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利用微信個人号打造屬于自己“私域流量”?

如何利用微信個人号打造屬于自己“私域流量”?

随着企業的發展,現在各行業包括電商的都知道,獲客成本太高了,從13年的30元/人,暴漲到17年的250元/人,關鍵是這麼高成本得來的流量還不屬于自己,沒有直通車一樣賣不動。

于是去年起提出了“私域流量”這麼個概念,指的是:企業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可反複利用的流量,最常見的形式是個人微信号上的粉絲。

01

今年美麗說和京東聯合推出“微選”平台,大張旗鼓的要在微信生态幫中小企業打造建私域流量。

前不久,有贊上市,估值60億,成為“微信生态第一股”,創始人白鴉在4月億邦智能商業大會上講,社交生态可以養私域流量。

眼下流量短缺成為所有企業面對的難題。它也直接帶來獲客成本上漲,激烈更競争。想要增長就得搶别人碗裡的流量,同時還避免被人搶。

“私域流量”被高頻出現,至少說明它能讓人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我的了解是,私域流量所表達的意義雖不新鮮,但它所産生的價值卻十分巨大。然而過去它卻一再被企業忽視。

關于私域流量,今天用一個故事跟大家講講,也許你聽過類似的,或也做過。

02

小敏,是一個淘寶小賣家,經營女裝C店。論規模很小,2016年營收也就相當于一個普通門店收入吧。

同樣小敏也飽受缺流量,推廣越來越貴,淘寶規則變化等痛苦。競争越來越大,花錢買來使用者,最後還不是你的。

小敏也看到公衆号價值,隻是她反複思量,這件事她做不了。因為公衆号對内容原創要求高,要持續輸出優質長文,通常以品牌為主,粉絲上不去銷售轉化不高。對她而言,銷售是首要的,也不能立刻有專門文案。

她很糾結,微信這波紅利怎麼用。沒想到,微商啟發了她。

曾經微商很火,有人靠一個個人微信号就能月入10萬。并且朋友圈内容短,好做些,她也許能試試。先把老客戶加好友,起碼還能試試微商。

想好之後,小敏心裡通暢不少,說幹就幹。她專門注冊了一個新微信号,換了張還算正經好看的頭像,就這樣開幹了。

想清楚之後,小敏定下了幾件事:

1、注冊專門微信号,與私人号分開

2、想一切辦法加好友,圈人再說。比如加微信有優惠,包郵,後面直接說加微信領紅包。

3、每天堅持發内容,早晚2條雞湯文,中間發發段子,日常生活内容

4、粉絲私聊,點贊,評論必回,做好服務

5、半年内不主動發廣告

就這樣半年下來開到3個微信号了,這些老客戶粘性很高。除了主動詢問衣服的,基本不發廣告。直到有天小敏在朋友圈發了幾張現場模特試衣的照片。

這下幾個微信号評論炸開了鍋,收到幾百條評論點贊。還有人直接要買,也有人讓小敏多發發産品資訊。這次小敏累個半死,從來沒回複這麼多資訊。

不過也讓她意識到,朋友圈可以銷售,隻是要注意方法。慢慢的,她開始刻意用生活化場景植入産品,帶來的銷售都不錯。

于是小敏開始建專門微信營運團隊,她要做更多的個人微信号,連接配接更多使用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下來小敏擁有30多個号,現在不僅賣女裝,還偶爾嘗試鞋子,化妝品,水果等跨界産品。隻要有信任有使用者,賣什麼都可以。

去年一年下來,僅微信這塊就銷售2000多萬,相比過去淘寶店增加了幾倍。但據她所知,通過個人微信沉澱使用者,用微信直銷,做到過億銷售的人也不少。

但對她而言,若不是3年前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今天也許就像其它賣家一樣痛苦。

03

故事講完了,你又獲得哪些新思考呢?

就像我開頭說的,私域流量并不新鮮,但你有沒有看到它的巨大價值?有沒有用正确的方式堅持呢?

社交生态可以養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是企業自己可以掌控和利用的流量,真正屬于自有的資産。它可以在公衆号,個人微信号,抖音,QQ群,小程式等。

總之,今天企業必須要打造私域流量池,這将是最有價值的一件事。

03

最後還需要思考幾點:

為什麼不在自家搞一個魚塘養魚,這樣就不需要再和别人在大海競争,直接在魚塘捕魚,魚越養越多,成本也越來越低。大海就是所謂的公域流量,私域流量就是你家的魚塘。微信個人号、微信社群、朋友圈、微網誌私信等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是不需要付費的,而且是可以永久使用。

企業如何管理和保護自己的私域流量呢?

私域流量相比公域流量有何優勢?

以上内容便是烽誠網絡分享紅鷹微信工作手機幫您管理私域流量,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留言,互相探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