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這裡記錄每周值得分享的物聯網資訊,每周五晚釋出,歡迎訂閱。

本周刊開源(GitHub:​​getiot/iotweekly​​),歡迎共創。

封面圖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在美麗的自然景觀中生産可再生綠色能源的風力渦輪機(​​via​​)

行業動态

1、​​GitHub 釋出 2021 年度 Octoverse 報告​​

最近,GitHub 釋出了最新的 2021 年度 Octoverse 報告,資料來自 GitHub 上超過 400 萬個倉庫,以及 12000 名受訪開發者,深入研究了關于代碼傳遞、文檔建立和社群維護三個方面。

報告展示了很多有趣的資料,比如:

  • GitHub 開發者數量達到了 7300 萬,今年新增使用者人數為 1600 萬;
  • GitHub 上的中國開發者已超過 755 萬,今年新增近 103 萬;
  • 今年新增 6100 萬個存儲庫和 1.7 億個 PR(Pull Request)合并;
  • 全球财富 100 強公司中,近 84% 的公司在使用 GitHub Enterprise;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JavaScript 依然是 GitHub 上最受歡迎的語言,其次是近年來随着資料分析和人工智能火爆的 Python,而 C 語言今年則被 Shell 超越,跌至第 9 位。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報告顯示,在疫情之前,受訪的開發人員中有 41% 在辦公室工作,但現在僅有 10.7% 的人願意回到辦公室工作。47.6% 的受訪者更傾向于混合辦公,即兼具公司辦公與遠端辦公,還有 38.8% 的人則選擇完全接受遠端辦公。也許在 IT 行業,混合辦公和遠端辦公會成為一種趨勢。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報告還指出,隻有一個審閱者的項目中的拉取請求通常會在工作日的 8 小時内合并。每增加一個審閱者,一天内合并的幾率就會平均降低 17%。為了實作品質和速度的平衡,報告建議在開源存儲庫中配置設定不超過三名審閱者。

另一方面,借助良好的文檔,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55%。README、issue 和周到的貢獻指南都有助于制作高品質的文檔;建議企業也可以通過建構強大的内部文檔和内部資源社群來支援其團隊的工作。同樣,使用行為準則的存儲庫也更有可能吸引新人和貢獻者。

2、​​新加坡開發出單翼無人機​​

《大衆科學》(popsci)雜志11月18日報道,受翅果種子的啟發,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的一個團隊研制了一款名為 F-SAM 的單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通過螺旋槳驅動單個機翼使其自轉産生升力,其設計靈感來源于翅果的種子下落時會旋轉并飛行。該項目參與人員表示單翼無人機将來或可用來散布傳感器。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3、​​進博會“無中生有”的新奇産品​​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來自以色列的農業技術公司 ​​Vertical Field​​ 帶來了城市垂直農場,室内種植采用土壤為基礎的平台,僅需很少的空間就能實作,比傳統農業使用更少的土壤和水(可以減少 90% 的用水)。據介紹,垂直農場的作物在受控條件下生長,無需使用化學農藥或肥料,不受季節或天氣影響,可保證全年産量與品質,以高競争力的價格出售在地最新鮮的農産品供都市居民購買。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同樣來自以色列的科技企業沃特金(​​Watergen​​)帶來了神奇的“空氣制水機”,它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水,解決幹旱地區飲水問題。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一家名為 ​​Reasonance​​ 的初創公司推出一款完全無線(使用無線充電系統,不需要任何電線即可為電視提供持續電源)的40英寸電視,功率為120W。Reasonance 稱這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不同于已知的所有無線輸電方式。它基于經典磁共振,但将其提升至更先進的水準。憑借獲得專利的傳輸系統配置,它在功率、效率、傳輸距離和設計自由度方面都可擁有高性能。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Reasonance 目前還擁有其他無線充電産品,例如無線充電滑闆車和無線充電電動汽車。希望使沒有電線的未來成為可能。

本期話題

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物聯網(IoT)在過去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IHS 估計​​到 2025 年将有 754 億台聯網裝置。除了人們容易接觸到的智能家居和智慧辦公等場景,物聯網也在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4IR),并從根本上改變組織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的方式。

