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礦業界】

礦産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提升戰略性資源的供應保障水準。自然資源部也多次召開會議明确提出,圍繞加強重要能源礦産資源國内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産,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點圍繞緊缺和戰略性礦産,加強國内勘查開發,鞏固和新增一批戰略性礦産資源的接續基地,進而實作增儲上産。

大戰略呼喚大擔當,新起點瞄準新高度。中國地質科學院将切實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職責使命,突破地質找礦關鍵核心技術,引領支撐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凝聚科技創新合力 做高品質“主力軍”

中國地質科學院(以下簡稱“地科院”)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其從事的研究領域涉及基礎地質、礦産地質、能源地質、深部探測、水文地質、岩溶地質、環境地質、物化探勘查技術、岩礦測試等多個領域。在長期的科研工作中,地科院各機關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研究,解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地質科學技術問題,為地質調查和找礦突破提供了科技支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前沿性地球科學研究與地質調查工作,在地球科學研究和基礎地質調查方面取得豐厚科研成果。近年來,該所在支撐解決資源環境重大問題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創新發展基礎地質理論與應用技術、建構現代1:5萬區域地質填圖技術方法體系、地質志編纂、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面均做出突出貢獻。其中,組織并引領了中國大陸深部地球實體探測、建立了碰撞型斑岩銅礦成礦理論、在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與碰撞造山過程和中國最古老大陸的時代和演化研究取得原創性突破、确定月球最新岩漿活動記錄為距今19.63±0.57億年、修訂Pb 原子量并更新元素周期表等相關成果在國内外地學界均引起廣泛反響。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嫦娥五号樣品玄武岩背散射(BSE)與能譜(EDS)元素分布圖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IUPAC在2021年5月6号基于朱祥坤等的研究修訂鉛元素的标準原子量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自建立以來就肩負着“為國找礦”的光榮使命,取得一系列重大地質勘查成果,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阿爾泰、南嶺、長江中下遊、華北地台、大興安嶺、西南三江、攀枝花、白雲鄂博、桂北、柴達木盆地、昆侖、西秦嶺等重要成礦區帶,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礦床地質勘查等難題,圈定了一大批找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在開拓鹽湖液體礦産資源、大洋礦産資源、非金屬礦産資源等地質勘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顯著業績。此外,該所還在新礦物研究與發現、穩定同位素研究與方法的創新、地球化學動力學、深部地球實體探測等地質勘查技術方法研究領域獲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科研成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由大陸卓越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創立,主要從事基礎地質、能源地質、地熱地質、第四紀地質與環境、地應力、區域地殼穩定性、工程地質與地質災害等學科領域的調查研究工作。在長期的科研工作中,該所在能源資源勘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撐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青海油田等的勘探,并指導鈾礦、鐵礦、金礦、鎳礦等找礦發現、勘探開發。在解決實際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過程中,該所創新形成礦田構造、油氣地質力學等理論技術方法,為找礦突破行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重點承擔自然資源(地質)實驗測試分析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儀器裝置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自然資源樣品實驗測試分析,生态地質、健康地質調查和研究工作,生态保護修複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等工作。該中心在無機分析技術體系研究、铼锇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有機分析測試技術研究等領域基礎雄厚、優勢明顯,有力服務了國家能源資源保障,并有效支撐了地質年代學研究和國家地質工作需求。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實驗測試中心《岩礦測試》被國際著名文獻檢索資料庫DOAJ收錄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重點承擔水文地質與水資源、水環境與生态修複、地熱地質、生态地質、工程地質、海岸帶環境地質的調查評價與科學研究工作。該所曾作為技術負責機關全面完成大陸兩輪地下水資源總量和區域分布系統評價,并牽頭實施全國首輪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等,建立了水土污染應急調查系統平台,摸清了地熱資源家底,編制修訂《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規範》等國家标準,建成了系統完備的第四紀地質和岩溶地質研究技術方法體系,為大陸生态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中心工作做好服務支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實體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重點承擔了地球實體和地球化學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儀器裝備和軟體研發應用與推廣,以及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球實體、地球化學調查評價等工作。目前,該所已有百餘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成果獎,特别是在斜磁化理論與方法技術、激發極化理論與方法技術、區域化探理論與方法技術等方面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在大陸鐵礦、多金屬礦、金礦等固體礦産資源勘查的不同曆史時期均取得突破性成果,為大陸物探、化探兩大學科發展和地質找礦做出開創性貢獻。

