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互動設計師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應該如何做職業規劃呢?作為一名互動設計師不僅需要設計表達、使用者研究和産品了解的能力外,還需要對未來做好規劃,本文作者從設計師的職業發展路徑、能力模型和職業方向規劃三個方面,對互動設計師的職業規劃進行了總結分析,快來一起學習吧。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01 前言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這種情況,同樣投遞履歷,基本資訊以及工作年限都差不多,别人被錄取了而你卻沒有被拒絕了,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找工作的背後邏輯其實是企業花錢買員工未來的成長潛力,那有潛力的員工肯定是在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執行能力上相較于其他求職者更優秀。

那麼在職場打怪更新的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

我将結合這幾年的工作經驗,圍繞互動設計師成長的能力要求與你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02 設計師的職業發展路徑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通過IXDC2021年釋出的這個報告來看,從業5年以上的隻占30%左右,大部分從業者都比較年輕,在5年以下,遠沒有達到飽和。雖然近些年互動的同學增多,但相較于傳統設計行業,人數還是偏少。

目前雖過了網際網路紅利期,企業逐漸進入精細化營運階段,對從業者的要求也從“廣納天下賢士”轉為了“大浪淘沙隻求良才”,但也僅限于門檻提高了而已,市場空間還是很大。

就當下的形式來看初級設計師人數較多,進階以及資深的互動偏少。不同級别的背後其實就是我們自身專業能力的成長,能力到了什麼程度,競争力也就到了什麼階段。如果自己一直是行業水準的中下遊,即使外面行情歌舞升平,自己每天都會過的提心吊膽。

下面這張PPT是大衆點評的UED總監在做分享時講到的設計師的職業發展路徑。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發現設計師的發展有着橫向與縱向兩種不同路線。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橫向沿着專業路線往前發展,我們可以從助理設計師開始,一路走到設計專家級别。

縱向往管理層級的話則可以成為團隊内的設計組長或者設計總監(管理方向的設計師比較少,畢竟團隊内肯定是執行層的占多數)。假設你在一家小公司,就你一個人,每天都疲于應對各種瑣碎的需求,根本沒時間提升自己,這時候則談不上管理,先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再說。

縱向還可以往産品經理或者産品總監方向發展,畢竟一個好的互動等于半個産品(設計師隻有了解産品才可以更好的實作和傳遞設計)。假設在一家公司,互動需要承接部分産品的工作,同時又有一個資深的産品經理在身邊指導,而此時你有了往産品方向轉的念想,隻要專業能力足夠硬,轉崗隻是水到渠成的事。

當然無論往什麼方向轉都需要建立在前期專業和技能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結合自身能力以及未來公司發展空間做整體權衡。

03 設計師的能力模型

結合麥克利蘭的“冰山模型”我們可以發現個人能力可以區分為冰山上下兩塊,冰山以上的能力更容易了解和測量,可以通過教育訓練來改變和發展。而冰山以下的能力與個人因素相關,難以測量。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根據IXDC釋出的2021年《中國使用者體驗行業發展報告》結合互動設計類的要求,可以得出三個能力方向的能力具體要求。

  • 專業能力:設計表達、使用者研究、産品了解、資料分析、行業分析、美學與藝術、商業分析、産品和業務規劃、工具掌握;
  • 通用能力:溝通力、邏輯分析、執行力、需求了解、項目管理、方法論建設、學習總結、人才教育訓練;
  • 核心能力:團隊合作、責任心、時間管理、工作熱情、進取心;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按照報告中不同年限能力的側重,近半數設計師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互動設計師,為了保持核心競争力,我們所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能有:設計表達、使用者研究、産品了解;通用能力有:溝通力、需求了解、邏輯力、執行力、學習與總結。

可能有同學會覺得資料分析能力在圖表中看起來也很重要,為什麼不提。那是因為B端服務于項目,每個項目因其内部管理、商業模式都不一樣,這也意味着需求點的不同,資料模型特别複雜。由于使用者體量少,相較于資料分析,客戶直接回報問題的内容可能更加直覺、高效。

3.1 設計表達

清晰!

