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中低端計算機技術名額,普通高中資訊技術課标準及其研制.doc

普通高中資訊技術課标準及其研制

普通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标準及其研制概述

李藝,朱彩蘭,董玉琦

(南京師範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7)

[摘要] 面對教育資訊化趨勢,我國加快了普及資訊技術教育的步伐,在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基礎上,進行了資訊技術教育改革。普通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标準的研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到議事日程。标準研制中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在雙本體理論的指導下,明确提出資訊技術教育以培養資訊素養為目标。為給義務教育階段留下足夠空間,高中标準研制時首先将課程内容根據學生認知水準進行學段分野,并将高中部分适當填充形成必修加選修的課程結構。标準還充分考慮地區與學生差異的适應性,同時盡量實作前瞻性與通用性。

[關鍵詞] 資訊技術 資訊技術課程标準 資訊技術教育改革 資訊素養

一、引言

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中國小普及資訊技術教育的通知》和《中國小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兩份檔案,是我國資訊技術教育改革正式開始的重要标志。自此,中國小資訊技術課程受到廣泛的重視,全國範圍内逐漸确立了對中國小生進行資訊技術教育的信心,資訊技術課程逐漸被看成目前階段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又為資訊技術課程提供了寶貴的發展契機。在高中課程架構中,資訊技術課程首次确立了技術領域的科目之一的地位,相應的課程标準已經在《普通高中技術領域課程标準(實驗稿)》中釋出。

在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資訊技術課程改革的特殊性是非常明顯的。第一,參加課程改革的其它學科,大部分已曆經長期發展,形成了豐富的積澱,與教育改革相呼應,自然構成堅實的改革出發點。而資訊技術課程正處于由計算機教育向資訊技術教育的過渡期,經驗積累不夠豐厚,課程的目标與内容都不夠清晰,也缺少關于對象特性的深入研究。第二,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研制獨立的資訊技術課程标準,隻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簡單的描述,進而沒有對資訊技術課程的目标、内容等進行清晰的界定,是以也難以用作高中階段資訊技術課程設計的參照基準。第三,同樣由于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相應的課程标準,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标準極可能成為對資訊技術課程目标、内容等進行界定的唯一的國家正式文本,進而可能成為認識義務教育階段資訊技術課程的參照。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标準的研制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必然承擔着過多的責任。

為了盡量提高課程設計品質,使高中資訊技術課程标準符合資訊技術教育目前實踐與發展的需求,研制工作是在廣泛聽取課程專家、資訊技術專家、一線教師的意見,廣泛吸納了全國資訊技術課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從第三次普通高中課程标準研制工作會議開始至今,共召開工作會議16次,參加國際交流2次,專題學術會議2次,實施問卷調查4次,召開規模大小不等的意見征求會7次,大規模宣傳并征求意見8次,通路包括8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資訊技術專家、資訊技術課程專家、教研員、資訊技術特級教師近百人,足迹遍布黑龍江、吉林河北、北京、山東、内蒙、新疆、四川、江蘇、上海、浙江、江西、廣西、海南等省市。

二、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綜合我國近階段關于資訊技術教育研究的成就[1][2],一個得到廣泛認同的觀點是:随着社會資訊化的發展,資訊技術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計算機技術訓練的階段,成為與社會需求相适應的資訊素養培養的教育。圍繞這一問題,課程标準研制組在向同行專家學習、向一線教師請教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理論建構,試圖尋找并明确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研究過程中,課程組相繼做出幾種嘗試,譬如提出了以資訊素養培養作為課程目标的觀點;提出了随着計算機技術從精英技術向大衆技術方向的延伸,大衆資訊技術對整個社會實踐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和深入,資訊技術教育也随之發展成為大衆資訊技術和專業資訊技術兩個本體映射下的、肩負着雙重使命的教育,即一種大衆資訊文化的教育和技術(能力)教育相融合的資訊素養教育,也就是資訊技術教育的雙本體觀[2][3];也大膽提出了資訊技術教育正在沿着從“計算機教育”到“資訊技術教育”的路線發展着,并有可能繼續走向“資訊教育”的假設[5];等等。

上述研究遞次表達這樣的含義:第一,資訊技術教育擔負着培養公民資訊素養的基本任務;第二,資訊素養培養與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素養培養精神相一緻,進而增加了資訊技術課程與基礎教育階段其它課程的可比性,豐富了資訊技術課程的基礎教育内涵;第三,資訊技術教育同時作為資訊技術學科在基礎教育領域的課程化的産物,帶有一定的技術教育的痕迹,就是說,資訊技術的工具性特征清晰,對環境條件的依賴性強,使得這門課程又具有不同于其它課程的特色。

三、課程目标及其形成

歸納我國目前的資訊技術教育實踐和相關研究,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資訊素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個人素養構成的重要部分,它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