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年改制 東軟歸一

“今天一直在忙着搬家。”

4月20日,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告訴本報記者,這次搬家是為了讓東軟原來的“兩套班子”搬到一起,真正變成一套班子。所謂兩套班子,指東軟整體上市前,上市公司東軟股份(600718.SH)一套班子,東軟股份控股股東軟集團一套班子。

集團上市對于東軟而言意義重大,為迎接這一天,東軟已經進行了8年的準備。在沈陽渾南新區東軟軟體園,一座全鋼架構,灰色玻璃幕牆的大樓剛剛建好,這将成為東軟新的辦公大樓。

4月19日、4月20日兩天,東軟的所有行政人員将必需完成搬家,以趕上周一上班。在班子“二合一”的背後,是東軟暗流湧動的8年。

8年改制

“僅出讓這些股權,寶鋼集團的收益就達到了數十倍。”劉積仁向記者表示。

此前,寶鋼集團是東軟集團的大股東之一,為支援東軟整體上市,寶鋼将所持部分股權以協定價格出讓給了沈陽慧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沒有透露寶鋼協定轉讓的價格,不過他表示,寶鋼持有的股權在整體上市後轉化為了9.9249%東軟股份股權,經寶鋼出讓其持有的部分股份後,東軟集團前三大股東分别是東北大學、沈陽慧旭、寶鋼集團,分别持股24.03%、23.42%、13.53%。

沈陽慧旭的全部股權為東軟員工持有,在成為東軟集團的第二大股東後,東軟的員工持股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不過,這隻是東軟8年長跑中的一個小障礙,劉積仁要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平衡各個股東的利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即是日本阿爾派。

2003年9月19日,作為東軟股份第一大股東,東軟集團受讓了第二大股東阿爾派持有的東軟股份外資法人股70488819股,此宗收購占公司發行在外股份的25.04%。

交易完成後,阿爾派持有東軟集團19.02%的股份。此次,劉積仁還與飛利浦、東芝進行了類似交易。經過這些交易,東軟集團成為東軟股份絕對大股東,持有東軟股份50.30%,其第二大股東交通銀行僅持有4.44%的股權。

劉積仁回憶,當時說服這些股東十分困難,因為他們本來持有的是可以流通的上市公司的股份,現在要去持有集團公司股份,這讓他們十分不了解。

“這些股份總有一天會流通,而且會增值。”劉積仁遊說它們道,所謂總有一天會流通,即是東軟集團整體上市之時,屆時集團股份将登出,全部轉化為上市公司股票。

對東軟集團,劉積仁曾想過在A股上市,但2000年以後,中國股市長期低迷,在中國A股上市不能展現價值。2005年後,中國股市全流通,中國股市呈現爆發式增長,劉積仁随之改變海外上市的計劃,重新決定在A股上市。

當時,劉積仁曾經考集團公司收購股份公司,借殼上市,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整體上市之路。

雙向拓展

解決員工持股問題,平衡各大股東的利益問題,劉積仁解決了東軟的曆史問題,并為理清東軟産權打下了基礎,不過,劉更需要的思考的是東軟未來的業務規劃。

劉積仁從兩個次元為東軟規劃了未來,第一個次元是從以硬體業務為主向以軟體業務為主發展,第二個次元是從以國内業務為主向國内與國際并重發展;兩個次元相輔相成,東軟海外業務中的重點是軟體外包與服務業務。

東軟以前的三大業務闆塊分别是系統內建、軟體外包、數字醫療。未來東軟的業務分為兩塊,第一塊是解決方案與行業應用;第二塊是産品工程,包括服務與自有品牌業務,IT服務包括移動終端、汽車電子、家電、IT産品的應用開發與服務,自有品牌業務主要包括防火牆與數字醫療。

這兩塊業務都要由硬向軟發展,解決方案與行業應用不再是傳統的系統內建,而是提供應用軟體、咨詢、實施、系統規劃、資料分析等軟體與服務;IT服務包括與諾基亞、豐田汽業等業内廠商的合作,為他們提供軟産品與服務。

劉積仁介紹,目前有2億人使用東軟的社保系統,1.2億人使用東軟的電信計費系統。

由硬向軟是因為硬體利潤越來越薄,劉積仁預估,東軟的硬體利潤最多能維持在3%左右,軟體卻在20%以上;2007年,東軟實作營業收入約29億元,僅比上年增長5.2%,卻實作營業利潤約2.4億元,比上年增長199.9%,淨利潤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9%。

據劉積仁透露,營收增加減緩,利潤卻迅速增加的原因是軟體業務比重增大,兩年前,東軟硬體營收占50%,2007年東軟硬體營收僅占30%。

業務由硬體向軟傳拓展同時,東軟的業務戰略将向海外傾斜。東軟2007年的年報顯示,去年境内營收達21.4億元,境外營收達7.6億元,海外營收已經過30%。按劉積仁的規劃,未來海外營收将占利潤50%,國内占50%。

2007年,東軟國内營收微降1.9%,而海外營收增長31.7%,劉積仁稱這與東軟海外加大力度有關。

協同效應

對東軟員工來說,整體上市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東軟整合上市後,沈陽慧旭持有超過9000萬股,占全部股份的17.1724%,以東軟股價每股30元計,這部份股票價值超過27億元。

不過,對于單個員工而言,其意義卻是不一樣的。

對于那些老員工而言,幹了十多年,可以繼續幹下去,也可以選擇離開,去留都會心滿意足,畢竟他們已經拿到了應該得到的東西。對新員工而言,公司每年都将發放部分期權,老員工則是他們的榜樣。

“這樣大家會心往一處使,這實際上增強了員工之間的協同。”劉積仁說,整體上市後,東軟還會産生很多協同,首先是資本市場上的協同,整體上市後,東軟股份總股本由原來的2.8億股變更為5.2億股,市值超過150億元,在滬深1500餘家上市公司排在120名左右,“中國還沒有一家軟體公司有這麼大的盤子,這增加了企業的融資能力”。

記者采訪獲悉,2008年東軟為擴大業務規模,将進行近10億元的投入。目前,東軟現金儲備約8億元。

協同效應的另一個優勢是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不再擔心關聯交易。劉透露,此前東軟集團與東軟股份共同獲得一個客戶訂單,但得分别簽合同,分别見客戶,以免産生關聯交易,現在,這樣的顧慮不存在了。

劉積仁認為,這種協同效應将在2008年有所展現。4月17日,東軟釋出了業績預增公告,預測2008年計劃實作營業收入40.37億元,營業成本26.60億元,期間費用8.11億元。

除了協同效應外,劉積仁認為行業的一些變化也将給東軟帶來機會,包括電信重組、電力重組,“行業重組之後,各個業務系統将實作對接,以便業務協同,這将給東軟帶來新的訂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