了CLASSA的功能。此外,他們還可能實作了CLASS B,CLASS C或被其他人自定義的功能。

  • CLASSA 雙向終端裝置

    每一個終端裝置的上行傳輸,跟随兩個短的下行接收視窗。每次隻能先終端上行資料才能收到基站的下行資料;CLASSA适用于超低功耗終端系統的應用。

  • CLASSB 帶接收時隙的雙向終端裝置

    除A類随機接收視窗,B類裝置中在計劃的時間打開額外的接收視窗。在計劃的時間中接收到來自基站的同步信标(Beacon幀)。

  • CLASSC 最大接收時隙的雙向終端裝置

    C類有近連續打開接收視窗的終端裝置,隻有發射時才關閉接收。

    本次主要針對CLASS A模式下進行介紹。

Message type 消息類型,通信指令

000     Join Request                Join請求幀
001     Join Accept                 Join接受幀
010     Unconfirmed Data Up         上行非确認幀
011     Unconfirmed Data Down       下行非确認幀
100     Confirmed Data Up           上行确認幀
101     Confirmed Data Down         下行确認幀
110     Rejoin Request               Rejoin請求幀
111     Proprietary                 (自定義專有幀)
           

MAC commands MAC層指令

MAC層指令(最大15個位元組)可以夾帶在上、下行資料中, MAC層指令對于應用程式、應用伺服器以及終端上的應用程式來說都是不可見的。

Link Check commands (LinkCheckReq, LinkCheckAns) :鍊路檢測

Link ADR commands (LinkADRReq, LinkADRAns) : ADR設定

End-Device Transmit Duty Cycle (DutyCycleReq, DutyCycleAns):占空比設定

Receive Windows Parameters (RXParamSetupReq, RXParamSetupAns) :接收視窗參數設定

End-Device Status (DevStatusReq, DevStatusAns) :裝置狀态

Creation / Modification of a Channel (NewChannelReq, NewChannelAns) :信道修改

Setting delay between TX and RX (RXTimingSetupReq, RXTimingSetupAns) :設定接收視窗時間

Join過程

網絡在建立之初,終端裝置啟動後需要向服務端發起Join請求(接入請求),隻有在接入請求得到成功答複,并根據答複配置相關參數後,終端才算成功加入網絡。Join成功後才能進行資料的上行、下行通信。

Join過程、CLASS A等模式下,伺服器、終端之間約定了兩個下行接收視窗(時間視窗)來實作資料的互動。一般通信方式為:終端上行資料包後進入低功耗模式,等到約定的時間視窗後開始進入接收模式,接收伺服器下行來的資料。

在Join之前要了解一下Receive Windows概念。

接收視窗Receive Windows

在每次上行傳輸的終端裝置打開兩個短的接收視窗。接收視窗開始時間是一個配置周期的傳輸結束的最後一個上行比特。 終端在上行結束後考慮到功耗等問題不會立即進入接收模式,低功耗到合适時機再打開接收,接收下行資料。此協定約定了兩個視窗,資料隻會在其中一個視窗中接收到。 開窗時間誤差要求為+/- 20us

(0)Lora及LoraWAN

First receive window:第一接收視窗,一般第一接收視窗的信道值是上一次上行信道對應的下行信道值,而通信速率相同。

Second receive window:第二接收視窗,一般第二視窗的信道值和資料速率是不變的,但是可通過MAC指令修改的第二接收視窗的頻率和資料速率。

接收視窗持續時間

接收視窗的長度必須至少為有效地檢測的下行鍊路前同步碼(前導碼)所要求的終端裝置的無線電收發機的時間。比如同為12位元組的前導碼,SF7和SF12的有效監測時間是不同的。

基站發送資料要求

如果網絡打算發送的下行鍊路到一個終端裝置,必須在接收視窗(兩個之一)開始之前發起傳輸。

終端發送資料要求

一個終端不得發送另一個上行消息給基站,除非它已經接收在上次發送的第一或第二接收窗的下行基站消息,或者前一次傳輸的第二接收視窗已過期。

Join-request Join請求主要資訊

Join-request資訊包含終端的AppEUI、DevEUI及随機的DevNonce(2位元組)。

DevNonce是一個随機值,主要用于重播攻擊;在Join過程中要求伺服器對每個終端保留一定數量的DevNonce曆史值(一般5個以上);當檢測到某次Join時值為DevNonce曆史值則判斷為發生了安全問題,将直接拒絕本次Join。

