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陷入抑郁中?

抑郁症不是簡單的“壞心情”,而是一種疾病。

大陸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随年級增長呈上升趨勢,一些孩子長期處于情緒低谷。(人民日報)

青少年心理咨詢: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陷入抑郁中?

有相關資料統計,大陸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達到 24.6%,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因抑郁症自殺的人數高達20多萬,其趨勢逐年上升。

在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接觸了很多抑郁症患者,近幾年發現,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人群越來越多,年齡也趨于低齡化。

以前,大學生、高中生抑郁比較多,而現在很多國中生、國小生也出現了抑郁。

甚至還有一個現象,患上抑郁症的青少年中,很多都是優秀的孩子,不乏重點中學、名牌大學。

很多家長非常疑惑,認為孩子生活條件優越,什麼都不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為何會抑郁。

為什麼青少年抑郁越來越普遍?受到哪些因素影響?以下總結了在心理咨詢中發現的常見原因。

無意義感

不知從何時起,無意義感、無價值感開始在青少年群體滋生并蔓延。

對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這個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開始探索的階段,以及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時期。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三個問題的答案,即構成了自我的意識,并形成自我的角色,獲得生命的意義感。

不少在心理咨詢的青少年說,“我永遠處在一個刷題的環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

當今家庭普遍有較好的生活條件,很多青少年找不到奮鬥的動力,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更加重了青少年的無意義感。

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因為迷茫而産生無意義感,需要給予正确的引導幫助。

青少年心理咨詢: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陷入抑郁中?

與真實的世界缺少連接配接

當今社會,很多孩子被包裹在一個資訊繭房裡,沒有真的跟這個世界,跟他人,跟自己建立生命的連接配接,這種意義感的喪失實際上是連接配接的喪失。

一方面,源于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又居住在大城市,與鄰居之間的互動幾乎為零,也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更缺少與大自然接觸、與小夥伴一起玩耍、與不同的人接觸的機會。

另一方面,青少年渴望朋友卻内心孤獨,隻能看電視玩手機,接觸網絡訊息。

接收了太多刺激新奇的訊息,反而讓人越來越散亂,沒法靜靜地和自己待在一起,加重抑郁傾向。

家人對孩子過度保護/控制

剝奪了孩子做自己的權利

生活中很多父母大包大攬地幫助/控制孩子,什麼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做,替孩子做決定,不僅缺乏真正有效的心靈滋養,也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權利。

這就導緻孩子過度依賴,即使遇到一些不大的打擊也會因為挫敗無助而出現抑郁。

而很多從小被這樣對待的孩子,會害怕犯錯、無法堅持自己的選擇,有時候覺得自己非常糟糕,他們内心始終有一個巨大的空洞,内心空虛迷惑,缺乏目标。

青少年心理咨詢: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陷入抑郁中?

無法接納平凡卻真實的自己

不容許自己的不夠優秀

小時候未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一直被過高要求、學校相對單一的衡量标準,還是幼年時父母的情感忽視等,都可能導緻青少年無法接納平凡的自己。

很多孩子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夠優秀。當他們的期望超出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又無法降低期望值,這種對自我的過高要求會讓其陷入一次次的痛苦和挫敗中。

越不能接受平凡,他們越是與自己對抗,這種對抗帶來就是對自我的攻擊與傷害。很多抑郁症的人都是現實與自我期待的失調。

另外,網際網路讓青少年接觸了更多的資訊,甚至提前接觸到社會的文化,這樣導緻愈多的青少年明白了普通人的努力對社會定義的成功而言微乎其微。

再加上無論怎麼做都沒能達到自己的期待,于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中,選擇了“擺爛”,他們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激情,也不會認為生活中有什麼值得激動的事情,這是沒有意義的人生,這樣是必然抑郁的結果。

青少年心理咨詢: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陷入抑郁中?

學業壓力太重

無法好好休息

現在青少年的課業壓力越來越重,在校學習和在家複習的時間和強度不低于成年人的996,他們早出晚歸,睡眠嚴重不足,除了上課、寫作業,幾乎沒有戶外活動時間。

有些孩子性格追求完美,喜歡自責,會給自己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和苛刻的生活習慣,到了晚上也由于太焦慮而加劇失眠狀态,惡性循環。

缺少足夠的休息和娛樂導緻青少年沒有足夠的空間釋放壓力。長期的壓力和失眠狀态,也會讓人日漸抑郁。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結語:

如果你的孩子患了抑郁症,首先要接納孩子患上抑郁症這個事實,并及時找到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做心理輔導。

在做孩子的咨詢的同時,家長也可能需要一起介入做家庭治療,了解孩子抑郁的原因,學習如何正确引導孩子,加強交流,陪伴孩子走出抑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