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系統安裝 win7

一口吃個大胖子的結果會是被噎的半死。

無論你現在經曆的是什麼,隻要你還在做這個領域,你會有機會回來再次體驗一次的,不必一次把所有的都做到完美,這種心理的大部分結果會是:沒有完成自我預期,被一些其他的問題搞得無比郁悶。

上述成立的前提是:我是一個菜鳥。

--題記

想在linux下工作,這個想法有很久很久了。

哎,自己的想法簡直就是烏托邦而且總是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其實越簡單的想法越好,這就是為什麼傻人總是會有傻福吧。

我第一次安裝是在本上安裝虛拟機,因為考慮在本上工作的幾率較大。結果安裝上之後發現虛拟機拖慢了整個本的工作效率。

于是轉移到桌上型電腦上裝虛拟機:

一直想體驗紅帽,紅帽太進階,放棄,然後體驗fedora,安裝的時候遇到switching root 失敗,etc/os-release 不存在好像是,也沒搜到答案。是以轉頭很适合我級别的開始linux的ubuntu。。。

正式安裝:

1.準備:

easyBCD下載下傳,用于引導系統安裝

diskGenius,需要對磁盤操作時會用到

當然,下載下傳你要安裝的系統,比如ubuntu

2.配置安裝檔案:

1)将下載下傳的ubuntu系統拷到一個新的磁盤内(可以對你的磁盤從新劃分),将其解壓,會得到一個一些檔案,對我們安裝來說,你需要明确vmlinuz, initrd.lz在的檔案夾

2)配置easyBCD引導檔案

打開easyBCD,左導航點選添加新條目,

雙系統安裝 win7

如上圖,配置你的menu.lst檔案如下

example:

title Install Ubuntu

root (hd0,X)     //參照注1

kernel (hd0,X)/vmlinuz boot=casperiso-scan/filename=/ ubuntu-13.10-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hd0,X)/initrd.lz  //參照注2

提到這個配置,真心想吐槽,廣大網友的”力量“,讓我走了很多彎路啊,沒有别的意思,其實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橋,這些彎路讓我對這個配置了解更深入了。

注1:hd0,是指我們的第0塊磁盤,一般我們的系統都是在第0塊磁盤上,這個的具體資訊可以這樣檢視

cmd下,輸入diskpart ,list disk可以檢視你的磁盤清單。

關于X這個數值,取決于你将ubuntu iso檔案放在那個盤。

那麼,怎麼擷取你的盤與X的關系呢

右鍵”計算機選項“--》管理,就可以就如下圖頁面。

.

雙系統安裝 win7

(hd0,0)為第一主分區

(hd0,1)為第二主分區

(hd0,4)為第一邏輯分區()

(hd0,5)為第二個邏輯分區

例,如果我的相關檔案在D盤,那麼D盤是我的第一邏輯分區,那麼我的相關配置就是(hd0,4),(這裡盤符是因人而異的哦)。

注2: (hd0,X)/vmlinu,如果iso檔案都在D盤,那麼(hd0,X)/vmlinu,就相當于d:/vmlinuz,那麼vmlinuz這個檔案真的在d盤的這個位置嗎?去看看你解壓後,這個檔案到底在哪裡?

比如我的這個檔案在d:/casper/下,那麼我的這一行的配置就是(hd0,4)/casper/vmlinu.

其實實質上這個配置就是告訴你的系統,安裝系統時去哪裡走需要的檔案,隻不過用的是linux下的檔案位置表示方式,而不是我們習慣的win下的盤符的表示方式。

3.安裝。

上述完成後,重新開機計算機即可。重新開機的時候注意,會提供你下列選項

雙系統安裝 win7

(圖檔來源: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t=392854,也可以參考連結文文章的安裝。)

接下來的安裝,我基本上走的預設流程。因為自己能力還沒那麼強,是以安裝的時候沒有選擇自己劃分linux分區,走的是預設的。因為有一次自己劃分,搞的差點連win7都起不來了。當時浪費了很多時間很郁悶。

因為主要還是先在linux下工作,是以先不在這塊墨迹了,這是我開頭那句”胖子“感悟的來源。

後記:

可謂好事多磨啊,剛安裝上我就遇上了閃屏的問題:就是進入之後,螢幕不停的閃爍。

問題緣由:The newest kernels have moved the video mode setting into the kernel. So all the programming of the hardware specific clock rates and registers on the video card happen in the kernel rather than in the X driver when the X server starts..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have high resolution nice looking splash (boot) screens and flicker free transitions from boot splash to login screen. Unfortunately, on some cards this doesnt work properly and you end up with a black screen. Adding the nomodeset parameter instructs the kernel to not load video drivers and use BIOS modes instead until X is loaded. 

連結:http://ubuntuforums.org/showthread.php?t=1613132

解決方案:

這裡我又很郁悶了。

我的第一次嘗試

1)系統重新開機時,會讓你選擇接下來運作什麼,并出現倒計時

2)一般是選擇第一個,按鍵盤E鍵編輯

3)在螢幕中下部出現的一行待編輯文字中找到 Splash

4)在Splash後加一空格,然後鍵入nomodeset

5)按住Ctrl+X,此時系統重新開機,即可正常進入并試用Ubuntu10.04

方案來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5489-759452.html

這個方案的确管用,但是這個編輯無法儲存,導緻每次進入都要編輯一次。

接下來就想如何儲存這個修改

我的第二次嘗試:

/boot/grub/grub.cfg我這這裡找到了,需要改的内容。查找menuentry字段并找到Splash,在相應位置添加nomodeset字段。儲存退出。

無數次重新開機,發現沒用。。。。後來我才發現這個檔案的開頭有那麼一段注釋:

”It'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grub-mkconfig using templates from /etc/grub.d and settings from /etc/default/grub“.

我對自己的馬虎早就深惡痛絕。。。。

當然第三次嘗試就是:

cd /etc/default/grub,  修改,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 = "quiet splash nomodeset"。

如是,然後,

1)系統重新開機時,會讓你選擇接下來運作什麼,并出現倒計時

2)一般是選擇第一個,按鍵盤E鍵編輯

這個時候你在看看,是不是檔案與原來不一樣了。

裝個雙系統走了不少彎路,學到了不少東西,把這些整理出來,自己清晰,也希望大家少走點彎路。

歡迎意見和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