物化探所“一種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環境效應監測系統及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是國内唯一、全球最大的專業岩溶地質研究機構,主要承擔岩溶地質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岩溶地質調查與評價工作。早在20世紀80年代,該所便創立了岩溶動力學理論,開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新途徑。此外,該所還率先提出石漠化概念和八大石漠化類型,系統開展岩溶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引領岩溶地貌與洞穴調查研究、開展岩溶塌陷調查監測,建立了一套适合碳酸鹽岩油氣藏岩溶儲層研究方法等,為生态文明建設、幹旱缺水地區飲水安全,以及支撐和服務油氣勘探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岩溶所在大陸最大超深油田岩溶儲層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富滿油田奧陶系碳酸鹽岩斷控岩溶儲集體結構模式 )

十載砥砺奮進 找礦結累累碩果

上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在主要礦産保有資源量、基礎地質調查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準等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期間,地科院充分發揮內建技術優勢,凝練大項目、建構大平台,加強重大地質科技問題攻關,着力推動成礦理論和找礦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的自主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找礦成果,積累了典型經驗,并探索形成成功模式。

地科院各機關也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為上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服務支撐。

在地球科學研究和基礎地質調查等領域,地質是以闆塊聚散與資源環境效應為指引,針對大陸聚合過程三大成礦系統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系統建構青藏高原地殼三維架構,提出褶皺-逆沖系内 MVT鉛鋅礦床的成礦模型和碰撞造山環境碳酸岩稀土礦床成礦模型,創立碰撞型斑岩銅礦理論,為加快實作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推進地質找礦實作新突破和理論創新方面,資源所發揮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在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勘探、西藏謝通門縣雄村銅(金)礦勘探均實作重大找礦突破,并在鉀鹽、锂、稀土等找礦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同時,該所牽頭組織研編《中國礦産地質志》,已送出出版社成稿志書107部,其中已公開出版60餘部,在支撐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推進科技創新、促進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中國礦産地質志》

在地質力學、礦田構造、油氣地質力學領域,力學所發揮專業優勢,開展了遷安、黑山、西安裡、弓長嶺鐵礦和相山鈾礦5個典型礦床研究,同時聚焦柴達木盆地新區新層系油氣資源進行調查評價及鑽探驗證,先後在柴頁2井、牛13井、青德參1井取得油氣重要發現,有效支撐了大陸礦産勘查開發和油氣資源勘探。

在複雜基體礦石中關鍵組分多元素同時分析技術研究方面,測試中心建構了野外現場與室内精确相結合的現代儀器多元素同時測試技術體系,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測試中心建立了鎢钼、稀土等多種礦石稀有稀散稀土元素同時測定技術,為摸清大陸三稀資源家底提供技術支撐;建立獨居石中鈾-鉛定年、多類型超低含量樣品Re-Os同位素定年、白鎢礦中锶同位素測定、鉑族元素與锇同位素同時分析等創新技術,有力支撐礦床成因研究和找礦勘查。此外,該所自主研發便攜式锂-鉀分析儀、車載頁岩氣綜合分析系統平台、CO32-和HCO3-快速檢測儀等。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車載頁岩氣綜合分析系統

在與水相關的礦産資源領域,水環所初步查明了大陸富锂地熱水資源分布狀況,為富锂地熱水資源開發指明方向;以柴達木西部阿拉爾盆地為重點,完成含鉀鹵水成礦規律與綜合評價工作,助力“聚寶盆”礦産資源開發;形成基因定量微生物油氣勘探技術,有效提升微生物油氣勘探技術效率和精度;引領推進多個大型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工作,有效支撐能源基地規劃建設。同時,該所還為礦區含水層及水資源保護管理提供了理論支撐,為能源基地規劃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地質資料。

