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堯學與一等獎】有争論才是正常的科學

有争論才是正常的科學

“張堯學與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賽先生》的第3篇評論

2015-01-24

具有批評性是科學工作者的基本素質。科學的批評是為了建設,在能夠答複各種批評後才能确立新的發現和理論;即使偉大如牛頓的科學成就也能被批評,被愛因斯坦推翻更好,因為了帶來偉大的科學革命。科學的争論不僅可能針對科學内容,也可能針對科學評價。動用行政禁止批評等于禁止科學的進步,動用人際關系回避批評等于推翻科學正常。司局級機關主持的評審、大學校長得獎引起我國科技界争議,卻出現:《澎湃新聞》《财新》有關報道被删除;計算機學會的建議被拿下、其媒體溝通會被取消……凡此種種令人疑惑之事何以在“賽先生”進入中國百年後發生?《賽先生》認為:獎項本身乃小事,我國建設科學精神為大事。

由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主持的科技獎評審有時引發争議,不僅在科學界不是洪水猛獸,即使在中國社會也不是很大的事,關心的是科技小衆。

2015年1月9日頒發的2014年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引起争議,本來也以資訊技術界為主,後逐漸擴大到關心科學和技術的人們。紙質媒體似乎一邊倒,宣傳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團隊的“透明計算”研究工作,網上媒體似乎批評更多。

即使評獎出現錯誤也不是大事,至多獎勵辦道歉、或撤銷獎項。但粗暴對待批評意見以及刊登批評意見的媒體卻會帶來惡劣影響。率先報道争議的《澎湃新聞》《财新網》有關一等獎的文章發表後迅速被删除,這種“被和諧”恐怕更容易帶來不和諧。還有人放話說《财新》被獲獎方的假想商業對手所收買。人們普遍認為報道了很多反腐大事的《财新》不可能為科學獎争議而被賄賂。《财新》雜志方自信地稱:如果對方說我們受賄,那麼我們的文章就可以獲得解禁。言下之意絕對可以證明清白。

在争議熱潮的2015年1月21日,中國計算機學會在官方網站刊登《中國計算機學會關于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的建議》,其時間不像是巧合。而計算機學會宣布23日将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舉行“媒體溝通會”。但是,計算機學會理事長、與張堯學同僚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做了副理事長的工作,還做了中科院李國傑院士(CCF名譽理事長)的工作,責怪秘書長杜子德把《建議》放在網上并通過開釋出會擴大影響。在鄭緯民等出力後,果不其然,23日不僅取消了“溝通會”,計算機學會網站也下撤了《建議》,并瞬間變臉,“對本領域獲得國家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完成人和完成機關表示熱烈祝賀!”,讓無數業界人士驚呆了!

《賽先生》于22日發表有關一等獎的讨論,并明确提出歡迎正反面不同意見。當文章寄給參與決定本次自然科學獎的一位委員會副主任時(水木社群說可能是饒子和),對方頗為不高興。這位副主任曾任我國著名大學校長、在國外獲得生物學方面的博士學位、迄今向學術刊物投稿也不免受到審稿人的批評意見和建議。《賽先生》文章含有多位國内外計算機教授的意見,包括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著名大學教授的意見,也許不應被人認為不屑?

無論是科學工作者個人在中國做了“官”就忘乎是以,還是有人在中國能動用行政關系進而可以用删帖手段對付科學讨論,都顯示我國建設科學精神之任重道遠。

《賽先生》重申秉公辦事的原則,無預設立場,歡迎理智讨論不同意見。

無論頒獎方、還是得獎方都無需在背後做工作。對于民間讨論和批評,可以不置可否,也可以公開反駁批評。《賽先生》不僅可以、而且很願意刊登意見完全相反的文章。

《賽先生》的“私心”是參與和促進我國科學精神的建立。《賽先生》也希望争論的雙方和觀衆為了建設而批評,通過争論改進我國科學評獎、科學工作評價,建立更好的鼓勵和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