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前言:随着2019年PCG各業務如火如荼的發展,急需提升的研發效能成為大家的關注點。由PCG研發部發起的一輪研發模式變革正在緊鑼密鼓地席卷而來。

1

背景

 伴随近幾年DevOps的興起,越來越多軟體工程名詞進入大衆視野:靈活軟體開發、精益軟體開發、看闆方法、設計思維、持續內建、持續傳遞、持續部署等。精益軟體開發和持續傳遞。本文從概念出發,對騰訊所做的研發模式變革進行介紹。

精益軟體開發七原則:

        尊重一線人員、消除浪費、增強學習、盡量延遲決定、嵌入品質、快速傳遞、整體優化。

        精益思想:“開發-測量-認證”的驗證學習過程,增加有價值的活動,減少不增加價值的活動。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在網際網路的快節奏下,是否能快速推出有價值的産品,直接決定了業務的生存。如果能有效的控制“不必要的浪費”,增加研發過程中的“有效活動”,就能有效的提升研發效能。效能的提升,離不開持續傳遞的理念。持續傳遞從本質上講,就是希望端到端地去解決問題。它以可持續的方式,安全快速地把變更,無論是features、配置管理、使用者體驗,放到生産環境上讓使用者使用。是以持續傳遞本身定義的是一種軟體團隊由需求到使用者的端到端的傳遞能力。

      騰訊進階管理顧問喬梁老師在《持續傳遞2.0》中提出了以下的持續傳遞七巧闆模型。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2

EPC模型介紹

EPC(Engineering Productivity Certification)模型是上述持續傳遞七巧闆模型落地的執行标準。将軟體研發能力展現在11個次元,進行量化展示。

bug是否變少了,線上問題是否變少了?釋出頻率是否變快了?釋出周期是否變短了?為此我們制‍‍‍定了 EPC能力提升帶來的效果。

軟體研發效能度量名額: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3

實踐機制

研發模式變革活動的時間軸(2019年)如下: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總體思路為: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a) 選取試點團隊:遵循自願自主的原則,對體系标準理念認可且友好,願意投入研發人力的團隊。

b) 建立和教育訓練核心教練團:對試點團隊的研發模式變革實踐進行貼身指導。

c) 過程中EPC标準答疑、工具鍊對接、工具開發,實施接地氣式的專業輔導和協助。

d) 建立每季度的例行評估機制(評審團和被評審業務的舉證答辯式評審機制)、團隊激勵機制。

e) 目标分解落地,持續優化,形成閉環。

工具:對接主流的持續內建工具,例如藍盾、pipeline、git等。開發了添翼研發助手,基于IDE插件的研發效率工具,打通IDE、工蜂、TAPD、CodeDog, 提供便利的代碼評審、需求缺陷管理、代碼掃描等功能。支援IntelliJ IDEA、GoLand、Pycharm、clion、phpstrom、 AppCode、Android Studio、VS Code等數十款IDE。為了精準快速呈現各業務的研發模式變革結果,我們開發了EPS研發效能度量平台。可以自助擷取分支管理、代碼品質管理、持續內建等次元的評級結果以及代碼、缺陷、需求等相關的團隊與個人的研發效能度量名額資料。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人:建立EPC核心輻射圈,以EPC标準為核心,先将核心理論輻射到EPC教練團、試點團隊,然後借助各種工具及對應的紅線準出設定,持續地将标準應用到所有業務。并且在試點過程中引入團隊度量和激勵方式,牽引參與人員的工程素養和品質意識提升。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4

效果評估

每個季度對參加試點的團隊進行評估,記錄各試點業務在研發效能模型下的各次元工程能力平均分,對照年初成倍提升,其中最優秀團隊增長超過三倍。在品質保持穩定的同時,各業務平均需求傳遞周期也有顯著提升。

未來展望

     結合公司正在推行的技術中台戰略思想,以EPC認證體系為驅動力,計劃在2021年覆寫PCG全部業務。我們會努力夯實基礎研發環境與工具,搭建高效的研發生産體系,建設效能度量平台,讓每位工程師的效能産出與品質透明可見。在DevOps轉型之路上,我們一直在努力。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後期我們會從EPC的各個次元向大家介紹我們的DevOps轉型之路,想要看更多幹貨,請繼續關注我們哦~

end

長按二維碼關注

擷取更多精彩幹貨

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介紹

注:圖檔均來源于網絡,無法聯系到版權持有者。如有侵權,請聯系背景做删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