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業聯賽為國家隊讓路究竟要到何時?

導語

【文眼】職業聯賽發展好了,一定會反哺國家隊,而以犧牲職業聯賽為前提去幫扶國家隊,屬于本末倒置,最終的結果一定是适得其反。但我們每次都是在老路上轉圈圈,就像那頭蒙眼的驢在拉磨。

作者丨張賓

圖檔丨來自網絡

職業聯賽為國家隊讓路究竟要到何時?

我的好朋友狼哥今天發了一條朋友圈,吐槽了一下今年中超聯賽的賽程。今年的中超聯賽4月中旬才開賽,要在十一月初收官。由于球隊縮水,2023賽季的中超比上賽季壓縮了四輪。即便如此,為了中超聯賽順利在十一月初完賽,多輪比賽還是被安排在周中舉行。

山東泰山的賽程比較典型,十五個主場比賽,隻有四個在周末舉行,另外有五場比賽是在周五晚上舉行,另外六場比賽被安排在周一到周四晚上。這樣的賽程對于球迷觀賽并不夠友好,也将會影響到球隊的上座率。

過去兩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中超聯賽在賽程安排上遇到了不少難題。2021賽季甚至實作了史無前例的跨年,2022賽季則是在疫情的驚濤駭浪中草草收場。走過坎坷,中超聯賽在這個賽季終于有機會見到彩虹了。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2023賽季的中超聯賽又無法在三月中旬正常開賽。四月中旬開賽,如果按照正常的節奏,新賽季又将被拖至12月份底才能完賽。密集賽程又一次成了中超聯賽的标配。

過往比較正常的賽季,中超聯賽也要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結束。為何今年的中超聯賽必須在11月初就正式收官呢?

氣候一定是需要被考慮的因素,但未必是決定性因素。誠然,11月底或者12月份的東北并不太适合進行戶外運動。但現在東三省的球隊僅剩下長春亞泰這一支獨苗,遇到的現實困難并沒有那麼多。

說實話,3月份的東北也并不适合舉辦中超比賽。這一難題在賽程上完全可以規避。根據慣例,東北的球隊新賽季往往先連續打幾個客場,收官的時候再打幾個客場即可。這會給東北球隊帶來一定困難,但屬于不可抗力因素,球迷們也能夠了解。

但是,本賽季中超聯賽賽程如此設計一定有其他原因作祟。個人推測,這有可能是為國家隊備戰亞洲杯讓路。

2023亞洲杯将于2024年1月12日至2月10日在卡達舉辦。這屆亞洲杯原本是在中國舉辦,但因為疫情的原因易地。這是中國男足在最近兩年内最重要的一項賽事。對于深陷曆史谷底的國足來說,這屆亞洲杯在一定程度上是又一場救贖之戰。遵照傳統,中國足協一定會為國足預留出充足的備戰時間,中超聯賽在某種程度上又要做出一定的犧牲。

2021賽季的中超聯賽同樣為國足做出了巨大犧牲。彼時,疫情仍在肆虐,國足回國後要接受隔離,這導緻了中超聯賽從2021年8月15日到12月12日完全沒有比賽。而從12月12日到次年1月4日則需要在23天内打完8輪比賽,平均三天一場。

這樣的賽程安排,對于中超聯賽的傷害顯而易見。如此密集的賽程,球隊疲于應付,傷員增加,比賽品質下滑嚴重,進而導緻了球迷的流失,更是直接傷害了贊助商和轉播商的權益。

如果說前兩個賽季的中超賽程之是以如此安排,是受到了防疫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多少情有可原。在防疫常态化的今天,新賽季的中超仍在為國家隊壓縮賽程,恐怕隻會給自己增加傷害。

中超聯賽在周中舉行的弊端不用過多贅述,球迷們忙于工作,無暇去現場看球,甚至收看賽事轉播都有一定的難度。中超聯賽曝光度的下降,将進一步影響其商業價值和品牌形象。這個賽季中超的金主僅剩下中國平安(冠名贊助商)、耐克、EA(官方合作夥伴),以及怡寶和雪佛龍潤滑油(官方贊助商)。這已經非常令人揪心了。

當然,讓中超聯賽為國足備戰讓路,一定來自更高層面的要求。振興三大球,現在是重要的曆史使命。但是,血淋淋的曆史早就告訴我們,長時間集訓對于國家隊的水準提升并無直接幫助。不僅僅國足屢次吃了這方面的虧,去年世界杯的東道主卡達想要通過長時間集訓來火線提升戰鬥力,結果卻是在主場輸得體無完膚。如果長時間集中能夠改善國足的水準,我們就不需要走職業化道路了,照搬當年的體工隊模式就可以了。

無獨有偶,為國家隊讓路的何止中超聯賽,CBA也正在踐行着相同的曆史使命。本賽季CBA季後賽賽制是3-3-5-7。之是以采取這樣的賽制,也是為了給中國男籃備戰世界杯留下充足的時間。今年下半年舉行的男籃世界杯關乎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中國男籃不容有失。

職業聯賽為國家隊讓路究竟要到何時?

但這樣的賽制,導緻整個聯賽最精華的部分被壓縮。首鋼與遼甯,以及廣廈與廣東的八強戰被壓縮成了三局兩勝制,讓人看得非常不過瘾,無異于暴殄天物。對于CBA聯賽來說,正常賽不能壓縮,因為涉及到贊助商的權益,一旦賽程縮水需要給贊助商賠錢,CBA季後賽就成為了犧牲品。

一直以來,CBA季後賽場次較少就頗為外界诟病。它所對标的NBA,從季後賽首輪開始就采取七戰四勝制。經過逐漸調整,CBA季後賽的場次有了明顯提升,2018-19賽季,CBA季後賽采取3-5-7-7的賽制,八強戰是五戰三勝制,而半決賽和總決賽都采用七場四勝制。

随後的兩個賽季,因為疫情影響,CBA季後賽壓縮嚴重。這姑且可以被諒解,而本賽季CBA賽程無法恢複到疫情之前的狀态,隻能拿為國家隊集訓讓路來做解釋。

說了這麼多年的管辦分離,其實僅僅還是停留在概念階段。無論是中超聯賽,還是CBA聯賽,都還是戴着鐐铐跳舞,在賽程安排方面要考慮國家隊的訓練和備戰,需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以犧牲自己、成全國家隊。

“職業化”隻是一件外衣。在新賽季前的一場釋出會上,有記者問到中足聯正式成立的時間問題。中足聯籌備組副組長、中超公司董事長劉軍給出的答複是這樣:“我們正朝着努力推進去做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外部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包括中國足協面臨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在推進,但客觀來說,沒有明确的時間表。通過這兩年以籌備組名義營運、管理聯賽,我們正朝着聯賽相對獨立的目标前進。在與足協密切配合的情況下,從這兩年來看,總體營運相對還可以。中國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共同工作,積極推進,期待早日有明确的結果。這個過程中不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

中足聯始終以籌備組的名義開展工作,背後所面臨的束縛不言而喻。CBA公司早已成為了相對獨立的公司,照樣沒辦法将職業化刻入其DNA。CBA公司和中國籃協共享同一個上司者,所謂的管辦分開也隻能是浮于表面。至于中國足協、中國籃協與體育總局,同樣存在着千絲萬縷且無法割裂的關聯。

正如我們反複強調的,職業聯賽發展好了,一定會反哺國家隊,而以犧牲職業聯賽為前提去幫扶國家隊,屬于本末倒置,最終的結果一定是适得其反。但我們每次都是在老路上轉圈圈,就像那頭蒙眼的驢在拉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