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作者:雲南網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畫家馬會龍正在向參觀者解釋畢薇的作品"多年的鋼廠之一"

"這是虎跳峽!"展出的"走進彩雲南迎來COP15"全新經典大學校油畫展,一幅奔騰波浪畫在作品前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虎跳峽 170cm x 110cm

這幅人氣畫叫《虎跳峽谷》,作者是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馬慧龍。作為新古典學院畫派的油畫家,馬會龍堅持将油畫的藝術形式與中國傳統美學相結合,追求"頭腦清醒"的審美境界,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情調。

《虎跳峽》是馬慧龍展出的六幅油畫之一。從遠處看,海浪翻滾,水石咆哮,洶湧澎湃;馬慧龍介紹:"這部作品創作于今年8月,當時我們'把雲南'尋風活動寫進了麗江虎跳峽。在洪水泛濫的時候,這件寫實的作品生動地展現了虎跳峽之美的力量。"

在秉承原清遠的藝術風格和傳統油畫手法的同時,馬會龍也嘗試探索和運用綜合材料,豐富具象繪畫的藝術表現力。"這幅畫之是以具有視覺上的重量感,一方面是刀筆和使用,還原了急流的細節來射殺岸邊;另一方面,采用綜合材料,沙子做了一個非常厚的底部,在顔色和質地上做一個更合适的墊子。馬慧龍說,關鍵是《虎跳峽》的立體視覺效果。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馬慧龍正在寫《年度鋼廠之一》

在展出的"歲月鋼廠"系列中,還有一個綜合材料的影子。馬慧龍解釋道:"這幅畫高2米,寬1.6米,是今年國慶節期間在昆明鋼鐵廠完成的。因為繪畫的對象屬于民族工業遺産,是以在繪畫材料的選擇上嘗試了鐵粉色。這種材料的使用,恰如其分地展現了老廠斑駁的感悟,有助于展現昆鋼時代的意義。"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年鋼廠 II" 120 厘米 x 120 厘米

如何将中國畫的情境之美與油畫的具象之美相結合?在馬慧龍看來,油畫藝術創作的新時代次元,不僅可以利用綜合材料,還可以對繪畫、剪紙、年畫、中國畫甚至攝影等藝術門類進行調動,用油畫材料來表達,讓繪畫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傳達出更多中國畫的特色情操。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瀑布古村 80 厘米 × 150 厘米

《層疊古村》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圖檔上堆放着大地倉庫,"你的屋頂,我的院子",讓觀衆看到的是位于紅河以西的"中國曆史文化村"城村。這幅油畫以中國山水畫為構圖,将300年曆史的村落的光與美反映得淋漓盡緻。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休閑時間 80 厘米 × 120 厘米

"油畫是以語言為導向的。我試圖在作品中傳達一種中國精神,一種美的力量,使用西方材料,但真正表達的是中國畫"意筆"的寫作精神。馬慧龍詳細閱讀了《層疊古村落》的創作過程:"筆的構圖和運用,我會不自覺地把中國畫和油畫的技巧融入到畫面中。"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紅馬的故事之一》 100cm×120cm

同樣描繪雲南壯麗的山水,還有《紅馬的故事》系列作品。近三年來,馬慧龍曾四次到金沙江進行油畫:"金沙江的日出和黃昏非常美麗,金沙河無盡的流淌激起了無限的感情。河水在陽光下像一顆明亮的寶石一樣閃閃發光。南岸到處都是綠松石礁石,淺灘上布滿了紅褐色的鵝卵石和大浪打鼾的河沙。這或許就是元謀老記載的"桑燦金沙"奇觀!"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紅馬的故事II》 100cm×120cm

牆,馬午睡,《紅馬的故事II》是馬會龍相當滿意的作品:"山的力量和馬的靈性是一種樂趣。繪畫技巧也是事物和用途,山筆部分粗糙,部分重寫含義;虛拟現實,光與影。這也是新古典學院派繼承和發揚的精神和品格。"

看看上面的油畫,我們可以發現作者都是從雲南畫來的。馬慧龍說:"為人民而寫,為時代歌唱,是我們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西方繪畫技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展現了雲南自然景觀之美、民族風情之美、人文曆史之美、生物多樣性之美,也是新古典學派的一大特色,在當代、流行與經典中架起了橋梁。"

用油畫語言表達東方意境——專訪畫家馬惠龍

周勝福大觀大廈 30cmx60cm

"走進彩雲南迎來COP15"新經典學院油畫展在雲南文藝館展出,将持續至10月30日。展覽評選出了蔣高義、高臨安、沙偉、段玉海、杜龍旗、孫洪德、胡學波、馬惠龍、王偉、胡軍等省内高校的近百幅精油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20年代,雲南省油畫啟蒙教育家周勝福于1926年創作了"大觀景樓"等衆多作品。

雲南網記者 畢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