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作者:采钰的書影流年

原創:采钰

原創不易,不要吝啬給個鼓勵~~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進北京城,崇祯帝被迫自殺,3天後追贓助饷開始,在5000套夾棍的逼迫下,得到7500萬兩白銀,加上明皇宮搜出的3700萬兩白銀,150萬兩黃金,共計1億多萬兩的金銀和宮廷用品

明朝末年國家每年稅收約400多萬兩白銀,可想而知,這筆财富有多麼龐大,至少是30年的國家财稅,1645年5月初,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宮山,一代豪傑就此湮滅,一同消失的還有那筆巨額寶藏。

李自成寶藏到底在哪兒,遺失在哪裡,又或者,為何人所得?為何從明末到現在,無數人尋找了378年,依然看不見蹤迹?今天就來揭開這個百年之謎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追贓助饷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一畝地年産值不過七八兩銀子,上交的賦稅卻超過10兩,連年災荒,朝廷依然分文不減,百姓流離失所,軍人也挨餓受凍,豪傑們紛紛揭竿而起,李自成英勇善戰,迅速從中脫穎而出,1644年1月,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号永昌。

随後大順軍一路北上,直逼北京城,李自成想讓崇祯帝封他為西北王,犒賞百萬軍饷,但皇帝怎麼能向賊首低頭呢,崇祯帝不肯,在煤山上吊自盡,大順軍攻入北京城,3天後,他親下诏書,命大将劉宗敏和侄子李過設法解決軍饷問題。

劉宗敏制作5000套夾棍,在京捷運獅子胡同大設刑堂,将六品以上所有官員,包括外戚王公全部抓起來連夜拷打,要求明朝中堂(一品)官員必須交出十萬兩白銀,部院、京堂、錦衣官員交白銀7萬至5萬。

追贓助饷政策後來擴大到商人和普通文人,當時明朝在京官員共2500多名,在打死800多人後,李自成共收7500萬兩白銀,而國家每年稅收約400多萬兩白銀,加上明宮内庫搜出的3700萬兩白銀,150萬黃金,李自成擁有1億多兩的金銀和宮廷用品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不久,吳三桂因老父吳襄被拷打,小妾陳圓圓被霸占,勾結清軍,急攻北京城,李自成讓工匠們連夜把金銀鑄成金磚銀磚,命親信于4月21日(也有說4月16日)運往西安,李自成4月30日退出北京,此時運寶大軍應該在山西境内。

山西晉商在清朝是中國巨富,明末清初突然湧現十幾家票号,還在日本、俄國、新加坡等地設立分号,一度操縱19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票号必須有巨額資金,山西貧窮閉塞,資金從何而來?民間一直流傳山西商人得李自成遺金而富

據說李自成兵敗攜帶金子不便,就把金銀放在康氏院子而去,800萬兩便宜了康氏,從此開始做票号生意,翻閱史料就發現,這是誇大其辭,明末前,山西商人就有在江南一帶做鹽業生意,迅速發家的記錄,山西人很有商業頭腦。

不過,山西票号确和李自成寶藏有些關聯,孔祥熙曾命史學家詳查過,元豐玖票号股東的先人确實拾到一部分現銀,作戰中,确實會丢棄一些軍用物資包括财寶,個别山西人偶爾會撿到,很多人好奇、不解晉商在金融領域的崛起,就認為是得了李自成寶藏。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其實,李自成未攻下北京前,就定好運寶政策,寶藏護送的十分周密,更重要的是,5月10日,大順軍于山西河北交界的固關,打敗清軍主力,運寶大軍行動再遲緩,也該到陝西境内,而不是在山西被清軍追擊

1644年5月初,一直盤踞山海關的清軍終于殺進北京城,統帥多爾衮卻高興不起來,攻城掠地是為了财富,而北京城乃至保定都空空如也,李自成把大明270多年的珍寶盡收囊中,于是,踏進前門第二天,多爾衮就命清軍繼續追繳李自成,還多次下令,時刻注意寶藏的下落。

