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利波特》,有求必應屋還算大秘密嗎?它造成了多個情節漏洞

作者:何以雜志

在《神奇動物在哪裡:鄧布利多的秘密》中,阿不思·鄧布利多帶着紐特·斯卡曼德去了有求必應屋,這個情節給已經完結的《哈利·波特》系列造成了一個明顯的情節漏洞。

《哈利波特》,有求必應屋還算大秘密嗎?它造成了多個情節漏洞

總的來說,當這個神秘的“來來去去的房間”,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首次出現時,就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原本有的秘密程度,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它的存在。是以,它在前傳《神奇動物在哪裡》系列中出現也并不值得奇怪,但其實卻沒有多大意義,反而還起了反作用。

有求必應屋在“魔法世界”系列中已經成為一個多能的情節裝置,因為它可以為多個情節提供需要的任何東西,使得它成為了隐藏秘密物品、私密聚會或躲避窺探的完美地點。《神奇動物在哪裡》中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驅動情節,當時鄧布利多要找一個地方來組織實施打倒蓋勒特·格林德沃的計劃。問題來了,發生在事後的《哈利·波特》故事曾明确表示,鄧布利多并不完全了解這個房間的細節,是以多年前的他應該根本不知道怎麼利用這個房間。

鄧布利多在《神奇動物在哪裡》應該不知道有求必應屋

《哈利波特》,有求必應屋還算大秘密嗎?它造成了多個情節漏洞

阿不思·鄧布利多在《鄧布利多的秘密》中好像就非常熟知如何使用有求必應屋了。但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哈利意識到這位老校長竟然從未發現過房間裡的秘密。在書中,黃金三人組尋找魂器的時候,赫敏一直不願意搜查霍格沃茨城堡,因為她認為如果城堡裡藏着魂器,鄧布利多是一定會發現的。但當哈利從伏地魔的腦海中得知真的有一個魂器藏在城堡裡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魂器應該在鄧布利多不熟悉的地方,這種邏輯是完全有道理的。

“他終于知道魂器在哪裡等着他. ...”

“湯姆·裡德爾一個人獨來獨往,不向任何人吐露秘密,他可能會傲慢地認為他,而且隻有他,已經洞悉了霍格沃茨城堡最深處的秘密。當然,鄧布利多和弗立維這些模範學生從來沒有去過那個特别的地方,但是他,哈利,在學校的時候就偏離了人迹罕至的地方——這裡終于有一個他和伏地魔都知道的秘密,而鄧布利多從來沒有發現過。”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盡管赫敏有不同意見,但哈利一直不願意把霍格沃茨排除在尋找魂器的範圍之外,因為鄧布利多曾經說過,他不可能發現城堡裡的所有秘密,這是哈利推斷拉文克勞的冠冕在有求必應屋的一個線索。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鄧布利多提到,他發現了一間神秘的浴室,但後來再也沒有找到。哈利意識到校長說的就是有求必應屋,但鄧布利多可能沒有完全搞明白他發現的是什麼。

當然了,哈利對鄧布利多的看法是錯誤的也有可能。校長可能知道有求必應屋,就像《神奇動物》裡表述的那樣,他隻是從來沒有想過去那裡尋找魂器,但這種說法是很牽強的,既然鄧布利多沒有找到冠冕,那證明他根本不了解有求必應屋的功能。

有求必應屋創造了情節漏洞

《哈利波特》,有求必應屋還算大秘密嗎?它造成了多個情節漏洞

鄧布利多對《神奇動物在哪裡》中對有求必應屋的了解并不是霍格沃茨存在的唯一漏洞。伏地魔在霍格沃茨面試黑魔法防禦術課教師的職位時,把寶貴的靈魂碎片藏在了這個房間,他非常确信沒有人能找到它。即使在他得知哈利正在尋找魂器之後,他依舊完全确信,在他所有的魂器中,放在霍格沃茨的那個是最安全的。

伏地魔認為隻有像他這樣聰明的人才能找到有求必應屋,他甚至覺得自己的聰明是唯一的,但其實這是有漏洞的,因為書中描述的否定證據太多了,以伏地魔的才智确實不可能錯過。有求必應屋的形式是藏寶屋,裡面塞滿了幾個世紀以來學生們藏起來的東西,這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更直接的沖突是,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食死徒就是通過有求必應屋潛入城堡的,既然德拉科都能發現它,伏地魔肯定應該意識到這裡已經不再安全。

有求必應屋不應該是什麼大秘密

《哈利波特》,有求必應屋還算大秘密嗎?它造成了多個情節漏洞

雖然多比、哈利、鄧布利多軍的全體成員、德拉科和伏地魔都找到了有求必應屋,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卻仍然把它當作霍格沃茨最大的秘密來描述。當然了,自從《哈利·波特》系列完結後,有求必應屋就出現在了一些遊戲中,比如《神奇動物》和《霍格沃茨之遺》,這兩款遊戲的設定都讓人覺得霍格沃茨的大多巫師都知道有求必應屋,隻要他們有興趣就可以進去看看。

這表明漏洞問題的根結不一定在于鄧布利多在《神奇動物》中知道了有求必應屋,而在于《哈利·波特》系列為什麼一定要設定校長一開始就沒有發現這間屋子。如果這間屋子能夠再保密一點,比如隻有哈利和伏地魔發現它,那這個設定還勉強說得過去。相反,這個房間在《哈利波特》中幾乎成為了角色們的一個常識,以至于故事還在描述鄧布利多沒有發現它,伏地魔認為它是最安全的等等這種明顯不合理的情節,這就讓人不得不有些反感了。好在《哈利波特》系列帶給大家更多的是魔法的樂趣,而不是連續性的設定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