Join-accept Join接受主要資訊

  1. 假如終端被允許接入網絡,網絡伺服器将用join-accept響應終端的join-request請求。Join-accept資訊将像普通的下行一樣的發送,隻不過會使用JOIN_ACCEPT_DELAY1 或JOIN_ACCEPT_DELAY2,而不是分别用RECEIVE_DELAY1和RECEIVE_DELAY2 這樣的延時。
  2. Join-accept資訊中包含3位元組的App應用随機數(AppNonce),一個網絡标示(NetID),一個裝置位址(DevAddr),一個TX和RX之間延時(RxDelay)以及一個終端正在加入的網絡的頻率信道清單選項(CFList)。 以後該終端的通信将随機使用該CFList信道值。

    DevEUI是IEEE标準中的全球終端ID;EUI64位址空間是終端的全球唯一标示。相當于是裝置的MAC位址。

    AppEUI是IEEE标準的全球APP應用ID,EUI位址空間是終端APP應用供應商的唯一标示。

    所述AppEUI、DevEUI在執行激活過程之前就被存儲在終端中。DevEUI AppEUI需要向相關機構申請。

    AppNonce是一個随機值或者基于某些形式的由網絡伺服器提供的唯一ID值,AppNonce用于終端導出NwkSKey和AppSKey兩個會話密鑰;作為網絡安全登入的一個參與變量。

    NetID格式如下:低7位(LSB)命名為NwkID與前面章節所述的的7位MSB短位址相比對。相鄰或者重疊的網絡必須具有不同的NwkIDs。剩下的17個高位可以由網絡營運商任意選擇。

    NetID不同營運商或者漫遊網絡辨別。

    AppKeyAES-128加密/解密密鑰,該密鑰由應用程式所有者配置設定給該終端裝置。

    裝置位址(DevAddr)由目前營運商網絡提供的裝置位址。終端提供了DevEUI、AppEUI,伺服器将答複一個DevAddr和一個随機的AppNonce,以後通信就直接可以用DevAddr通信了,而AppNonce則是密鑰産生者。

配網方式

終端要加入LoRaWAN網絡,有2種方法完成入網:ABP(Activation by Personalization,個性化激活)和OTAA(Over-the-Air Activation,空中激活)。

ABP方式

一般向伺服器端提供終端的DevEUI,由伺服器端生成:裝置位址(DevAddr),APP應用标示(AppEUI),網絡會話密鑰(NwkSKey),APP應用密鑰 (AppSKey)資訊并将該資訊寫入終端中,終端重新開機後将直接接入基站(沒有Join過程)。

OTAA方式

終端Join之前必須要明确以下資訊:全球唯一終端标示(DevEUI)、APP應用标示(AppEUI)、AES-128加密/解密密鑰(AppKey)。

終端Join以後将儲存:裝置位址(DevAddr),APP應用标示(AppEUI),網絡會話密鑰(NwkSKey),APP應用密鑰 (AppSKey)資訊。

NwkSKey、AppSKey都是基于由AppNonce、AppKey、NetID 等參數經過一定的算法得出。

NwkSKey僅作用于MIC校驗(資料完整性校驗)和和Payload MAC層相關的加密;如MAC commands操作。

AppSKey APP應用會話密鑰。網絡伺服器和終端通過AppSKey加密和解密Payload字段中APP應用程式特定資料資訊。它也可以用來計算和驗證包含在Payload字段中應用程式特定資料消息的應用程式級的MIC。

終端并沒有設定任何形式的網絡密鑰,相比ABP而言OTAA方式可以自動接入任意營運商的網絡。

安全性評估:NwkSKey為營運商級的網絡密鑰不能解析資料,而AppSKey是應用商級的密鑰;這樣能保證營運商無法擷取到應用商的真實資料,保證了應用商資料的安全性。

Up Link/Down Link 資料上行/下行

指令 解析
010 Unconfirmed Data Up 上行非确認幀
011 Unconfirmed Data Down 下行非确認幀
100 Confirmed Data Up 上行确認幀
101 Confirmed Data Down 下行确認幀
(0)Lora及LoraWAN

使用DevAddr與基站通信

Fopts 攜帶的是MAC cmd指令(如果有的話)

FRMPayload 為實際要上行的資料

470M頻段(中國)特性

同步字長度要求

Modulation Sync word Preamble length
LORA 0x34 8 symbols
GFSK 0xC194C1 5 bytes

96路上行,470.3 MHz 每 200 kHz遞增一個到 489.3 MHz,SF7~SF12 4/5

48路下行,500.3 MHz 每 200 kHz遞增一個到 509.7 MHz,SF7~SF12 4/5

• 預設發送功率 14 dBm.