1645年正月13日,依靠紅衣大炮,清軍炸開通往西安的要道潼關,陝西北部榆林也危在旦夕,李自成放棄西安,準備退入襄陽,想奪取東南半壁江山,清軍大喜過望,他們迅速趕到西安,卻并未繳獲大順财寶。

米脂一帶一直傳說,李自成把京城财寶運回家鄉,無數工匠瓦匠到處築牆造屋,一座座大院拔地而起,清軍火速趕到,去了卻傻了眼,那裡隻有住過的土窯洞,沒有大型建築的痕迹,别說看不到财寶,連賊兵家屬都見不到,早逃到深山老林中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清軍掘地三尺,也沒找到寶藏,對李氏族人殘酷鎮壓,也沒有線索,為洩憤,清軍血腥屠殺當地村民,依然一無所獲,後來清軍也覺得,陝北米脂雖是老家,但路途遙遠,寶藏不太可能在這裡,就繼續緊盯李自成

闖王之死

李自成隊伍繼續東進,1645年4月底,在距江西九江40裡處,大順軍遭到清軍主力阿濟格部隊襲擊,幾乎全軍覆沒,大将劉宗敏,軍師宋獻策,及李自成兩個叔叔都被俘獲,還丢了一枚大順國金印,李自成南迅速撤到湖北通城縣。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南撤路上逢戰必敗,5月份逃至通山九宮山,那天他帶20人突圍,可惜大雨連綿不斷,他對地形不熟,被鄉民當做土匪,他的劍帶了血抽不出來,用程九伯用鋤頭砍死。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這是明史的記載,當時清軍并無人親眼所見,主帥阿濟格聽聞此事,十分高興,就奏報朝廷:

李軍兵盡力窮,竄入九宮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缢而死。

清政府也很高興,下诏賞賜并祭拜祖先,但不久得知李自成在江西流竄,并且大順軍仍有40萬人,這是怎麼回事,不是死了嗎?怎麼還在作亂?

阿濟格派個認識李自成的人,去認屍,這樣就有物證了,沒想到結果卻是:屍朽莫辨,無法辨認死者身份,阿濟格隻好上了第二封奏折,說李自成可能死了,也可能在江西,攝政王多爾衮震怒,這是謊報軍功,欺騙朝廷,下令把親王貶為郡王,另罰銀5000兩

自此,李自成的寶藏和本人都杳無音訊,有人懷疑阿濟格暗中侵吞那批寶藏,這不可能,阿濟格好大喜功,如果繳獲寶藏,為了請功肯定會奏報朝廷,但清朝文檔從未有過這類文字,這事非同小可,他因追殺匪首不利,就被重罰,怎麼敢打寶藏的歪主意。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六年後,阿濟格因篡奪攝政王之位,被順治帝賜死,籍沒家産時,也沒發現大順國寶藏,這說明清朝确實沒得到寶藏,也沒有封鎖寶藏消息,甚至到康熙年間,李自成是生是死,都沒有最終定論,隻知道九宮山之戰後再未出現。

于是,隐居一說開始盛行,大順軍一路潰逃,李自成想聯合南明政府共抗清軍,但他逼死崇祯,搞的大明國破家亡,現在求和,南明當然不能同意,有人建議他借九宮山失利歸隐,讓部下聯明抗清,本人化名奉天玉和尚,隐居在湖南石門夾山寺,暗中指揮。

奉天是皇帝的用語,李自成起義時曾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夾山寺附近發現奉天玉诏銅牌,還發現一些永昌通寶銅錢,鑄有“西安王”字樣的銅鈴,刻有“永昌”字樣的扇骨,但這些能證明李自成隐居在夾山寺嗎?

當然不能,這是百年後,一位叫何璘的湖南澧州知州,看到奉天玉和尚的畫像,判定和明史中的李自成很像,認為傳聞是真的。連本人都沒見過,隻知道和尚非同一般,談軍事懂政治,口音似山西人,相貌不俗,就下結論,未免太草率了。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奉天玉和尚确有其人,但不是李自成,他有墓葬有碑文,于1652年到湖南夾山寺,而李自成在1645年就從曆史上消失,奉天玉和尚經常出入官宦富商之家,而李自成作為朝廷通緝要犯,各級官員很肯定熟悉,怎麼可能不被逮捕?

