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制改革、版本調整多管齊下,KPL春季賽迎來“百花齊放”

近日,2023KPL春季賽正常賽第三輪比賽正式打響。在前兩輪循環賽中,王者榮耀職業聯賽(以下簡稱“KPL”)通過對SAB賽制的優化調整,打消了外界對于SAB賽制缺少觀賞性的質疑,而春季賽好評如潮,觀衆紛紛用“百花齊放”來形容春季賽的精彩程度。

賽制改革初見成效,KPL迎來“百花齊放”

在觀衆看來,“百花齊放才是春”已成為KPL2023春季賽最好的注腳。

“今年KPL真的百花齊放,不再一家獨大,聽他們的比賽中語音真的感受到了電子競技的熱血與魅力!”在2023年KPL春季賽第一輪MTG對戰eStar的賽後播報中,有觀衆評論道。

在評論區,還有觀衆評論:比賽要的就是和MTG一樣的效果,KPL隊伍都給我學學,逆風敢打敢拼敢操作,還是瘋狂打架局好看。

觀衆的好評與KPL對春季賽賽制的改革密不可分。此前,KPL賽制曾曆經組内雙循環賽制、東西半區積分賽制、組内單循環賽制以及SAB分組賽制等多個階段的改革。對于如今推行的SAB賽制,“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比賽缺少觀賞性”的質疑不絕于耳。

在2023年KPL春季賽上,KPL對于第一輪循環賽的賽制改革無疑成為解決上述質疑的一招妙棋。2023年春季賽正常賽階段雖然仍要經曆三輪循環賽,但第一輪循環賽不再以S、A、B分組進行,而賽事根據上賽季的成績将18個戰隊分成三個梯隊,每個梯隊随機抽取兩支戰隊,将18支戰隊分成三組并進行組内單循環。

這也意味着,正常賽首輪将出現“大混戰”的局面,上演“久别重逢”的戲碼。比如,廈門VG時隔849天再戰武漢eStarPro、上海RNG.M時隔695天對陣廣州TTG。在這個過程中,尾部戰隊也能從與頭部戰隊的對抗中,不斷打磨與疊代隊伍的對抗政策、營運思路和進攻節奏。

同時,升班馬MTG的優異表現更是表明賽制變革的鲶魚效應已開始生效,KPL賽制改革已初見成效。在2月19日MTG時隔484天再次對陣衛冕冠軍武漢eStarPro的比賽中,一度将“大魔王”逼至決勝局,雖然最終以2:3遺憾落敗,但仍證明了在KPL賽場上,沒有誰是固定的弱旅。與此同時,WE也曾與MTG一般,與eStarPro打滿BO5才輸,而RNGM也曾将DRG逼入絕境,而LGD大鵝甚至3:1戰勝WB,實作黑馬逆襲。

此前,騰訊互娛天美電競中心副總經理黃承表示,SAB分組制推行以後,觀衆從了解到認可也是經曆了一個過程的。大量的比賽資料證明,電競賽事需要更前沿的思考和更敏銳的判斷以及革新。

多管齊下,賽事迎來新發展

在KPL賽制迎來調整的同時,KPL的賽場也在發生變化。

随着版本更新、新英雄的登場,以及項羽專精裝、星泉等裝備的改動,2023春季賽上場英雄數量破新高,圍繞着英雄克制鍊進行調整的戰術政策、陣容搭配以及營運選擇更加多樣,熱門體系與冷門BP的搭配給本次春季賽隊伍間的對決帶來了極大的觀賞性。

其中,趙懷真、海月和萊西奧成為春季賽新登場的三位新英雄,以項羽和戈娅為代表的冷門英雄更是成為KPL新貴,諸如孫悟空、司空震等過去的“版本陷阱”也在時隔600多天後,在本賽季春季賽迎來了上場的機會。

舞台上,一衆新鮮血液的注入以及選手的流轉,也為KPL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春季新秀選拔大會,有30多位新選手加入KPL。與此同時,在春季轉會期,有14名原KPL俱樂部選手以及9名原K甲(王者榮耀甲級職業聯賽)俱樂部選手完成轉會簽約流程。

在這個過程中,“新星開始閃耀,老将仍未凋零”或是KPL賽場對抗的真實寫照。

比如,杭州LGD大鵝青訓選手絕意的“旋轉馬可波羅”,獨特的風格讓對線期堪稱“坐牢”的馬可波羅打出了意料之外的侵略性;本賽季回歸南京Hero久競的原K甲選手傲寒是首位将“狂暴公孫離”帶到王者聯賽的選手,本賽季在KPL賽場上的發揮也是相當出彩;LGD大鵝小落在面對清清、坦然等聯盟邊路好手時絲毫不怯場,多次造成“單殺”“反殺”,其招牌英雄夏洛特更是打出了極強的壓制力,成為杭州LGD大鵝本賽季崛起的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老将們”仍在賽場充當着黏合劑、定海神針的作用,利用自身豐富的經驗,做出正确的決策。

其中,廣州TTG.阿豆以及杭州LGD大鵝.Cat兩位闊别賽場已久的選手完美诠釋了老将的作用。時隔489天重回首發位的阿豆在遊走位上沉着指揮,多次成為廣州TTG獲勝的“關鍵先生”,憑借豐富的經驗,在視野隐藏以及開團時機上,為團隊帶來了極大的增益;在杭州LGD大鵝,Cat時隔308天重回首發位,以“一老帶四新”的“一老”角色重回賽場,帶領隊伍成為春季賽首支确認進入S/A卡位賽的隊伍;此外,已在KPL征戰六年的Fly水準依舊,已經連續三周拿下春季賽周最佳選手。

從組内雙循環賽制到SAB賽制的多次改革,選秀與轉會制度的确立與“輸血”,再到遊戲版本疊代增添的不确定性,KPL在無清晰參照物的背景下,仍在不斷探索與完善賽事機制、營運體系以及商業模式等,摸索出具備電競特色的獨特發展之路。

采寫:南都記者 陳培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