重要的事說三遍。設計表達對于咱們互動設計師而言至關重要。作為互動設計工作的最終産出物,它是咱們把抽象的産品需求轉化為具象線框的過程。

清晰的設計表達不僅可以彰顯自己的設計能力可以提升團隊的辦公效率,當然它并沒有固定的标準,以公司規模以及團隊内人員閱讀的習慣為準,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有時候我們隻需要在産品經理出的原型上優化一下體驗可能存在的問題;有時候産品僅提供一個需求描述,我們就要将資訊架構以及原型說明全部搞定;有時候我們會圍繞産品需求文檔去産出互動稿。

理想的互動文檔包含版本說明、需求描述和業務目标、設計目标與政策、調研分析、流程圖、設計方案、互動規則說明、全局規範。(ps:具體互動文檔的撰寫,在後續的文章中将詳細展開)

3.2 使用者研究

互動設計也需要懂使用者研究麼?答案是肯定的。

互動設計作為産品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梁,為了讓使用者覺得産品好用,我們需要以使用者為核心,通過溝通發現需求所在,設計出符合使用者心智模型的産品。

但是網上以使用者為中心這個理念更多的是針對C端使用者,而B端的使用者研究大家卻較少重視。B端行業的設計目标是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以及經濟收益。

産品設計初期,我們需要了解業務流程以及流程中不同角色的體驗痛點。用研初期我們先與上司溝通,确定目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排列好問題的優先級後,再帶着這個不同權重的問題清單再與一線員工溝通,進而發現具體需求。

産品設計期間,我們需要了解産品功能設計的合理性,是否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避免陷入設計目标與業務目标不符的情況。

産品上線後,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使用者使用新産品過程中的問題,收集使用者對于目前設計的優化建議。

使用者研究環節我們可以采用可用性測試、使用者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佐證設計的合理性。

B端産品不能隻從産品的工具屬性出發,需要更多的從服務的角度去思考,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賦能服務企業,為企業的發展和競争提供有力的支援。

3.3 産品了解

産品了解的核心就是挖掘産品需求背後的本質進而找到目前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我們在面對使用者需求的時候要學會辨識真僞。

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将來想要什麼。我記得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最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正因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

我們需要在産品目标與使用者目标之間建立平衡,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産品的使用體驗。那我們該如何具備産品了解這塊的能力呢?

對于産品的了解主要需要我們思考3W,WHY(為什麼做)、HOW(怎麼做)、WHAT(做什麼)。

  • WHY丨為什麼做:“為什麼做”屬于戰略層,了解需求的本質,目前的需求是否真的解決使用者的痛點,我們産品的遠期目标是什麼。
  • HOW丨怎麼做:“怎麼做”屬于産品的架構層、結構層與範圍層,深入業務場景,同樣的功能不單滿足最基本的功能體驗還要做出比競品更優的産品,形成壁壘。
  • WHAT丨做什麼:“做什麼”屬于産品的表現層,是使用者感覺最直覺的部分。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注重産品思維的培養,在開始新需求前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通過競品學習其他産品思路,提升自己的産品思維。

3.4 溝通力

溝通是為了一個設定的目标,把資訊、思想、情感在個人或者群體間傳遞并達成協定的過程。

為了團隊高效的工作,滿足靈活開發的要求,良好的溝通力是團隊寫作的潤滑器,它是優秀設計師的必備能力之一。

一次次低效甚至無效的溝通會帶來産品的倉促上線、傳遞品質低下或者産品無限延期。這會導緻設計的價值無法發揮,最後被團隊邊緣化。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通過上方不同工作年限的能力側重可以看出,不管在個人發展的前中後期,溝通力都是個人發展的關鍵所在。

有關溝通的具體内容可以檢視上一篇互動設計的技能清單溝通部分。

3.5 需求了解

需求是産品存在的基礎,貫穿着整個産品周期。

以B端産品為例,需求來源較為複雜。從來源類型出發,它受客戶(為産品付錢的人)、産品經理(通過競品分析得到的需求)、技術(行業内的技術突破會帶來新的産品方向)、國家政策影響較大。從時間上出發,在産品生命的四大階段内(啟動器、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産品的需求也不一緻,它受使用者的消費能力、消費方式、消費結構以及消費心理的變化影響。有關産品需求分析的具體流程以及需求優先級的整理在後續的文章後展開。

