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_1、OSI參考模型和TCP/IP協定族

*OSI參考模型

*OSI模型的層次功能

*TCP/IP協定族

*編址

*TCP/IP的版本

——————————————————————————————

OSI參考模型:是一個概念模型

ISO标準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
Reference Model:參考模型
目的
使兩個不同的系統能夠通信,而不需要改變低層的硬體或軟體邏輯

OSI模型的層次功能

2_1、OSI參考模型和TCP/IP協定族

應用層:為使用者提供各種類型的網絡應用

實體層:将資料送交個其他的計算機,如通過網卡、網線将信号傳遞給其他計算機

系統内部:

服務Service:下層對上層所提供的操作/功能。相鄰層之間,不能誇層次;
下層:服務提供者
上層:服務使用者
系統之間:
實體:執行相應功能的程序。
每一層可以同時存在多個協定
每一層可以同時存在多個實體,每一個功能的執行者就是一個實體
對等層通信(Peer to Peer):同一層之間的通信 對等程序/對等實體(Peer Entity):
主要是在不同系統上,同一層上的實體,我們都把它稱之為對等實體。
但是,同一層,可以同時存在多個實體,
是以,存在通信關系的對等層實體才是對等實體。

對等層協定:對等層實體之間的通信規則

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對等實體之間傳遞的資訊内容

在資料鍊路層,除了加了頭部外,還加了尾部,尾部主要起到一個校驗作用(是在鍊路層校驗),若校驗失敗,則不用再遞交上去。

頭部/(或鍊路層的尾部):都是本層的一些控制資訊

問題:

請描述資料在實際通信過程中的走向?

答:1、資料在進行通信時,上層将資料遞交給下層,下層收到上層的資料之後,在它收到的資料前面添加本層的一些控制資訊,并将控制資訊放在頭部當中,(控制資訊完成本層協定實體之間進行通信、互動所需要完成的一些功能/操作(都在頭部展現出來));

2、依次封裝下去,到了資料鍊路層後,除了加頭部外,還要加尾部資訊(Tail),尾部資訊起到校驗作用。實體層傳輸時,可能會出現差錯,故需校驗,若出錯,則丢棄,否則送到上一層

3、對于接收端:接收端收到資料之後,依次往上送,每次送的時候,将本層的一些控制資訊(頭部/尾部)處理,處理完成之後,将收到的PDU當中的資料部分送交給上層,(例如:資料鍊路層的資料部分就是網絡層的PDU。)而到達網絡層後,将網絡層的頭部取出來,完成網絡層的操作,然後将資料部分取出,送交給傳輸層,同樣,傳輸層将自己的頭部取出,完成傳輸層的功能,然後再将它的資料部分送交給它的上層,依次類推,最後到達應用層,完成通信過程。

對等層之間的通信,是邏輯上的通信,實際的資料資訊要通過實體媒體傳輸。每一層發送的資料,到達對等層後,接收到相同的資料。

每一層的PDU名稱:(嚴格來将,實體層不存在PDU的說發)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資料Data

傳輸層:資料段 Segment

網絡層:分組 Packet

資料鍊路層:幀Frame

實體層:比特流

封裝:

OSI參考模型簡單功能描述:

應用層:為使用者提供各種各樣的網絡應用

表示層:資料的表示形式

會話層:一次通信過程就是一次會話過程

傳輸層:端到端的連接配接

網絡層:1、編址 2、尋迹

資料鍊路層:如何将資料交給下面的網絡媒體,即:媒體通路方式

實體層:如何實作二進制信号的實體傳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