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部:新一輪“雙一流”,不搞平衡照顧!

近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4114号建議的答複》,其中提到,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按照“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比選為手段、確定平穩推進”的路徑進行調整認定,不搞平衡照顧。

早在去年9月27日,教育部官網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829号(教育類377号)提案答複》中就已明确,“雙一流”首輪建設2020年結束,将根據期末建設成效評價結果等情況,堅持品質、水準與需求相統一,動态調整下一輪建設範圍。不搞全覆寫,不搞終身制,不搞安排照顧。

上述檔案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實施“雙一流”建設戰略,将“211工程”、“985工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納入“雙一流”建設,打破建設身份固化、競争缺失的弊端、建立分類建設特色化品質發展的建立設模式。

檔案同時提出:将在科技平台基地建設布局中加大對地方高校的傾斜。邀請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部分地方高校參加全國高校科技工作會、高校科技工作專題教育訓練;支援地方高校根據自身發展需求,整合創新資源,建設各類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技創新平台。

将通過部省合建、對口支援、專項工作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河北省學科建設的指導,支援其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優勢特色。進一步發揮京津冀高校科技創新整體優勢,鼓勵京津冀高校建立科研合作關系。

全文如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2772号建議的答複

您提出的“關于充分發揮高校在重大科技創新中重要作用的建議”收悉,現答複如下:

您在建議中提出,要加快《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地見效,引導高校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要鼓勵地方高校在重大科技創新中演好自己的“角色”,加強分類指導,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支援力度;要推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加快提升河北高校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能力和水準。這些建議準确切中高校科技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對發揮高校在重大科技創新中的優勢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教育部将在指導高校科技創新工作中認真研究吸收。

一、關于加快《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落地見效

2020年出台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我國第一個關于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綱領性檔案。《方案》大力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淡化功利性、行政性色彩,在各類評價中突出對創新的品質和貢獻評價,引導樹立好的評價指揮棒。

為推進《方案》精神落實落地,教育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檔案,涉及科技評價、人才評價、教師考核評價等多方面,推動建立相對完整的科研評價制度體系,讓高校科研人員真正安心研究、專心研究、潛心研究。

一是深化高校科技評價改革。會同科技部印發《關于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名額使用 樹立正确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會同國家知識産權局、科技部印發《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品質 促進轉化應用的若幹意見》,以破除論文“SCI至上”和提升高校專利品質為突破口,扭轉高校科技評價中“重數量、輕品質”的評價導向,着力引導高校科技工作回歸學術初心。

二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态。深入實施“轉學風、提品質”攻堅行動,強化作風學風建設,建設求真務實、淡泊名利、潛心研究、水到渠成的創新文化。樹立正确政策導向,引導高校科技人員腳踏實地、胸懷祖國,消除“學術泡沫”,自覺抵制“急功近利”,主動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實作基礎研究真有發現、應用研究真有突破、成果轉化真有貢獻。

下一步,教育部将進一步抓好評價改革檔案的落實工作,針對高校落實情況開展分類指導,切實讓高校科研回歸學術本質。同時,将大力營造利于潛心研究的創新生态,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發高校科研人員創新的行動自覺,真正實作潛心研究、貢獻祖國,為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

二、關于鼓勵地方高校在重大科技創新中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育部高度重視發揮地方高校在重大科技創新中的作用,通過加強宏觀指導、優化科研平台布局、加大财政支援力度等方式,全面提升地方高校自主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引導地方高校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

一是加強地方高校科技工作的宏觀指導。邀請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部分地方高校參加全國高校科技工作會、高校科技工作專題教育訓練等,指導地方高校進一步明确新階段科技工作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等,并根據自身科技創新發展需求強化科學決策、統籌協調、合理配置資源,促進地方高校不斷提升科技管理水準,創新發展思路。

二是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教育部統籌加強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正研究制定“關于加快建構高校高品質科技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分級分類開展高校科技創新平台的建設布局。​支援地方高校根據自身發展需求,整合創新資源,建設各類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技創新平台。同時,加大在教育部科技平台基地建設中對地方高校的支援。例如,已立項建設的183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中,75%由地方高校牽頭,對地方高校更好服務區域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三是加大對地方高校的經費支援力度。近年來,中央财政通過轉移支付,不斷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支援力度。

2016年,财政部、教育部印發《支援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支援地方高校發展資金、地方高校生均撥款獎補資金的基礎上,整合設立支援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更好的支援各地改革完善地方高校預算撥款制度,推動地方高校深化改革和内涵式發展。資金在配置設定時向包括河北省在内的高等教育薄弱地區傾斜,在使用上給予地方較大自主權。

下一步,教育部将進一步加大對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力度,在科技平台基地建設布局中加大對地方高校的傾斜。同時,進一步指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使用,支援地方高校培養高品質人次、提升科技研發能力、産出創新成果。

三、關于推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教育部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大對河北高校的學科和科技創新指導力度,有力促進了河北高校的創新發展。

一是指導加強河北高校學科建設。​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按照“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比選為手段、確定平穩推進”的路徑進行調整認定,不搞平衡照顧。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更大程度發揮其引導作用,輻射一批區域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帶動地方政府對河北高校的更大支援,促進區域高等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二是加強河北高校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援河北省高校在新興交叉學科、薄弱學科和關鍵急需領域新增布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推動河北省高校發揮現有學科基礎、區域資源等方面優勢,積極服務于國家重大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已支援河北省高校建設了6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下一步,教育部将通過部省合建、對口支援、專項工作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河北省學科建設的指導,支援其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優勢特色。進一步發揮京津冀高校科技創新整體優勢,鼓勵京津冀高校建立科研合作關系,通過京津冀大學科技園聯盟等多種形式推進協同創新,全面提升河北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水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