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測試之系統測試計劃的主要内容

  系統測試計劃從屬于軟體測試計劃、軟體項目計劃(Software Project Plan,SPP)和軟體項目跟蹤與監控(Software

Project Track and

Oversight,SPTO)計劃的管理體系,主要用于對系統測試全過程的組織、資源、原則以及采用的測試工具、技術、方法等進行描述和限制,規定系統測試過程各階段的确認和驗證(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V&V)任務以及時間進度計劃,并對各項任務進行評估、風險分析和需求管理。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系統測試計劃從管理的角度來規劃和控制整個系統測試活動。系統測試計劃考慮的主要内容有組織形式、測試對象與工作任務配置設定。

  1.組織形式

  組織形式需要明确每個人要做什麼事情以及如何和别人協作等。一般可以分成以下組織形式。

  項目組内的組織形式:定義測試團隊和開發團隊、配置管理者、項目經理、SQA之間的分工以及協作。

  測試團隊内的組織形式:定義測試團隊内各測試小組之間的分工以及協作。

  測試小組内的組織形式:定義測試小組内各測試人員之間的分工以及協作。

  無論是哪種組織形式,都由3個部分構成。

  組織架構圖:定義組織中各實體間的互相關系,比如,有沒有配置管理者等。

  角色職責:明确每個實體的任務,這樣才能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确。

  協作形式:明确不同實體間合作以及沖突的解決方式,為不同角色之間更好的協作提供指導。

  

軟體測試之系統測試計劃的主要内容

  2.測試對象

  測試對象對應的是要測試的範圍以及對測試範圍進行詳細分析所得出的要測試的點,即測試需求或者測試項。測試對象的确定是制訂測試計劃時一件非常難做的事情,因為如果确定的測試對象分解測試顆粒比較大,則會導緻工作無法完成;如果确定的測試對象分解測試顆粒過于詳細,則會導緻工作不飽滿,沒有充分利用資源。

  在确定測試對象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被測對象的全部内容:依賴于軟體需求和對被測軟體系統的熟悉程度。

  時間:對于同一個系統,給定的時間不同會導緻測試範圍會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說,在一天内可以進行測試,在一個月内也可以進行測試,在一年内還可以進行測試。當然,時間越長,測試更全面、更充分。

  測試目的:如果這次測試的目的是盡快找出緻命的bug,那麼在選取測試對象時,主要考慮那些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常見的測試目的主要有檢測、證明、基本功能驗證等。

  人力:如果把同樣的系統給不同的人測試,測試的效果會有差異。是以,如果參與測試的測試工程師是經驗比較豐富的人,那麼測試對象的範圍可以選取得更大。

  3.工作任務配置設定

  前面已經确定了哪些人參與系統測試,系統測試的具體工作也已經配置設定完,但如何才能確定系統測試工作順利完成呢?需要對每個參與者的工作進行監督,這樣就需要将每個人所承擔的工作進一步量化。比如,什麼時間要送出什麼文檔?測試用例設計的數量要達到多少?如果有必要,還需将每個人的工作進一步細化,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計劃很好地執行。任務如何配置設定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但其根本目的是保證工作的順利完成。如果對參與系統測試的人的能力和職業素養有信心,那麼任務配置設定可以粗一些;否則,越細越好。

  除了組織形式、測試對象和工作任務配置設定之外,在制訂計劃時還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需求跟蹤:通過跟蹤測試需求和實際需求的關系(也就是系統測試項與需求度的對應關系),可以了解到哪些需求項漏測了。

  測試通過/失敗的标準:指出什麼時候測試可以結束。該标準可以隻考慮測試活動的度量。

  挂起/恢複的标準:當測試過程無法進行下去或者失去繼續測試的意義時,可以将測試工作挂起,挂起的标準指出系統測試暫停的條件,恢複的标準指出系統測試恢複的條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