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嚣塵上的馬雲“離任”傳言終于在教師節這天塵埃落定,放出消息的《紐約時報》隻對了一半:馬雲确實在“下周一”宣布了辭任董事局主席的消息,不過辭職時間是明年今日。

9月10日是教師節,也是馬雲54歲生日,這一天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馬雲對外宣布将于2019年9月10日卸任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屆時由阿裡巴巴現任CEO張勇接任。馬雲在公開信中表示,這是其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的馬雲,将回歸教育,以及環保、扶貧、公益,而不是像他此前暢想的以及外界部分人士以為的去享受生活。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十年準備、步步為營

這是馬雲第二次“辭職”。上一次是2013年,在黃龍體育館舉辦的淘寶10周年慶典上,馬雲高調辭任阿裡巴巴CEO并交棒給陸兆禧,這是一次成功的實驗,盡管馬雲不再參與具體管理,阿裡巴巴這五年仍在高速有效運轉。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2012年阿裡巴巴GMV隻有10007億,2017年這個數字達到3.77萬億人民币,阿裡巴巴還完成了許多大事:

  1. 無線轉型成功拿到多張“船票”;
  2. 從電商巨頭進化為綜合經濟體;
  3. 成功上市股價翻三倍,市值達到4100多億美元,成為中國體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4. 五新戰略提出并落地;
  5. 阿裡巴巴從商業驅動公司成為科技驅動公司;
  6. 螞蟻金服、阿裡雲、菜鳥、盒馬鮮生、釘釘和閑魚等旗下馬車高速飛奔。

回顧過去十年不難發現,馬雲确實如他所說,精心編制了一套傳承體系,為2019年辭職董事會主席準備好一切,可謂是步步為營,每一步都有深意。

2009年阿裡巴巴十八羅漢辭去創始人身份,合夥人成為阿裡巴巴的最高權力中樞,負責公司戰略決策,高管委任,人才選拔。在馬雲的構想中,阿裡巴巴合夥人中包括三代人,最年輕的做執行;中間一代管戰略;老的什麼都不管了,隻看人。

跟傳統大公司董事會和網際網路大公司的雙層股權結構不同,合夥人成員疊代快,結構更多元,決策目标不“唯利是圖”,而是基于文化傳承,作出更有利于公司長期成長性的決策,避免了董事會制度或者說雙層股權結構的常見問題,如戰略短視、創新力缺乏、年輕人出頭難、缺乏文化傳承。合夥人不隻是一個機構,也是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企業利益配置設定方式。

2013年馬雲辭職CEO,任職董事局主席,将公司戰略決策與日常企業管理實作分離,跟雅虎酋長制度相似卻有不同,相似的是分離,不同的是馬雲沒有做甩手掌櫃,而是依然參與企業治理中。

這個階段馬雲會出現在雙11、eWTP、雲栖大會這樣的超級重要場合;馬雲會給公司定大方向,2015年,不會用鍵盤打字的馬雲親自用“一指禅”方式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出了Double H構想;2016年雲栖大會上馬雲提出了奠定阿裡乃至網際網路未來二十年發展的“五新”戰略;馬雲還會出現在最需要自己的場合,比如eWTP需要建構世界級的政企合作朋友圈,馬雲就四處奔走,一年飛行超過800小時;再比如像初期投資1000億的達摩院打技術底子,同樣由馬雲親自參與決策并出現在對應場合。

2018年9月10日,馬雲認為時機到了,宣布将于2019年辭職董事局主席,這時候宣布同樣意味深長,一方面是擔心屆時公衆特别是資本市場和合作夥伴無法接受,提前宣布留下緩沖時間;另一方面是馬雲的角色又變了,他表示“我從今日起會全面配合張勇,為我們的組織過渡做好準備。”就是說,未來一年馬雲要做的事情是做好過渡,對接班人張勇來說是“扶上馬、送一程”,對自己來說,則是将此前一直在做的公司戰略方向、人才選拔、傳承制度再行完善。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建立合夥人制度、辭職CEO、以及提前一年宣布辭職董事局主席都是在為馬雲平滑離開做準備,這背後是馬雲在不斷完善阿裡的傳承制度,以及對其進行測試,這一次,堪稱第一次“公測”。

阿裡式傳承制度公測

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商業奇才,馬雲的思維一直是天馬行空的,行事作風高舉高打,戰略決策大開大合,企業治理也不拘一格。阿裡巴巴不隻是有獨特的合夥人制度,也有獨特的企業文化,比如價值觀體系,再比如“花名”體系。今天公布的傳承制度,也是馬雲的一個“作品”,因為我們會發現,合夥人制度、辭職CEO,以及“提前宣布一年後将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都很難找到對應的先例,說白了,這都是馬雲不按照前人思維,不按照商學院教科書,對企業傳承制度的全新探索。