• 125 kHz BW 最大至 +17 dBm.

• 傳輸時間不大于 5000 ms.

• 所有終端必須支援96路信道

• Join過程中要求從SF7~SF12并從96路信道中随機挑選一個接入

JoinResp CFList 信道清單配置設定

Join答複中,伺服器将信道清單帶給終端;以後終端将以這些信道值與基站通信。

(0)Lora及LoraWAN
Size (bytes) [2] [2] [2] [2] [2] [2] [3] [1]
CFList ChMask ChMask ChMask ChMask ChMask ChMask RFU CFListType

信道配置設定清單,從470.3 MHz開始,每200 kHz一個,一直講96個配置設定完。

LinkADRReq ADR請求信道配置設定清單

當終端開啟了ADR後,伺服器檢測到要啟動ADR時,将發生LinkADRReq重新配置終端的通信速率、發生功率和信道清單。

(0)Lora及LoraWAN
ChMaskCntl ChMask applies to
Channels 0 to 15
1 Channels 16 to 31
2 Channels 32 to 47
3 Channels 48 to 63
4 Channels 64 to 79
5 Channels 80 to 95
6 All channels ONThe device should enable all currently defined channels independently of the ChMask field value.
7 RFU

Max Payload最大發送長度要求

DataRate M N(有控制域)
59 51
1 59 51
2 59 51
3 123 115
4 230 222
5 230 222
6:15 Not defined

Tx和Rx視窗信道的對應關系

第一視窗

Rx1第一視窗信道:Rx1 = |本次Tx信道-48|;如本次Tx為49、47信道,則下行信道為1信道。

Rx1第一視窗DR值選擇:

(0)Lora及LoraWAN

取決于RX1DROffset (07)及上行的DR值,目前RX1DROffset47預留

(0)Lora及LoraWAN

第二視窗

• DR值保持與第一視窗相同

• RX2 信道值 = DevAddr%48,當然也可以通過MAC commands修改。

470M頻段預設配置參數

RECEIVE_DELAY1			1 s
RECEIVE_DELAY2			2 s //(must be RECEIVE_DELAY1 + 1s)
JOIN_ACCEPT_DELAY1		5 s
JOIN_ACCEPT_DELAY2		6 s
MAX_FCNT_GAP			16384
ADR_ACK_LIMIT			64
ADR_ACK_DELAY			32
ACK_TIMEOUT			    2   //+/- 1 s (random delay between 1 and 3 seconds)
           

MAX_FCNT_GAP: 為接收方會同步儲存接收資料的的幀号,對比收到的增加過的值和目前儲存的值如果兩者之差大于 MAX_FCNY_GAP 就說明中間丢失了很多資料然後就會丢掉這條資料。

ADR_ACK_LIMIT ADR_ACK_DELAY: 如果終端的資料速率經過網絡優化比最低速率大,那節點就要定期檢查保證伺服器仍然能夠收到上傳的資料。 終端上行的幀計數器每遞增一次(重傳時計數器不遞增)的同時,裝置的 ADR_ACK_CNT 計數器也遞增。如果 ADR_ACK_LIMIT (ADR_ACK_CNT >= ADR_ACK_LIMIT)次上行之後沒有收到下行回複,就會設定 ADR 請求響應位(将 ADRACKReq 設為1)。此時要求網絡在接下來的 ADR_ACK_DELAY 次上行之内做出響應,在任何一次上行後收到下行資料,節點都會重置計數器 ADR_ACK_CNT。在此期間的下行資料不需設定ACK位,因為終端在等待接收期間收到任何應答都表示網關還能接收來自該裝置的上行資料。如果在接下來 ADR_ACK_DELAY 次之内(比如:總共發送次數 ADR_ACK_LIMIT + ADR_ACK_DELAY)沒有收到回複,就切換到更低的資料速率上,以獲得更遠的射頻傳輸距離,并重複上述過程7。終端裝置每達到 ADR_ACK_DELAY 就會再次降低自己的資料速率。

LoraWAN的使用場景

低資料量、容忍高時延的非移動(或偶爾移動)的終端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