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1. 面試前

秋招結束了,7月-10月,一路寫總結,回頭看,還是有一些值得說的。

分三篇,按照面試前、中、後,因為我發現一篇寫不下哈哈哈哈。最近在收尾我的秋招總結帖,趁我還深刻,把收獲寫下來。

💦想看我一路的涼經,請轉跳《2020我的秋招總結帖 [資料分析崗] | 目錄索引》。

本篇全文約6800字。

❤️ 如果我的總結對你有幫助,請點贊👍支援哦,謝謝!!

1.1 履歷

  • 【 履歷是不斷更新的 】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 五月底找暑假實習,開始編輯了第一份履歷。直到10月中我還在不斷更新履歷。其實,每次的更新,大架構還是那些項目,但是在不斷的面試中,根據面試官的重點去修改履歷。

舉個例子,這是我第一版履歷的其中一個項目,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這是我最後一版履歷的同一個項目,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有哪些修改呢?

  1. 題目,使用者畫像 -> 使用者偏好。因為我的項目還是比較粗糙的,實質上隻分析了使用者偏好,并以此“貼标簽”,使用者偏好可能更準确。使用者畫像讓面試官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但我覺得這會反而誤導。
  2. 不僅表明 個人項目,我還概括了我的職責内容。其實就算你不寫,面試官也會問,那直接寫出來。而且其實我寫的這幾個,對面試官也有引導作用,我寫了他就照着這些問,我不寫他可能自由發揮。
  3. 對項目的内容介紹,我精簡了很多。我的特征變量具體是什麼,面試官聽你說就好了,寫在履歷上真的不會去看。

其實修改也不是很大篇幅的對吧。剛開始,覺得什麼都要寫,寫的滿滿當當,詳詳細細,但是反而太多不夠簡潔。我盡量,每個項目限制在3個bullet points,每個bullet point下邊的描述控制在一行之内。

  • 【 履歷至少根據應聘行業特定制作 】

我的親身體驗,針對每個公司量身定做不同的履歷,幾乎是不現實的,時間精力不允許。可能是我太垃圾。但是,針對每個行業量身定做不同的履歷,是必要的。

我是統計學(風險管理方向)的研究所學生學曆,是以在資料分析屢屢挫敗的情況下,我找尋銀行或信用卡中心的風向管理崗位。你可以看到,我風管和資料分析的履歷是區分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A履歷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B履歷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猜得出來哪個是投遞資料分析,哪個是投遞風險管理的嗎?

  1. 投遞風管的履歷,我會标注統計學風管方向。投遞數分的履歷,我隻寫我是統計學哈哈哈哈。
  2. 核心課程的排序也不同,應聘風管就把金融統計類課程放前面。
  • 【 關于履歷的小細節 】

履歷是需要不斷完善的,我在雙選會上,就和陌生的一起求職的朋友,我們倆在排隊等候的時候交換了履歷看了看,互相給了建議,就對我很有幫助。

在HKU,也有上就業指導課。老師說,不需要位址性别照片等。符合國内習慣,我還是加了照片,但是基本資訊,隻保留了姓名、電話、郵箱。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這是我修改後的履歷。位址,不需要具體,但是可以寫上常住的城市。比如我在深圳求職,我又常住深圳,那麼面試官會覺得我更穩定吧。在同等條件下,可能會優先本地的同學?而且就算不寫,hr面遲早也會問的。還有就是,個人的最高學曆,要直白的寫在最顯眼的位置,不要讓hr在教育經曆那一欄苦苦尋找。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1.2 網申投遞

用excel記錄好?,對每一個投遞的崗位都要有記錄。

投遞日期 公司名 崗位名 JD 連結 登陸賬号及密碼 招聘進度

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表格。

  • 記錄投遞日期是友善你督促招聘進度。比如過了一個月,你去回頭看看,這些崗位怎麼還沒有動靜啊!
  • JD 連結特别要儲存,因為投遞的崗位太多了,每個公司職位要求不盡相同,在面試前針對公司,我們需要拿出來JD準備。
  • 那麼多密碼要求,手機登陸郵箱登陸使用者名登陸,反正我記憶力不好,要記下來。
  • 每次一收到筆試、面試以及結果就更新招聘進度。

1.3 怎麼準備項目經曆?

  • 【 用STAR原則講述,但項目涉及的每一個哪怕知識點都要複習到 】

拿我的一個項目來舉例吧,履歷上是這麼寫的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那我在筆記本上是怎麼總結的呢?

