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在上一篇對《許你萬家燈火》的解讀中,我與大家分享與盤點了劇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秘辛,以及一些主要人物在曆史上的原型。

這種從現實角度看《許你萬家燈火》的方式,得到了許多讀者的認可與肯定。

讓我對這種樣一種解讀方式,産生了更加有信心的動力。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在緊接而來的第19、20集《許你萬家燈火》中,雖然“CP1000”在玉融的首堆被緊急叫停了。

但在“意外”地引出了許濟川在會議上提及:可以通過在二代加的基礎上加入第三代核電技術,來整體提升核電安全性的方案。

這樣的一段小插曲,再加上許濟川臨危受命參與安全整改的工作。

讓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葉奇蓁有可是葉家明真實人物原型的猜測,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證。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當然,除了人物原型有一定程度上的确認以外,關于很多名詞與技術上的對照也有相應的印證,這裡就不再一一提及了。

這一次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關于許濟川提到的“二代+技術”與“三代技術”。

無論是劇中的二代與三代,還是以前的一代與未實作的四代。

其實都是一種對民用核電技術的概稱,而且這種叫法與分類其實是在近些年,第四代核電技術推出之後,才有的叫法。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第一、二、三、四代究竟代表了什麼?

無論是那一代的核電技術,其實都是以核電廠最核心的“核反應堆”技術為主要标準的。

也就是說,無論核反應堆之外的任何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都不會因為其發展而改變他是第幾代的叫法。

充其量,隻能像許濟川所說的那樣,弄一個“第二代加”這樣的叫法出來。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所謂核反應堆,其實是一種能夠啟動、控制并以穩定狀态維持“核裂變”或“核聚變鍊式反應”的裝置。

這與我們常常在戰争片中看到的核武器爆炸不同。

在這個核反應堆中,核變的速度能夠在人為狀态下得到精确的控制。

并能讓他能量以一種比核爆炸慢得多的速度向外釋放。

而能夠做到這種事情的裝置,就被稱為“核反應堆”。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雖然無論是在實驗室還是現實應用中,核反應堆其實是有着很多種用途的。

但就像《許你萬家燈火》所描述的那樣,目前來看他最主要、最有益的用途,就是用來産生熱能,并将這種熱能轉化為動力和進一步的電能。

比較遺憾的是,在《許你萬家燈火》中實際上刻意忽略了這個核電站中最重要的核心,而是将目光轉向了他之外的附屬裝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與工業中會用到的同位素,大多也是通過核反應堆取得的。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第一代核反應堆

在所有今天已知的四代核反應堆中,第一代核反應堆一般是指在1950年-1970年之間建造的商業核反應堆。

與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核電廠反應堆不同,這一期間的核反應堆大多都是實驗性質居多。

其中比較有名的像是碼頭市核電站、鎂諾克斯氣冷堆、天然鈾石墨氣冷堆、恩裡科-費米核電站以及德累斯頓核電站等等。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第一代核反應堆技術大多都是“壓水式反應堆”。

也就是“簡單的”利用普通水作為反應堆的冷卻劑和中子慢化劑。

他通過兩個回路的蒸汽發生器,将溫度大約在260℃的水形成水蒸氣,并以此來推動汽輪機,最終帶動渦輪發動機來産生電能。

這裡不難看出,鐘大功的攻關小組研制的就是這個能将核能轉化為氣能的裝置。

而孟曉薇發現的安全隐患,就是那個能産生電能的渦輪發動機。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第二代核反應堆

所謂的第二代核反應堆,一般指的是在1990年之前建造的商業核反應堆。

與第一代不同,第二代核反應堆不僅有壓水式反應堆,還出現了氘鈾核反應堆、沸水反應堆、改進型氣冷反應堆以及水-水高能反應堆等等。

不過從原理上來說,這些新型的反應堆雖然名字不同,但在一些原理與實作方法與,還是具有許多壓水式反應堆的影子。

《許你萬家燈火》中提到的許多相關技術,實際上很多都借鑒了國際上第二代核的反應堆中的設計理念與方法。

(此文章系“花煜寒”原創文章,非“花煜寒”賬号釋出皆為抄襲與搬運!)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而許濟川在會議中提到的“二代加”技術,一般來說指的都是2000年之後建造的核反應堆。

