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作者:皮皮電影

本文首發于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每天推薦一部很棒的電影

說到伊朗電影,我們腦海中總是浮現出一個孩子的形象。

就像Majid Majidi的《Little Shoes》中的兄弟姐妹一樣,他們來回交換一雙鞋。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就像馬加一樣,文森特·帕蘭(Vincent Parland)的《我在伊朗長大》(I Long Up in Iran)中,在伊朗的社會動蕩中長大的年輕女孩。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就像阿巴斯的《我朋友的家在哪裡》中一樣,這個小男孩穿越群山,從白天到晚上找到黑夜,把錯誤的作業書還給他的室友。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一部接一部的兒童經典,人們看伊朗電影,但伊朗人對"兒童題材"的偏愛也是不得已。

伊朗是一個神權國家,電影受到教義的影響和限制。

是以,起源于1925年的伊朗電影發展緩慢,題材從未放手,而我們常說的"在枷鎖中跳舞"這句話,也是對伊朗電影現狀的恰當描述。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為了在不違反後宗教規則道德禁忌的情況下,更溫和地表達意見,"兒童主題"和兒童視角的電影成為許多導演創作的最佳載體。

上面提到的電影都是這樣,就像下面要說的電影一樣,它用一個孩子的視角來面對伊朗的一系列敏感問題,比如社會階級沖突,比如女性問題,獨特的經典背景和故事的現實表達,可以算是伊朗規模最大的——

《一離别》 - 2011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導演是Asha Fahati,一位着名的伊朗導演,也是該作品的編劇。

《一次出發》也是法哈蒂的第五部劇情片,成本僅為30萬美元,但獲得了25項國際獎項,包括第61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和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一出發》也擊敗了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投資6億多元的《金墓十三》。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這部電影以一個小法庭場景開始,在短短幾分鐘内就值得一玩。

通過一個沒有被鏡頭收錄的調解員的視角,我們目睹了一對中産階級夫婦陳述他們提出離婚的理由。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他的妻子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想和女兒特梅爾(Temer)一起移民到西方,并獲得了簽證,她不得不在四十天内離開,用她的話說,"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

這時,調解員問道:"什麼樣的環境?""

威斯敏斯特沒有說話,保持沉默。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顯然,調解人不僅問了威斯敏斯特,還問了聽衆,特别是在那個國家。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導演在這裡使用了一種白即白的方法,省略了對伊朗政治動蕩和核危機等敏感話題的積極陳述。

當然,這樣的劇本一方面是為了規避審查制度而設計的,它表明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産階級家庭想要在沒有任何理由或解釋的情況下離開伊朗。(例如,在《我在伊朗長大》中,Magha在14歲時被父母送到奧地利。)

她的丈夫納德自然了解妻子的擔憂,但他不願意移民,因為他的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需要他的照顧。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一邊是妻子對女兒的愛,另一邊是丈夫對父親的愛,但兩種愛不能同時完成,那麼調解隻會浪費時間。

但從影片開頭的長場面來看,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威斯敏斯特和納德都不是壞人。

威斯敏斯特,"納德先生說,她拒絕移民是為了給她的孩子更好的教育,納德拒絕移民是為了能夠陪伴她的父親,而不是假裝成一個男人。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影片的情感複雜性從這裡開始。

調解不成功後,兩人選擇分居,威斯敏斯特搬回父母家,特梅爾選擇與父親和祖父同住。

為了讓父親在工作中照顧他,納德雇了一個保姆麗茲。

麗茲是一個虔誠的下層階級女性,每次都會帶着她最小的女兒索瑪耶去上班。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而且,帶着她的大肚子,麗茲出來和她的丈夫一起工作。家裡欠了很多錢,丈夫丢了工作。

問題出現在裡茲上班後的第二天——納德的父親會尿褲子。

在伊朗的戒律中,婦女隻允許為她的丈夫和兒子清潔自己。如果麗茲洗了納德的父親,她可能會是以被禁止。

裡茲很緊張,她打電話給金絲雀熱線,詢問她幫助這個男人是否是一種罪過。在收到一個不回答後,麗茲放下心來,幫助納德的父親打掃衛生和換衣服。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當納德回到家時,麗茲問他:"你為什麼不告訴我你父親尿失禁?""

聽到這個問題後,納德非常驚訝,他急忙說他不知道他一直以為父親可以自己去洗手間。

是以問題來了?

他的父親碰巧等到這個時候了嗎?

不。

威斯敏斯特是那個一直默默照顧納德父親的人,納德的父親一直在冒着被禁工作的風險幫助他清理身體和換衣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納德的父親幾乎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一直在喃喃自語威斯敏斯特的名字。

隻有當威斯敏斯特離開家時,納德才會知道真相,這對他的妻子來說并不容易。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在這個小事件之後,生活并沒有恢複平靜,而是一波不平。

有一天,納德早早下班回家,發現父親躺在地上,迷失方向,一隻手綁在床上,快要死了。

懷孕的麗茲離開了老人去做自己的事情。

此時,情節急劇轉變。

納德很生氣,責罵她把父親一個人留在家裡,說她偷了錢,說麗茲再也不會被利用了。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麗茲沒有對離開提出異議。但當她聽到納德說她偷了錢的那一刻,她變得情緒化,堅持要她一天的薪水。因為這是她勞動的收入,如果不是工資,那就說明她是空虛的。