具備需求了解能力的互動設計師可以幫助産品評估資訊架構與體驗流程是否合理,層級是否清晰,資訊的優先級是否考慮等,從設計視角或者使用者視角去審視需求,幫助團隊拿到最優的解決方案。

3.6 邏輯力

提到設計,很多同學覺得這是感性層面的事,其實對于我們互動而言,邏輯能力是一個必備的能力。它是一個結構化的思考能力,需要我們具備全局思維,從複雜的現象中提取出簡單的本質,最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邏輯力缺失的話,很容易出現互動場景缺失、資訊架構不完整的情況。

一個優秀的互動設計師需要兼具面對使用者痛點的感性與業務目标的理性,在不同的沖突之間找到兩者的平衡,讓設計渾然天成。一個邏輯性強的互動未必是優秀的,但是優秀的互動設計師肯定是具有邏輯性的。

3.7 執行力

執行力是一個以目标為導向的能力,指的是做事的效率,通俗的講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内,保質保量的把手中的任務完成。

那如何提高我們的執行力呢?

1、項目管理,可以把日常項目按照類型、功能、時間去進行分類。畢竟項目是團隊協作的成果,如果我們個人項目管理混亂最後影響的就不僅是個人的執行力,會拖累整個團隊。

2、項目優先級整理,把日常項目按照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四象限進行分類,将每天的注意力有限放在重要且緊急的事上。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3、項目日程規劃,把日常的項目完成進一步細化,不單單有完成任務的裡程碑,也要給自己預留與其他成員對齊目标的時間,避免最後交稿時因為錯誤導緻返工,提高項目中我們的主觀能動性。

從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聊聊「職業規劃」

3.8 學習與總結

在職場中我們需要保持一顆開放和學習的心态,學習的過程雖然充滿了挑戰與成就,但是卻可以讓我們進步飛速。

持續自主的學習能力需要掌握正确的學習态度與良好的學習方法,對設計的最新資訊保持着敏感度與好奇心,不斷夯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建構自己的護城河。

日常學習中會遇到大量的資訊看不過來,不知道看什麼好,看了之後感覺自己也沒有提升。這些原因的背後是因為缺乏知識體系,缺乏有目的的學習。

知識并不是光看就可以,還需要結合真實的工作場景進行刻意練習,每個人精力有限,能夠學以緻用的知識才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04 設計師的職業方向規劃

很多同學覺得職業規劃畢竟是針對未來的發展,它充滿了不可控,但是職業規劃可以通過把握當下來掌控未來。那我們該如何選擇未來的工作崗位呢?

工作的本質就是拿自身的時間、精力、能力換取我們想要的東西。那為了讓回報的利益最大化就要跟着國家政策走,看下國家未來重點的投資領域是什麼,例如我們當下的智能駕駛、半導體、元宇宙、Web3.0等都屬于風口行業。抓住了風口行業的發展,個人的成長也是驚人的。

其次我們可以選擇行業具有影響力的企業,相較于行業,企業對個人職業的影響是最直覺的,企業為了實作利潤最大化會依據員工職業生涯重要因素的各項工作條件和環節去制定出最符合員工發展的政策,進而確定企業業務發展與員工的職業發展兩者共赢。

如果我們所在城市恰好沒有風口企業或者行業巨頭咋辦?

我們可從團隊入手,俗話說小公司看老闆,大公司靠團隊。一個公司是否有成為大公司的潛力還得看團隊夠不夠硬。優秀的團隊可以讓人不斷的進步與成長,它充分挖掘每個人的潛力,取長補短,讓每一份子都發揮最強的力量,産生1+1>2的結果。

05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成為一名互動設計師需要具備多種能力。除了設計表達、使用者研究、産品了解外,還需要有溝通力、需求了解、邏輯力、執行力、學習與總結能力這些最基礎的,更進階别的設計師還需要具備更多的其他技能,但能力協調資源把事做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隻是我對互動設計師的能力要求以及職業方向上的粗略總結,希望該文章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感興趣的同學一起探讨~

#專欄作家#

江鳥,微信公衆号:江鳥的設計生活,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8年網際網路行業經驗,擅長體驗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論、互動設計研究。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