這是一種在第二代核反應堆基礎上,經過現代化改進之後的核反應堆。

例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CPR-1000”,也就是劇中的“CP1000”,就屬于二代技術加強之後的二代加技術。

之是以不直接命名為第三代而用了二代加這樣的名字,是因為第三代核反應堆更加先進也更加昂貴。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第三代核反應堆

從時間線上來看,第三代核反應堆發展與設計方案的提出,是建立在三哩島核洩漏事故與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造成的巨大恐慌之上。

無論是安全性還是經濟性,都明顯優于第二代核反應堆。

當所有國家都将安全作為核電發展的首要前提之後,幾乎所有國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更先進的核燃料管理、更高的熱效率、被動式核安全系統的第三代核反應堆。

當然,在福島核事故的陰霾之下,關于安全性上的要求也變得更加苛刻與“變态”。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上在建的大多數核反應堆都使用并改進了第三代核反應堆。

在這些第三代核反應堆中,大緻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他們分别是沸水堆、壓水堆以及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在《許你萬家燈火》中,由許濟川主持研發的“CP1000”就是壓水堆中的一個分支。

最終這個所謂的“CP1000”将會進化為“ACC-1000”,并被命名為今天的“華龍一号”。

這也是大陸第一次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第四代核反應堆

關于什麼是第四代核反應堆,其實是第他三代命名的由來。

在2000年1月,由美國牽頭,聯合加拿大、法國、日本、南韓、南非和英國等7個國家簽署了《GIF憲章》。

并以此為契機,開啟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國際研發合作時代。

之後的瑞士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陸續加入了這一組織。

大陸與俄羅斯也在2006年共同加入了這一組織。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在《GIF憲章》架構下,我們加入了高溫氣冷堆和鈉冷快堆兩個系統的研發工作。

相比起前三代的核反應堆技術,第四代核反應堆不僅有了更高的安全性,在其他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比如說核廢料的放射性,就從之前數百萬年的半衰期驟降到了數百年。

還有在同樣數量核燃料的情況下,第四代核反應堆能多産出100-300倍的能量,甚至還可以重複利用核廢料進行二次産電。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不過在這些有利條件之下,卻隐藏了更多的未知風險。

而這些風險與重擔,就壓在了像孟曉薇這些操縱員的肩上。

因為無論操縱員如何的謹小慎微,作為人的他們始終會有犯錯的可能。

而最要命的是,在事故發生之前,沒有人能完整準确的模拟出操縱員會犯怎樣的錯誤。

就像孟曉薇在武值長面前,總會出一些“小錯”一樣。

作為一項無法全部交給計算機完成的工作,孟曉薇将是核電廠最後的安全屏障。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寫在最後:

當看到這裡之後,也許很多人已經放棄了繼續閱讀這篇枯燥的“技術文章”。

但說實話,這些“核名詞”并不是我這寫篇文章的最終目的與重點。

眼尖的你或許早就發現了。

在寫到“第四代核反應堆”時,我故意放棄了對技術上的解釋與說明。

而是刻意提到了《GIF憲章》的誕生與簽署。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這樣一份檔案的出現與簽署,以及我們在時隔兩年之後才正式加入該組織。

是不是像極了曆史上那些對我們的打壓與不屑,就像林天誠當被遭受外國人白眼時一樣。

當我們自己不掌握核心技術、沒有完全屬于我們自己的核技術時,沒有人會瞧得上我們。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而之是以我們能加入《GIF憲章》組織,并能參與到研發工作中去。

不正是《許你萬家燈火》中的葉家明、許濟川、鐘大功、葉啟辰、林奇、孟曉薇們,在普通人無法想象的艱苦奮鬥之下得來的嗎?

也許我們隻注意到了林奇與孟曉薇之間的CP感,也許我們隻注意到了葉家明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可《許你萬家燈火》最重要的看點,應該一代又一代的核工業人,為我們千萬個家庭帶來了安全又實惠的核電。

将讓我們驕傲地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從此不用再看别人的不屑眼神。

《許你萬家燈火》搞懂這些“核名詞”,才明白核工業人有多“難”

以上便是我對《許你萬家燈火》第20集的了解與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們下回見!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