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摩根士丹利預言:特斯拉價格還能降,想買再等等?

特斯拉自己可能也沒想到,1月份的降價掀起了一波大面積跟降。

于是,車市“降價”的主旋律很快就要貫穿整個一季度了。在這個時候,我們似乎沒有發現特斯拉有什麼頻繁的舉動,或者是價格調整、産量調整、技術釋出等等,特斯拉今年的一季度顯得格外的“安靜”。

燃油車在降價,特斯拉反而沒動靜,讓業界覺得有些反常。

而今年的1月份、2月份,特斯拉國内的銷量都還不錯,分别6萬多和3萬多輛;銷量上漲的背後,離不開降價。而到了3月份,是特斯拉集中傳遞的月份,這個月特斯拉在國内的銷量或許會有一個明顯的增長。而摩根士丹利這家機構,預測的是,大規模降價潮之後,特斯拉可能還需要進一步降價才能再一次激活市場。

那麼,在二季度開始的時候,會像摩根士丹利預言的一樣,特斯拉可能進一步降價?或者3月底就開始?

從市場角度看,特斯拉還需要降價嗎?

最先發出這種疑問的,是一家國際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它的一份報告指出,特斯拉想要再次激發中國市場的需求,是需要進一步降價才能達到效果。因為特斯拉在今年1月份開始,帶動了中國市場的一波降價潮,不僅僅是新能源車,還有燃油車的(國六A切國六B)也提前加入了降價之中。

總之,汽車市場大面積的降價,讓特斯拉的價格優勢不再顯眼了。

包括小鵬、蔚來、飛凡汽車以及極氪汽車等,新能源市場裡的部分品牌在特斯拉降價之後,都開始了一輪降價,最高降幅超過了3.6萬元。之後燃油車品牌配合多地的政策,給出的綜合優惠更是強烈一波“熱度”。

于是,以上兩大汽車市場傳遞的資訊在消費者看來,造成了今年還得降價的“假象”。 而今年,消費者對于汽車産品的定價預期,或許跟着降價潮已經一路走低了,這就形成了一種以觀望為主的市場态度。全面的價格戰将促使消費者保持觀望,等待更多的促銷或折扣的到來。

特斯拉這麼多次的降價調整,無疑是自己需要足夠的單量來讓工廠不停地生産産品。目前從官網上看,兩款車的等車周期分别是Model 3等1-4周、Model Y除了高性能1-4周其他車型為2-5周。

這個提車周期,在1月份降價後刺激了一波訂單的前提下,已經保持到了3月末。提車周期沒有變化,也意味着,市場對于特斯拉的需求量沒有太大變化。如果市場需求大,漲價、周期變長是特斯拉的慣用操作;如果需求少,它的慣用操作,降價。

當然,也不排除一種可能。

在今年一季度内,1月份刺激了國内訂單賣了6.6萬台;之後的2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廠保出口份額,3月份再來一波集中傳遞。季度末的國内集中傳遞,特斯拉已經持續了幾年時間,或許目前的訂單足夠它完成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期的生産安排,還有海外訂單(歐洲2月中下旬剛降過價)。而下一輪國内的集中傳遞是在6月份,還有3個月的時間,收集訂單時間夠用。

另一種可能性,特斯拉不急着收集定單。

Model 3臨近換代、Model Y改款資訊已經曝光,兩款車都有進一步降價的可能性。Model 3用了一體化程度更高的零部件、更精簡的内飾;Model Y的改款資訊,是采用無雷達設計,也就是取消了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音波雷達,成本進一步得到壓縮。而造車成本勢必會跟着下降,按特斯拉以往的操作,成本下降,售價也會跟着降。

特斯拉高端車回歸,最近忙這事?

除了1月份降價之後,特斯拉幾乎沒怎麼在國内有任何動作。隻有一種可能,忙活新車的進口,或者是新生産線的投入和為兩款車的換代、改款做準備。不然,特斯拉這種“踏實”是很反常的一件事。

特斯拉最近忙的,進口車業務回歸。

在過去三年時間裡,特斯拉國内主要賣的都是Model 3和Model Y這種低價走量的産品,薄利多銷。今年,特斯拉恢複了Model S和Model X的進口業務,有了高端市場的布局之後,說不定特斯拉的降價、漲價也會對高端市場有些影響。至少目前在美國市場,Model S和Model X都有了降價的動作,而國内要等到二季度才能傳遞,現在進口的車已經到了天津港。

那,兩款高端車進來,會對Model 3/Y的定價有影響麼?

沒有直接影響,但可能會讓這兩款車的價格短期内不會動蕩。一方面,2023年納稅22.3億元,是特斯拉和上海簽署的對賭協定之一,完不成就歸還土地;在2022年裡,特斯拉中國銷量營收達到181.45億美元(約1245億元),按照這個力度維持到2023今年結束,交22.3億元稅,不是問題。

而且現在是Model 3和Model Y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兩款高端車進來之後,或許能創造更好的單車利潤,可以讓走量的産品不用再進一步大幅度讓利,也能把車型的平均利潤拉高。進一步的車型降價,或許會在Model S和X身上,又或許在22.3億元稅款有把握的時候,才會對全系車型降價。

觀望的越多,降價會來的越快

闡述一下現在業界普遍觀點,在2022年裡,特斯拉淨利潤126億美元(約867億元),單車的利潤已經達到6.6萬元左右。換句話說,隻要特斯拉想降價,它沒有理由也能降下來,而且中國本土的特斯拉供應鍊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即便1月份降價之後,也仍然存在較大的降價空間。

那麼,這樣的前提下,最能直接促使特斯拉降價的誘因是什麼?

思考幾個問題,特斯拉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主動降價,第一供應鍊成本繼續下降導緻的生産生産成本下降的時候;第二,在訂單量嚴重不足的時候,扔出了Model 3的史低價格。那,在供應鍊體系和生産成本消費者不能主導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等着價格繼續下探。

而這種可行性,放在當下來看,合适。畢竟之前手握20多萬想買燃油車已經“動搖”的消費者,已經有一部分被燃油車的降價拉回來了,市場中觀望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多,這甚至有可能也會反噬到特斯拉身上。之後,可能就會是又一波的降價。

消費者可以忍住先别買,坐等二季度,上海車展過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