  1. situation:項目背景
  • 母嬰室缺失是當時輿論焦點
  • 二胎政策放開,母嬰室供給需求沖突會激化
  • 獲得政府重視

是以,我去立項了……

  1. target:目标

三個分析角度:

  • 供給:對現狀調查、供給特征
  • 需求:對使用人群調查使用需求、存在問題
  • 分析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用于模組化
  1. action:我們做了什麼
  • 實地考察:去了哪裡考察了什麼?怎麼選的考察地點?選擇依據?考察内容?結論如何?落地應用?
  • 訪談:訪談了誰?訪談了什麼?為什麼訪談這類人群?
  • 問卷調查:調研對象?樣本量?怎麼計算?發了多少份?怎麼選對象?問卷結構?問卷内容?
  • 模組化:什麼模型?模型原理?模型過程?
  1. result:結論
  • 需求角度:結論123……
  • 供給角度:結論123……
  • 滿意度影響因素: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第二重要、第三……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123……(其實這才是分析,如何把資料的發現,轉換成有意義的結論)

  1. contribution:貢獻

其實這不在star原則裡,但是也屬于result的一部分。就是你所做的,帶來了什麼影響或貢獻。比如,我們的報告被政府采納了,對城市母嬰室建設貢獻了小小力量。

對于每個項目都按照star格式提前準備。

1.4 怎麼準備實習經曆?

我的實習不太厲害,沒有參與過項目,就是完成被交代的認為,更多的像工作,沒有經曆完整的項目過程。是以,項目經曆的star原則,對我的實習經曆不太适用。

那怎麼準備實習呢?

因為一直保持總結的習慣,每次實習快結束之前,記憶還清晰深刻的時候,我就會寫總結。

【 實習總結,分兩部分 —— 部門了解 + 我的實習工作】

很多人會忽略部門了解,你說你在這裡實習了三個月,連部門構架都說不上來?部門這麼大,是如何協調運作的?**對部門的了解,需要得到我們的重視,要有大局觀。**這一點,在我的面試過程中,也得到了面試官的肯定(具體詳見OPPO面試)。

以我的實習經曆舉例,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我的實習總結架構如下,

  1. 部門了解

    1.1 部門構架:4個科室

    科室a

    科室b

    科室c

    科室d

    1.2 部門流程:

    科室abcd是如何協作,共同完成風險管理的(其實是按照貸前中後的流程來分工合作)

    1.3 科室a的了解/ 科室a是幹嘛的

    1.4 科室b的了解/是幹嘛的

    1.5 科室c的了解/是幹嘛的

    1.6 科室d的了解/是幹嘛的

  2. 實習工作總結

    2.1 工作内容

    2.2 困難,如何解決

    2.3 我的産出,落地應用

對于實習工作總結部分,可以參照STAR。

1.5 所謂的面經?

先全面準備好個人履歷的内容,然後可以針對公司,尋找面經助攻。

我是這樣做的,

  1. 去牛客網上搜尋面經,把我能找到的都找到,然後把問題抄在筆記本。
  2. 針對筆記本上搜羅的問題,一個一個去攻克。
  3. 把我不會的知識點的筆記也記錄在我的筆記本。

這樣,我的筆記本,慢慢變得豐富,一次次的面試積累,它更像百科全書。這就是積累的過程。

上個圖,京東最誇張,我搜羅了97個問題。倒不是說每一個都要準備到,但是也當作是一個複習的過程吧。

幹貨:面試前,我都做了什麼?| 秋招血淚史總結1. 面試前

這是我對筆記本正面的用法,同一個筆記本,我會一邊從正着記,也會倒着記。倒着記什麼呢?之後再分享。

一本260頁的筆記本,我已經在用第二本了。

1.6 溫習JD,思考職業規劃

求職真是雙向的,合不合适也是雙向的。

微衆資料分析崗(風險管理方向)一面,面試官問我「你的職業規劃如何,想做什麼」。我說「我在實習的時候,就總是對,風控規則如何産生的非常好奇。風險是如何觸發的,怎樣的臨界,我想學習研究模型開發」。然後,面試官說「你的學曆專業、實習經曆包括能力都是可以勝任工作的,總體來說你表現的很好。但是,唯一擔心的是,你能否靜下心來做一些枯燥的事情」。

我當然挂了,我回去看了看這份工作的JD —— 「為管理層和營運層提供資料支援服務、為業務提供有建設性的分析結論和建議」

我的定位錯了!! 我是來應聘業務的資料分析崗,是服務支援類的崗位,我怎麼可以規劃自己想做模型開發呢?!

其實這也不是誰的對錯,我真真實實的表達了我的興趣與想法,與面試官想要的人才不一樣,那就是不合适吧。也不是說要大家為了求職,改變自己,但是如果為了提高成功率,面試前,請回顧一遍JD,看看面試官想要的是什麼人,你能接受嗎?

