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雄的贊歌”劉熾作品音樂會上演

作者:光明網

《英雄之歌》劉光演唱會上演

聆聽人民的音樂家如何"将音樂還給人民"

一聽到"滾滾濃煙的英雄",就想起了"王成"拿着爆破桶,深深地跳入火中,而當我聽到"一大河大浪寬闊"時,我想起了"衛生工作者",其餘的士兵傷痕累累,但面帶微笑......雖然由來已久,但旋律奏得好,思緒不禁匆匆而過,唱一首歌,整個現場無聲的回蕩,有觀衆說,這是演唱會的一幅畫。

《英雄之歌》劉光演唱會,由張毅指揮,中國交響樂團、未來之聲合唱團等協奏演出,近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劉光,原名劉德印的音樂家,來自陝西省西安市。新中國成立前後,曾在抗日戰争劇團、延安汝儀音樂系、東北泸儀音樂集團、中央戲劇劇團、中央實驗歌劇院、遼甯歌劇院、中國煤礦工藝兵團等舞蹈課任教。這場音樂會上演的作品跨越了20世紀30年代和60年代,既聽着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聽着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幾代人在一起,熟悉的歌詞,旋律每個老人都會微笑,點頭,年輕人都很驚訝——如此多樣風格的作品,居然出自同一位作曲家之手?

音樂會期間,中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為中國首部彩色寬屏紀錄片《祖國頌》、電影《英雄與兒女》演唱《祖國頌》和電影《我的祖國》等首交響曲合唱。

劉曉波在民間音色和地方音樂的交響樂創作方面有許多傑出的作品。音樂會上,觀衆欣賞了劉曉波藝術生涯的第一部音樂作品《陝北情歌》,該作品被融入了山山地方戲曲《翻路》的"路愛"風格歌曲中,并随人民軍南北進"勝利鼓舞"在全國各地演唱了歌舞曲, 特别改編自燕麓民歌《解放的日子》,據介紹,這首歌自東北魯義時期以來就成了《不唱兩下舞台》的最愛作品,直到今天依然廣為人知。國歌《阿什瑪》講述了雲南彜族的薩尼族傳說,尤其是劉光的中國特色歎息和多聲部合唱是其藝術價值所在,本次演唱會,觀衆欣賞了女聲段、男聲段和阿赫、阿西瑪二重唱"在風雨中依托"。此外,音樂會上還演繹了劉光的《新疆好》、《魚池圓舞》等作品,均創造性地運用了民族元素。

為了年輕觀衆的喜愛,劉曉波還為年輕人創作了許多特别的作品,如抗日戰争期間的《敲響叮當鈴》,通過唱響軍民刀的叮當聲,表達了延安孩子将侵略者趕出中國的聲音電影《祖國之花》和創作, 優美的旋律,無憂無慮的歌聲,健康向上的幸福生活,為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廣為唱;音樂會由中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和未來之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共同演唱,還演唱了《叮當鈴》、《讓我們蕩槳》、《天天向上》以及《長與長》的第一首曲子。

《田園長笛》《蓮花頌》的演唱會演出是劉曉波舞蹈作品的配樂,他的體育音樂作品《廣播體操第三套》由中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作為樂團創作,喚起了不少觀衆的回憶。

當曲目被添加時,"我的國家"再次播放,觀衆有節奏地鼓掌,與中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一起完成了音樂會。據劉晖迅的兒子劉新欣晚年介紹,有兩句話反映了他60年的創作生涯——"祖國、人民、中華民族,這是我永恒的主題"和"我把音樂還給人民",音樂會的表演者和崇拜者通過這句話重新體驗了它深遠的意義。

作者: 埃蒙

來源:中國藝術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