在勘查地球實體、勘查地球化學領域,物化探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圍繞物化探科技引領和技術支撐保障的定位,重點開展了勘查地球實體、勘查地球化學技術與儀器裝備研發與應用體系建設等工作;初步形成了“航空-地面-井中”地球實體立體勘查方法技術體系,研制的時間域固定翼航空電磁探測系統等儀器入選了自然資源部《礦産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适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研制完善系列穿透性地球化學技術和關鍵裝置,助力膠東焦家金礦、貴州水銀洞金礦、河南上宮金礦深部找礦重大突破和雲南紅河高海拔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找礦重大突破;建立了地球實體地球化學勘查技術标準體系和資訊化平台,推動勘查地球實體、勘查地球化學不斷創新發展。

在岩溶區基礎地質調查方面,岩溶所有效支撐了金屬礦産找礦突破,新增一批資源儲量和新發現系列大型-超大型岩溶礦床;開展了1:5萬圖幅的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面積約1.3萬平方千米,為岩溶區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部署提供有力支撐;支撐油氣頁岩氣等能源找礦突破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南方岩溶區深部岩溶預測與儲存條件評價技術和南方岩溶複雜構造區頁岩氣調查與資源評價等一批油氣頁岩氣調查評價技術方法,為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積極開展岩溶礦山的水工環地質調查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支撐找礦、礦産開發、礦産生态環境修複的岩溶水文地質調查評價技術體系。

新征程聚焦國之需求 展新擔當做新貢獻

目前,大陸一些重要礦産資源對外依存度比較高,新能源、新材料礦産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能源資源安全工作,并就加強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地科院立足地質科技國家隊使命職責,以重大項目為紐帶,以重大創新平台為牽引,加強創新體系建設,“三位一體”推進自然資源部深地實驗室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申報、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啟動實施,與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對标對表,創新成礦成藏理論,突破地質找礦關鍵核心技術,引領支撐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賦能自然資源事業高品質發展。

圍繞礦産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助力科技攻關,地質所将持續深化對重點成礦區帶、重點含油氣盆地整體格架的研究和認識,着力解決制約戰略性礦産資源找礦突破的關鍵基礎地質問題,闡明大規模成礦的深部物源、地質過程、流體運移等關鍵要素;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加強成礦(藏)規律與找礦預測理論研究,攻關礦産勘查新技術方法手段;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新成果和新認識,不斷加強科技攻關,不斷深化研究成果,以重要成礦區帶和重要成礦類型為主線,深化創新探測技術和成礦規律研究,為找礦勘探部署提供理論依據。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地質所《南拉薩地體新生地殼增生與大規模成礦深部機制》(拉薩地體180km長深反射地震剖面圖。(a)未解釋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地理位置參考正文);(b)強振幅資訊提取;(c)強振幅資訊提取的線條圖;(d)大炮單炮資料剖面)

圍繞目前戰略性礦産資源的緊迫需求和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任務,資源所将充分發揮地質找礦的“傳統優勢”,圍繞形成一批大型礦産資源基地,集中力量部署,盡快實作找礦重大突破,推進緊缺戰略性礦産增儲上産。同時,充分利用國情調查和潛力評價成果,發揮系列依托礦山建立的産學研科學研究基地的優勢,分礦種研究提出全國礦産資源勘查開釋出局的建議方案,力争鉀鹽、銅、三稀、鐵、螢石等戰略性礦産新增一批資源量。此外,該所還将持續加大制約找礦突破的重大成礦理論和勘查技術方法攻關,實作找礦重大突破,助推大型礦産資源基地建設,支撐國家礦産資源安全保障。

