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起了兩個中年婦女

作者:大同老翟

本來是想一個氣質如蘭的大同婦女,結果失眠了,于是又想起了大同之外的兩個婦女。

作為大同長城文旅協會的副秘書長,我經常感慨一個把長城哭倒的女人,這個女人在曆史上是否有,我今天也不清楚,但名氣之大卻是真的,但凡知道長城的人,大概就知道孟姜女。

現在的河北省秦皇島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并在那裡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裡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流傳了好幾百年,也流傳了很多地方,至少我是知道的。而且山海關的長城段雖不長,但因有這段曆史故事,山海關成了一個婦孺皆知的神奇打卡地,每天遊人如織。

想起了兩個中年婦女

孟姜女廟裡的塑像

孟姜女的故事真假不說了,但山海關長城火是真的,不用質疑。另一個女人更神奇,人家沒哭倒長城,也出了大名,一個坐在寒窯裡等了丈夫十八年,靠挖野菜過日子的王保钏貧病困頓,苦度日月。十八年後丈夫薛平貴歸來,與王寶钏寒窯相會,封王寶钏為正宮皇後,結局圓滿。

其實聽人說,這也是一個故事,但就是這裡成了曲江的一個景點,而且遊人也是多得數不清,

王寶钏寒窯位于西安市曲江池東南鴻固塬上的鴻溝坡岸,寒窯簡介上稱,這裡有王寶钏祠堂是清代的好事者所修建,民國二十三年,楊虎城之母孫一蓮捐資又對其進行了修葺。不過原建築與塑像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毀掉了,隻是老翟幸運,收集到了一張沒有毀掉之前的照片。1984年6月,當地鄉政府又出資修建,1985年2月28日正式向遊人開放。景區内有飄彩樓、王寶钏祠、貞烈殿、大雄寶殿、寒窯等建築及景點。一個用故事打造的小景點,每天也是遊人很多。

想起了兩個中年婦女

曾經的寒窯供奉的薛平貴與王寶钏像

莫非大同沒有一個像樣的婦女可打造?前一段時間,有個花木蘭的故事,大同人也打造了一下,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也是不了了之,還有一個李鳳姐的故事,也是打造了一半就放下了,再後來有企業打造了一個昭君途經平城的故事,包括啼哭嶺、耍孩兒戲劇與昭君相關的故事,又是一個半拉子故事,這不最近又有人打造馮太後的故事,也是打造了一半,拍一部馮太後的電視劇,也是起起落落,最終也是無果,後來又有人打造穆桂英的故事,也是成不了氣候,前幾天,看到一位老者又在打造肖太後,會不會成功,我看也懸,反正是一個也沒有講好。

前幾天路過曹夫樓村,我想到了另一個叫曹玉蓮的婦女,傳說其家遭遇不幸,與家人老曹夫逃出家門一路狂奔,來到大同投親,故事曲折,被人編為戲劇《走雪山》和《南天門》,這兩個戲劇也是舞台上的精品,本可以打造出一個曹夫樓的景點,現在景點早已成形,但門可羅雀,是我們相關部門沒有去打造?還是婦女在大同不能打造?

想起了兩個中年婦女

冷清的曹夫廟

想了想,别的地方打造成功的原因,都是中年婦女,而大同想打造的故事卻都是姑娘,木蘭是姑娘;李鳳姐是姑娘;曹玉蓮是姑娘;王昭君是姑娘。莫非姑娘們是很難打造成景點的,看來我喜歡中年婦女是正确的。

繼續想我喜歡的那個大同中年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