不得不承認的是,跟所有創新是站在巨人肩上一樣,馬雲的傳承制度同樣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博衆家之長,再結合網際網路企業、中國市場和阿裡巴巴的特性進行的創新。比如合夥人制度在國外律所就很常見,《風騷律師》(《Better Call Saul》)等人氣美劇都有生動反映,不隻是阿裡巴巴,知名咨詢管理公司麥肯錫也采取合夥人制度,但每家都是在律所合夥人制度上的“變種”。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既然是全新産品就需要充分測試,傳承決定企業命運,傳承制度容不下BUG,在應用到阿裡巴巴的過程中,馬雲用網際網路公司的方式對這個制度進行不斷的測試和疊代。

比如在人才選拔任用上,基于阿裡傳承制度,就發現了大量的優秀70後和80後将才,馬雲在公開信中說“良将如潮”,從60後到90後,阿裡人才梯隊完善,70後成高管擔綱(創始人60後為主),80後成中流砥柱,90後已嶄露頭角。均生于1972年的張勇和井賢棟如今執掌阿裡最重要的兩個業務,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80後的淘寶總裁蔣凡、螞蟻金服副CTO胡喜和天貓技術副總裁範禹等高管在年輕一代中脫穎而出。

在讨論阿裡巴巴是否需要馬雲前,阿裡巴巴公司、螞蟻金服、菜鳥、阿裡雲等業務闆塊均已發生過管理層更替,從結果來看,換帥不隻是沒有影響業務,反而有更高速的發展。正是這樣的“内測”驗證了阿裡傳承制度不會有問題,馬雲此前對此也十分有自信,他曾表示:

“我不認為我退下來後阿裡巴巴會有什麼問題,我對我的團隊有絕對的自信,對合夥人制度有絕對的自信。公司要有靈魂,這是我特别引以為傲的。”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曾說大公司避免倒下的一個重要點是“始終讓正确的人坐在正确的位置上。”確定這一點不能靠馬雲,也不能靠張勇,而是要靠合夥人以及配套的選人用人制度。

可以看到,馬雲在準備阿裡傳承制度的10年間,也是在對傳承制度進行内測、疊代和完善。如今,馬雲宣布明年此時辭職董事局主席,相當于是對這套傳承制度的公測。

馬雲将會永遠屬于阿裡

在公開信的最後,馬雲表示“我可以向大家承諾的是,阿裡從來不隻屬于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于阿裡。”這意味着即便馬雲從董事局主席辭職,依然會成為阿裡巴巴的守護者。馬雲的最新名片,有10個title,8個與公益相關,隻有2個與阿裡相關,一個是001号員工,這是馬雲過去的身份,一個是阿裡巴巴合夥人,這是馬雲未來在阿裡巴巴中的角色,這意味着關鍵時刻馬雲依然能夠幫助阿裡巴巴做出更好的決策。

十年開發,多次疊代,阿裡式傳承制度首次“公測”

是以說馬雲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倒不如說馬雲精力配置設定的此消彼長,配置設定給公益的時間會越來越多,配置設定給阿裡巴巴的精力隻會越來越少。事實上,正如我此前所言,有馬雲的阿裡固然好,因為創始人做企業掌舵人有其優勢,特别是這個創始人還是馬雲時。然而阿裡巴巴不可能永遠擁有馬雲,馬雲締造阿裡巴巴傳承制度,就是希望可以在阿裡巴巴培養更多“馬雲”,讓阿裡巴巴可以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阿裡巴巴要活102年隻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浪漫的說法,阿裡巴巴自然希望走得更遠。

確定阿裡巴巴走得更遠的不隻是制度本身,確定“馬雲永遠屬于阿裡”需要将文化融入制度。正如馬雲所說,公司要有靈魂,阿裡最強悍的不隻是有傳承制度,而是讓文化,特别是價值觀深入到制度中。讓文化成為一種制度,讓制度來確定文化傳承,這非常難,阿裡做到了。所謂的文化包括價值觀、企業社會責任、跨部門甚至闆塊協同、創新能力、長期價值理念、“因為相信而看見”等等不可量化的“虛”的東西。

如果隻有制度,公司就是一部機器,機器一定會損耗,會老化,如果有了靈魂公司就可以一直充滿活力,雖然不能成為永動機,卻可以在更長的生命周期走得更快、走得更好。蘋果在喬布斯離開後能夠有今天的表現,能夠推出iPhone X這樣的劃時代産品,不是因為職業經理人庫克神通廣大,而是因為喬布斯讓品味、産品和創新精神成為蘋果的文化,傳承下來。喬布斯雖已仙逝,但我們在今天的蘋果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喬布斯的影子。是以,雖然每個公司理論上都能夠建立合夥人制度,每個公司都可以學習阿裡傳承制度,但卻不一定能夠有效運轉,畢竟文化是難以學習的。

當然,既然是對傳承制度的公測,那麼就難免會有需要馬雲回歸的時刻。事實上很多公司都發生過創始人或者靈魂人物退居二線後,又重新回歸“拯救”公司的行為,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谷歌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雅虎酋長楊緻遠等人。如果阿裡巴巴某天需要,馬雲也依然可以回歸,力挽狂瀾。目前我們不确定是否會有這一天到來,馬雲應該也期望這是他的傳承制度最後一次公測,不希望發生這一幕。如果此次公測後續被證明确實行之有效,這将是馬雲的又一個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