世界經濟論壇(WEF)曾在2018年釋出了一份《​​物聯網可持續發展指南​​​》。該研究表明,有 84% 的物聯網用例已解決或可能解決​​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标​​。可見,物聯網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相當重要。

盡管物聯網沒有直接與清潔技術(比如清潔能源、污染治理)相關聯,但在推動改善組織在各種流程和發展中的可持續性方面,各種物聯網解決方案為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為了更好地了解聯網裝置如何幫助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具有前景的可持續發展物聯網應用案例。

智慧農業

世界經濟論壇将水資源短缺列為未來十年潛在影響最大的全球風險之一。今天,大約​​世界上 70% 的淡水​​​ 用于農業,是用于市政目的和工業的兩倍。物聯網裝置可以幫助農民檢測漏水情況,這将會避免大約 ​​26% 的庫存飲用水損失​​。

物聯網還可以幫助農民收集大量有用的資訊,例如土壤品質、天氣條件和裝置效率。通過分析這些資訊,可以實作更高的作物産量、更低的生産風險和更高的生産效率。例如 ​​Arable​​​ 和 ​​Semios​​ 等裝置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的農民輕松地在任何地方實時通路田地裡的資料。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預期​​​到2025年,智慧農業市場規模擴大三倍,達到 153 億美元。這個數字清楚地表明,農民已經意識到,對他們的耕作方法進行技術驅動型的微創新将會産生巨大的連鎖反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預計到 2050 年将有 90 億人口生活在地球上,智慧農業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固廢管理

固體廢棄物(垃圾)管理是可持續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很多可以進行智能化改造的地方。今天的環衛清運工作浪費了大量時間,花費了大量燃料前往隻有半滿的垃圾桶,因為他們無法在到達垃圾收集點之前并不知道哪些垃圾桶需要清空。

​​Sensoneo​​ 估計,智能化的垃圾收集可以減少近 30% 的收內建本,并通過減少可能多達 80% 的清運,進而減少高達 60% 的碳排放。網聯化的垃圾桶還可以讓消費者更容易找到最近的垃圾桶,甚至可以智能地識别可回收材料,幫助垃圾分類和回收。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除了垃圾收集之外,物聯網還有可能在減少食物浪費和防止食物召回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所有埋在垃圾填埋場的食物都是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

通過部署智能溫度監控和警報系統,可以避免食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造成的大部分浪費。另外,食品生産商也能從監測資料中受益,例如,優化配送時間、避免不良天氣的影響。

智能電網

根據 ​​EnergySavvy​​ 的說法,公共事業部門(如電力部門)通過軟體化、自動化、智能化等方式可以改善客戶的體驗,與傳統房屋相比,高效能房屋能節省 30% 的能源消耗。

但問題是,消費者通常不知道他們目前和平均的能源消耗是多少,這使他們很難在能源、水和天然氣的消耗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智能電表是一種解決方案,因為它可以遠端監控使用情況,并将收集到的資料直接實時提供給消費者。

并且公共事業部門也能從中受益,因為他們不需要再派人上門抄表;同時消費者也能受益,因為他們可以獲得改變習慣和減少碳足迹所需的資訊。​​British Gas​​ 在其中一份報告中估計,使用智能電表的住宅客戶每年可節省近 42 美元的能源費用,這看起來不多,但如果你看看社群中成千上萬的房屋和辦公樓,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一個小小的智能電表就能夠促進智能電網的發展,使電力部門毫不費力地整合可再生能源。正因如此,​​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的研究預測,智能電網可以将能源行業的空氣污染減少多達 30%,并且每年防止約 34,000 人因空氣污染死亡。

智能照明

羅馬尼亞公司 ​​Flashnet​​ 計算出,公共财政預算的能源消費中有 40% 用于路燈。是以,該公司開發了一種智能路燈控制系統,旨在随時随地根據需要自動提供适量的光。該系統稱為 inteliLIGHT,支援任何開放的通信協定,并且已被證明可以顯着節省成本。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 ​​Navigant Research​​​ 認為,自動适應自然條件的智能 LED 可以節省 10-20% 能耗。而智能照明公司 ​​enModus​​ 更為樂觀:估計與傳統白熾燈泡相比,智能 LED 最多可節省 99% 的能源成本。