最關鍵的是,如果李自成暗中指揮,那大順軍必然行動一緻,但殘餘部隊特别亂,降清降明的各種反複,還有,康熙元年,清軍大力圍剿闖王殘部,李自成的親友故舊被一網打盡,如果活着怎麼會不行動,而奉天玉和尚又活了十多年才壽終正寝

李自成之死曆來争論不休,可不管民間有多少傳說,種種史料都從側面證明,李自成确實死于九宮山,至于是求神還是探路,在廟裡還是路上,用錘子還是鋤頭,反正都是死了,但寶藏還在,這麼大筆的财富不會憑空消失,肯定會留下蛛絲馬迹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深山尋寶

2001年,廣東省樂昌山區遭遇暴雨襲擊,洪水從一座寺廟旁沖出數十斤銀錠,有些刻有大順字樣,和湖北通城發現的大順軍銀錠極為相似,幾年前,村民從樂昌一處叫萬古金城的深山裡,掘出金頂冠和銅鏡,後來,又挖出30多斤銀錠,難道那兒就是藏寶地?

萬古金城山路崎岖,隻有一條小路到山頂,一段大麻石砌的城牆将山路堵死,頂部拱門僅容一人通過,巨石形成的小山頭包圍着2公裡長的一塊平地,當年有1萬多人在此駐紮。

傳說,敗軍離開時,把寶藏丢棄了,但現場除了一些明代碎瓦片外,一無所獲,後花園也就是倉庫位置,發現尋寶人的足迹,據說有人在此找了1個多月,當地流傳一首隐詩,安葬李自成寶藏的埋藏地:

前三山,後三山,媲傲魉轉九彎,左有青龍倚皇榜,右有白虎朝馬山

時至今日,這首隐詩無人破解,這裡是南明将領曹國公的屯兵之所,距離萬古金城十幾公裡是湖南省莽山林區,那曾是大順軍在南方的大學營,難道寶藏在那裡?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莽山林區橛子坪是傳說中的大學營,海拔1400多米,四面環山,和萬古金城相似,山谷中有塊數平方公裡的盆地,大順軍駐紮在此煉鐵造紙,買賣山貨,建成一條2公裡長的街道,荒蕪深山成了繁華地

據說李自成便服逃跑,到十幾裡外的觀音寺出家,并改為回龍寺,還把一部分寶藏帶過去,18個和尚挑着經箱,掩蓋18擔金銀珠寶,後世也叫“九驢十八擔”。

李自成已經死了,身為大順皇帝,他絕不可能逃跑,傳言當然是假的,但寶藏卻令人心馳神往,奇怪的是,1651年底,清軍包圍橛子坪,殺害山上軍民後,曾在這裡掘地三尺,最後一無所獲。

1661年,吳三桂平定西南各省後,也曾派人來莽山一帶尋找,12年後,吳三桂高舉反清複明的大旗,在湖南衡陽稱帝,第二次派人到莽山,四處查找李自成寶藏下落,還是沒有結果。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抗戰時期,國民黨進階将領李宗仁在廣西餘部,被日軍封鎖3年之久,重慶國民政府的軍費無法送達,就曾在橛子坪尋找寶藏,但沒有目标,最終失望而歸。

近代也有很多人探寶,莽山山後的古墓突然被挖開,陶器和瓷器的碎片散落一地,照樣沒收獲,莽山腳下的天塘村,幾百年來流傳着一句秘訣,據說誰能破解玄機,就能得到巨額财富:

石岩沖,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

莽山林場一批退休勞工也在譚相吉組織下,根據了解,從橛子坪出發,過了三座橋,來到一處大順軍造紙的場地,卻隻挖出一些古陶罐等生活用品,正失望時,一人找到一個叫黃藏岩的山洞,認為是破解寶藏的契機。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洞口非常隐蔽,洞内寬大,符合人們對藏寶洞的想象,洞口一個平台處,留有一層防潮的三合土砂層,證明這裡曾有人活動過,再加上山洞名帶個“皇”字,大家确定寶藏就在這裡,但仔細發掘後,結果出人意料,隻發現一些永昌銅錢。

尋寶陷入絕境,一天譚相吉突發奇想,藏寶之地會不會不在生活區,而是相反方向,逆方向一番尋找,發現一堵人為壘起的石牆,深山老林興建如此浩大工程,用途必然非同凡響,果然,距石牆不到1公裡處,就是個巨大山洞。

可惜,山體遭受雷擊,洞口已被全部掩埋,挖不開了。300年來,莽山藏寶一直真假莫辨,至今發現的也隻是一些古陶罐和大順錢币。這時,有人提出,寶藏在羅公山,李自成本人曾在羅公山駐紮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野拂藏寶

湖南黔陽羅公山,明清時期是雲南貴州通往内地的主要門戶,向東可到長沙,向南可直奔衡陽,是兵家必争之地,1645年李自成率軍南下,進駐辰州、黔陽一帶,羅公山有個地方叫烏金坑,有村民在附近撿到一些銀器和玉器。

十幾年前,一批盜墓賊曾在羅公山活動很久,山上被挖開的古墓、古廟比比皆是,有個廟叫白精廟,門前刻着一個對聯:

金銀十八塊,快快十八斤,不用鋼釺重挫,隻用傘把挑。

這句話像是藏寶訣,但過去像白精廟的很多,傳說是大順軍的兵站,水利建設中全被拆掉,曾發現一些很漂亮的金簪,可數量如此少,隻可能是很小一部分寶藏,巨大寶藏仍未見蹤影。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樂昌、莽山、羅公山都傳為藏寶之地,但寶藏并未見到,可寶藏之說為何經久不衰呢?隻因那是大順軍駐紮之地,隻因撿到散落金銀?上萬人活動的區域,有金銀散落再正常不過。

這個觀點在天門山藏寶中得到印證,1645年秋大順軍全部轉移到湖南北部山區,那裡山高林密,清朝統治者鞭長莫及,大順軍在那一帶住了大約六七年,那是屯兵修養生息,最為長久之地,那裡也流傳着李自成寶藏的傳說。

天門山景區有座觀音山,村幹部想開發旅遊資源,結果在懸崖旁發現一處被封堵的暗洞,在洞中找到金钗,金簪,金箍等物品14件,那是一批元明時期的宮廷飾品,十七花金钗和鳥頭金簪,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除此之外,再難找到寶藏,但附近天羅山頂有座寺廟很奇特,佛寺宣揚慈悲精神,但那座寺卻修建成有防禦功能的碉堡,下面有戰壕,上面像城牆,非常适合瞭望,這更像是以寺廟做掩護的神秘之地,難道寶藏藏在寺廟裡?

據說李自成侄子李過削發為僧,法号野拂,他用9艘大船裝運寶藏,看中天門山地勢險要,在此修行,九船寶藏就丢在新修大殿裡,每日枕戈待旦,大量收留大順軍受傷将士,可清兵越逼越近,恢複大順江山無望。

最終,野拂和尚決定把财寶分散埋在天門山附近的幾個山洞,并把參與藏寶的100多民工全部用毒酒殺死,然後隐居,于公元1661年去世

但這隻是傳說,野拂墓碑上簡單描述一名武将叱咤風雲的一生,但沒有寶藏的記載,他在世時,出手闊綽,門徒衆多,多半是是以招來觊觎。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看來寶藏要從李自成後人身上找,李過是繼承人,李自成死後,其妻高桂英主持軍政,實作大順軍和南明的聯合抗清,南明政府封賞高桂英節孝貞義一品夫人,賜李過名為“赤心”,後封為興國候,李過率部轉戰兩湖、廣西等地。