我會再看一遍JD,去歸納關鍵詞,作為回答職業規劃、或者個人優點等問題的踩點的詞吧。但前提是,你覺得你還是和對方需要的是合适的,不用去很假的,遲早也會暴露的。

1.7 了解你要面試的公司

這也是我的血淚史了。想看我被怼的多慘,請轉跳《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2020校園招聘風險管理類 | 一面+二面》 。

說不上公司成立時間、業務範圍、盈利模式 = 你不了解我們公司 = 你不重視這次面試 = 你就是這個态度準備的?

其實不是我不了解公司,我過了一遍百度背了他的股票代碼,我也不知道我幹嘛記這些抓不到重點的東西???

我也深刻吸取教訓,那麼,怎麼了解這個公司呢?

首先,比起百度,先去登陸這個公司的官網。了解他們的産品、業務範圍,我覺得這是必須的。**産品有什麼,主打什麼,反映出來什麼發展方向與政策。**比如,我面試OPPO也有問我對OPPO的了解。我也是做足了準備,我說了R系列和Reno。

然後,能說說盈利模式最好了。要是營銷方式等等讓你印象深刻的東西都可以。我在OPPO面試,除了産品,就說了他們的營銷。大街小巷,線下鋪天蓋地的綠油油的logo,之前一線流量明星巨幅代言。我就說說這些,他們的線下管道做的很好,曝光度很高。這也隻是我一己之見。

對于銀行,我考過華夏銀行的筆試,對公司的了解,還會問成立時間、總部地點、股票代碼。

總之,不要空手而來,提供了一些思考方向給大家吧。

1.8 找個男朋友,陪你複盤?

哈哈哈哈,我要秀恩愛了。自從九月底開始的每次面試前,我都會把我準備的問題的答案,在面試前說給男朋友聽。通常都是他晚上下班回到家,很晚了,洗完澡他聽我說,給我建議,陪我再修改,直到淩晨他困到不行了…… 這個複盤對我幫助真的很大,聽别人是怎麼了解我的說辭的,别人會如何解讀,我的說辭有什麼不完善的,我還能怎麼豐富。主要是,我的國文真是太垃圾了……

舉個例子吧,我在準備中信銀行卡中心,

  • 問題:

對風險管理崗的了解和職業規劃

  • 我的回答:

風險管理對信用卡業務是很核心的,貸前、中、後各環節都需要分析、判斷和監控。我希望結合自己的資料分析能力,去挖掘業務的風險點,提升控制風險的能力。

  • 他的回報:

首先先說,随着信用體系的逐漸完善,信用的風險已經是一種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層面了。這是說明,你覺得在信用卡中心做這個崗位有前途的原因。是以,你想要憑借這個工作,去形成一種關于信用風險的風險管理的整體的邏輯思維。這是從工作的層面來講你打算通過這個工作得到什麼,這個公司可以給你什麼。然後還可以說一下,你可以給公司帶來什麼,比如說因為我是學的風險管理方向的,我希望我可以把我所學的技能跟實際工作結合得更緊密之類的。接着是一些學生都會想到的,個人提高的方面。在有了工作的經驗以後,你的未來的發展道路,比如你想繼續做這條路,你想在工作之餘的時候,考個FRM的證書,因為這是風險管理相關的。

  • 啟發下,我修改後的總結:
  1. 崗位為什麼有前途:對于銀行、信用卡中心,信用風險無疑都是重點關注的,風險控制至關重要。
  2. 想獲得什麼:我想深入到業務中,學習如何識别風險點、計量、監測的。慢慢學,能構成整個流程的整體架構是最好的。
  3. 我能帶來什麼:我學習統計學風管方向,我也希望能将我我資料分析的技能發揮在工作中。
  4. 未來根據工作需要,可能會考FRM

每個問題,都這樣過一遍,我仿佛已經面試過一次了。整理好複盤後的回答,第二天在去面試的地鐵上,我再回顧一遍,就内心穩穩的啦。

我多幸福,手拉手前進 ❤️

--------2020.2.21-----------

謝謝大家的喜歡,收到一些私信,在此答複:

  1. 我個人的履歷就不公開啦。其實準備履歷和準備面試的思維是相似的,尤其是用STAR法則去整理項目,文章裡也有部分履歷的截圖可以參考。
  2. 部分小夥伴私信我說,履歷投出去都石沉大海,别說面試連筆試機會都沒有,懷疑是履歷出了問題,于是請我幫忙診斷履歷。對于履歷怎麼制作,我覺得這的确值得大家去花心思學習, 這更關乎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 在HKU,我選修了career development的課,包括履歷、群面、case study、presentation都有過系統的教育訓練和考核。

大家有問題,歡迎私信咨詢或者評論~ 看到我的經驗貼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我也感到非常開心和成就感。

如果我的總結對你有幫助,請點贊👍支援,謝謝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