金錢對麗茲來說很重要,但尊嚴更重要。工資必須是。

麗茲以伊瑪目侯賽因的名義發誓他沒有偷錢,但納德抓住了她的黑色長袍,把她趕出了門外。

後來,當納德清理父親的屍體時,他開始躺在父親的背上哭泣。

至于他為什麼哭,也許隻有納德自己明白,但這似乎也預示着一件大事即将發生。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果然,第二天,威斯敏斯特告訴納德,麗茲因為推力而流産了。

從這裡,兩個家庭上了法庭。

納德堅稱她不知道麗茲懷孕了,并強迫她,隻是為了讓她離開家。與此同時,他說,他情緒激動,因為麗茲未經允許就離開了,把老人單獨綁在床上,幾乎導緻了他的死亡。

如果納德知道麗茲懷孕了,并推了她一到三年,那将是一到三年的監禁。

麗茲還面臨納德的指控,納德即将入獄。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雙方都堅持這個詞,也許我們會猜到誰說了真相,但事實是兩人都撒了謊。

納德撒了謊,他知道麗茲懷孕了,推她是因為頭暈。如果他真的進了監獄,父親做了什麼,女兒做了什麼,他隻能咬死而不承認。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麗茲還謊稱她的流産不是由納德引起的,而是赫茲本人在前一天,納德的父親跑出家門,以防止他在路上被一輛車撞到。

從那一刻起,胎兒就不見了。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事情是無法了解的,兩個人之間的争執是知道真相的,但他們卻不敢說出真相。

故事是那麼精彩,沒有好人和壞人之間上演的激烈鬥争,有的隻是好人出于各種原因,對着心互相指責。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而通過個人的自我劃分,伊朗社會階級層面的劃分也是衆所周知的。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雖然《一次出境》并沒有刻意批評,但從電影鏡頭、人物塑造、忏悔等電影語言來看,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伊朗在兩極分化、社會不公正等"伊朗現實"下的"分裂"社會。

在描述這一部分時,影片再次借用了孩子的視角來"追溯起源"。

在電影中,當特梅爾跟随他的祖母穿過法院的走廊研究伊朗曆史時,他背誦道:"在薩珊王朝時期,人們被分為兩個階級:上層特權階級和普通階級。她祖母的糾正應該是"普通人"。

光譜的另一端是麗茲最小的女兒,她下意識地重複着這些困難的句子,從她的表情來看,她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你看,階級和階級之間的競争從小就隐約發生。

這是一個先入為主的前提條件,再加上後天不斷重複,直到這個悖論自然地變得正常,進而真正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在兩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中,下層家庭和中産階級之間的分歧和差異也以直覺和赤裸裸的方式呈現出來。

攝影機跟随威斯敏斯特走過家中的布局和家具、鋼琴、電腦、客廳的圖紙、幹淨的廚具等,充分展現了納德和威斯敏斯特中産階級的社會身份。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但麗茲的家是一張破舊的沙發,剝落的牆壁,破舊的茶具和狹窄的廚房。

特梅爾的父母甚至祖母都可以指導她的學習,因為他們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但麗茲最小的女兒隻能背着一個小書包和母親一起工作,她隻能咀嚼關于"階級對立"的原始句子。

但當兩個成年人正在闖入時,納德俯身抱住麗茲的女兒,告訴她:"不要讓你父親的掙紮傷害你。"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納德的意圖是好的,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傷害确實發生了。

麗茲的女兒和特梅爾的兩個孩子,一個目睹了家裡的貧困和母親的假堕落,另一個在父母的壓力下離婚并幫助父親撒謊。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當特梅爾告訴法官,她的父親不知道麗茲懷孕時,她似乎"長大了"。正是在這一刻,特梅爾失去了他的童年。

就像《偷自行車的人》中那個目睹父親偷車被抓到的小男孩,還握着父親的手一樣,特梅爾在11歲時就知道父親會撒謊,推卸責任,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但她仍然愛他。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兩個女孩的眼睛相交。

前一秒在院子裡一起玩耍的兩個人,由于家長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坐在對方的對立面。

麗茲女兒眼中仇恨的表情宣告了兩個階級之間的巨大分歧。

父親的掙紮,最終不可避免地傷害了孩子。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在《分手》中,中産階級與社會底層的分歧已經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這種真正的無力感,可能極其壓抑。

這種分裂性的差異也延伸到兩個階級對信仰的不同态度。

麗茲認為《古蘭經》比流産的孩子更重要,但納德可以對《古蘭經》撒謊。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威斯敏斯特垮台時華麗的頭巾露出火紅的頭發,脖子和肩膀。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然而,裡茲總是把他的頭發和肩領裹在黑色的頭巾裡。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此外,如果你看看它,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玻璃。

平闆玻璃,壓花玻璃,鋼化玻璃,啞光玻璃,防彈玻璃...一層玻璃不僅将班級與班級隔開,還将這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隔開。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影片結尾,兩家人庭外和解,威斯敏斯特和納德離婚。

兩個人站在門外,但隔着一層玻璃,彼此緊張地等待着女兒回答殘酷的問題:"和父親還是和母親?"

女兒已經下定決心,但導演還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影片以一個未知的選擇結束。

那一年奧斯卡,面對張藝謀6億巨制,評委将最佳頒給一部30萬小片

《一次離開》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它不僅僅是關于一個家庭,兩個家庭,而是關于整個伊朗社會的故事。

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法哈蒂的勝利,也是伊朗電影的勝利。

同時,它向我們證明,被鐐铐也能跳出一支好舞。

溫/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喜

© 原創文章 版權:皮皮影業

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複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