1647年,十餘萬大順軍遇沅水,建寺廟,修城堡,按幸存48位部将将大順軍改編為48個營部,一部一将,改整體作戰為流動作戰,48位将領分寨駐紮,城門山頭寨是指揮中心,曾在湖南慈利縣駐紮

最後一戰

這個偏僻山谷十分反常,都是整體劃一的梯田,田埂由大麻石壘砌,綿延十幾裡,大順軍不僅大規模開墾荒地,還煉制兵器,他們向附近地主買田置地,靠務農謀生。

這在一個封閉山區十分反常,2007年6月文物普查,發現人煙稀少的山谷裡,都是整齊劃一的梯田,田埂都由大麻石壘砌,而且綿延十幾裡,如此大規模造田運動,是誰幹的,當然是要長期駐紮。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湖南湖北在清初,成為清軍投入兵力最多,消耗最大的地區,順治初年,清朝稅賦一大半消耗在與大順軍的拉鋸戰中,以至于清朝國庫經常告急。

多爾衮不得不重新啟用吳三桂,為向清朝表忠心,他排遣多路精兵圍剿,還秘密指令部将,查訪李自成寶藏藏匿之處,小心别讓清朝密談知道,20萬精兵湧過來,大順軍隻得撤退到湖北興山茅麓山,堅持抗清。

1649年,軍中疫病流行,李過因水土不服病故,大順軍的下一位上司者是李來亨,從西安南下轉移時,執行秘密任務的大将也叫李來亨,這是同一個人,和清軍作戰不算秘密,大順軍最大的秘密是護送寶藏,李來亨是李過的養子,是李自成的侄孫,可以推測,寶藏在李來亨手中。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1661年,南明永曆帝在昆明被吳三桂殺死,李來亨率領的大順軍餘部就成為全國最後的反清基地,清政府采取剿撫齊下的方針,招降大順軍首領,投降官升一級,既往不咎,但遭到抗清義士拒絕,将士陣亡和跳崖的多達2500多人

1662年,清政府集中四川、湖北、陝西三省兵力共10萬大軍,在靖西将軍穆裡瑪指揮下,圍攻茅麓山,李來亨用炮火、檑木、滾石打擊,清兵傷亡慘重,連穆裡瑪之子都被擊斃

清政府震驚,加派20萬兵力,清軍把茅麓山周圍築成土城,封鎖要道,不讓進出,等大順軍糧食沒了,清軍就派人偷襲,雙方相持數月,大順軍物資消耗殆盡,李來亨兩次組織突圍,雖拼死奮戰,但無法突出重圍

大順軍很多将領投靠清軍,包括李來亨的親信,高桂英的侄子,這些人上山勸降,高桂英表示不會投降清朝,李來亨也絕不投降,他們決定以身殉國,1664年8月4日,高桂英和李來亨一家人舉火自焚,大陸最後一隻反清複明的旗幟倒下了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清軍占領茅麓山後喜出望外,在知情人的指點下,掘地三尺尋找寶藏,可惜一無所獲,當地村民也隻知道一些銅錢和用具,所有人都想問:李自成寶藏在哪兒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所有人隻記得大順軍有上億兩金銀,卻不曾想過,李來亨自焚之日,距李自成亡故已有整整21年,才幾年圍剿,清政府就财政枯竭,那大順軍40萬兵力,即便後來隻剩10萬,他們的日常開支得多龐大?

何況,要在深山老林裡買地、修路、築城、建堡、煉制兵器……每一樣都是錢啊,當年的清政府消息最精準,兵力最充足,找遍了所有疑似藏寶地,都沒找到了,現代人還是算了吧

#寶藏# #李自成##藏寶#

一文解開全部秘密:378年也沒問世的李自成寶藏,到底埋在哪兒?

采钰:通過閱讀,換個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關注→_→@采钰的書影流年,發現更多精彩

美國26歲洞穴探險者被卡27小時,救援失敗死狀慘烈,被就地封埋

28人探險隊船毀糧斷,被困南極冰面,如何煎熬700天後全部生還?

3名記者探險失蹤8天,12年後,央視科考隊勇闖死亡谷,揪出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