圍繞制約找礦突破的關鍵地質科學問題,力學所将強化礦田構造、油氣地質力學等在能源資源勘查中應用,編制中國構造體系與礦産資源圖,為國家戰略性資源、能源調查部署提供理論基礎;發揮地質力學在油氣(頁岩氣)資源和其它能源(地熱)調查中的優勢,建立構造演化與油氣富集與儲存的評價方法體系,實作油氣地質調查重大突破;創新發展油氣、地熱地質力學理論,支撐保障大陸油氣(頁岩氣)、地熱等能源需求,為能源戰略決策及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形成重要成礦區帶可供部署勘查工作的找礦靶區或可供出讓的探礦權區塊和資料資料包,支撐服務礦産資源管理改革和礦産地儲備勘查。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地質力學研究所在塔裡木盆地塔北隆起起源方面取得新認識(塔裡木盆地及周緣構造地質綱要圖)

圍繞戰略性礦産實驗測試技術研發與品質控制、建構岩礦分析技術和标準體系、搭建野外現場快速分析平台等内容,測試中心将開展關鍵礦産分析測試方法研發、同位素定年分析技術創新、支撐綜合利用的分析測試技術研發等技術攻關,為關鍵礦産實作定年技術突破和綠色開發技術提供基礎性資料奠定堅實基礎;開展野外現場快速分析裝置和方法研發;改進和完善現有固體礦産野外現場分析技術和裝備,初步建立技術規範體系,對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需求,針對锂、钴、金、稀土等礦産在甘肅、新疆、江西等地區開展野外現場分析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同時,推廣應用一批綠色、适用、高效的現場分析裝置與技術方法,完善野外現場分析裝備和技術體系。

圍繞以水為媒介成生的礦産資源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水環所将重點在藏滇地熱帶水锂資源,柴達木西部阿拉爾盆地深層地下鹵水鉀锂硼資源,山東、河北等海岸帶地區地下鹵水溴碘锂鉀資源,隐蔽岩性地層油氣藏勘探新技術及應用,礦集區水文地質結構的精細調查與地質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持續攻關富锂地熱水、鹽湖鹵水等礦産資源成礦理論體系,建構礦産資源富集機制,圈定适合利用的資源勘查靶區,同時提出資源基地開發利用的用水安全保障建議,全力助推找礦突破目标實作。

圍繞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所需地球實體技術和勘查地球化學,物化探所将重點從立體勘查技術體系建構、核心技術與裝備突破、新方法新技術推廣三方面着手,加快建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航空-地面-井中”多元、高分辨率、高精度立體勘查技術體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動地球實體高精尖裝備國産化,實作找礦新發現。同時,重點針對覆寫區和高山深切割區技術難題以及實驗室分析測試和大資料智能化應用方面短闆,加強相關理論與技術關鍵環節攻關研發,建立覆寫區千米深度立體地球化學探測技術和高山深切割區快速地球化學勘查評價技術體系,形成商業化高壓固體進樣專用裝置和系列野外快速分析技術,并通過“技術+地區+礦種”三位一體應用和地球化學大資料智能化應用實作找礦突破。

支撐找礦突破,什麼是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硬核實力?

自主研發的地下物探技術技術與裝備

圍繞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較多區域分布在典型岩溶地貌區的實際情況,岩溶所将發揮自身優勢,聚焦岩溶區優勢傳統礦産資源,開展基礎地質和重要固體礦産成礦背景調查研究;持續加強大型含油氣盆地深部岩溶儲層發育特征研究,助力油氣資源增儲上産;繼續開展南方複雜構造區岩溶預測與頁岩氣調查評價;針對部分礦山水資源保障低和水資源難以高效利用等難題,重點開展礦集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為礦區開采提供水資源安全保障;針對部分礦山開發引發水土流失、土地損毀、含水層結構破壞、充水礦山地面塌陷、岩溶大泉斷流、礦區周邊農田土壤及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問題,開展重點礦集區地質安全保障及廢棄礦山生态修複調查研究,為礦集區綠色礦山建設和國土空間生态修複服務。

加強礦産資源開發,關乎國計民生、國家安全。我們期待,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地科院有更多的新成果和新發現,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地質科技創新力量。

本文作者:劉烜 金克谟 張鑫馨 劉中聯

配圖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官方網站

本文來自【礦業界】,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