消費者已經可以從範圍廣泛的智能照明産品中進行選擇,這些産品與标準照明裝置相容,而且價格越來越實惠。除了自動适應自然條件外,智能照明産品還利用了運動探測器、光學攝像頭、門磁傳感器、微型雷達等元件。

智能水監測

以每分鐘 60 滴的速度滴水的單個淋浴噴頭或水龍頭僅需要一天時間就浪費 21 升水。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無收益水的全球總成本(由公用事業生産和損失的水)接近 ​​140 億美元​​。随着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變得工業化,這項數字預計未來将繼續急劇增加。在美國,由于漏水或未計費使用,平均每個城市損失了其總供水量的 30% 左右,而印度德裡等一些地方損失了 50% 以上,考慮到印度許多地方正在面臨水資源緊缺的危機,這一點尤其令人擔憂。

為減少漏水,華為開發了智能水監測解決方案,采用基于網格的水表系統,實時監控管網,快速定位管道故障,實作漏水分析。該解決方案首次部署在​​深圳​​,提高了深圳水務集團的管理水準,使用水和水流量分析變得更容易進行。

華為無線解決方案總裁​​鄧泰華說​​:“此次深水集團、中國電信和華為聯合開展的 NB-IoT 智慧水務商用釋出将為全球物聯網産業和智慧城市的發展起到标杆示範作用。我希望三方能夠将合作成果規模複制,覆寫深圳、全國甚至海外。尤其是在雲領域的合作,樹立起一個雲和物融合的标杆,為深圳成為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貢獻更大價值。”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智能空氣品質追蹤

尤其是在大城市,空氣污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對健康和氣候均構成重大威脅。 使用物聯網傳感器,城市和私人組織可以收集大量資訊來定位最大的污染源,并在污染超過允許水準時向居民發出警告。

為了更好地了解路邊空氣品質,同時作為智能倫敦計劃的一部分,倫敦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市與 Global Systems ​​聯手​​,移動通信協會(GSMA)在電動汽車上安裝傳感器并使用它們來監測空氣品質,該計劃的目标是将倫敦轉變為世界上最智能的城市。

在南韓,該國最大的電話公司 KT Corporation 推出了一款名為 ​​Air Map Korea​​ 的空氣品質監測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從全國 1,500 個地點收集和分析空氣品質資料,以幫助政府制定更好的政策來降低 PM2.5 等顆粒物濃度。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KT 平台業務規劃辦公室負責人 Kim Hyoung-wook 說:“基于物聯網和大資料分析等創新技術,我們已經啟動了 Air Map Korea 項目,以幫助政府解決顆粒物污染問題。KT 将積極與中央和地區政府以及研究中心合作,以降低顆粒物對公共衛生的風險。”

智能建築

​​西門子水晶大樓​​ 是如何結合各種物聯網技術來滿足具有挑戰性的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完美例子。由于其照明、空調、供暖等連接配接系統,與傳統的辦公樓相比,水晶大樓中的辦公室産生的二氧化碳減少了約 70%,這就是該建築成為第一個獲得 LEED 和 BREEAM 認證的可持續建築獎項的原因 。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的資料,由于商業建築占美國能源消耗的近 20% 和溫室氣體排放的 12%,是以更高效的建築設計和技術對于盡量減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

未來,智能建築甚至可以成為全球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過濾空氣和水,生産清潔能源,不僅為人類,也為動植物提供庇護所。很難估計到達那裡需要多長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物聯網,這将是不可能的。

結論

物聯網正在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各行各業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本文隻是描述了其中的幾種。随着市場對聯網裝置的需求不斷增加,物聯網裝置供應商一定會制造出更易于通路、更安全的物聯網裝置。毫無疑問,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近期活動

1、​​2021 IoT Social Impact Award​​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2、​​2021世界物聯網大會​​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3、​​2021第九屆深圳國際物聯網展覽會​​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

4、​​2021 RT-Thread 開發者大會​​

物聯網周刊(第 3 期):物聯網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